聊城:歷史文化與現代休閑深度融合,叫響“兩河之約”文旅IP

人民網聊城10月13日電(談媛)聊城生於黃河,興於運河,是現今黃河和大運河交匯的唯一城市。近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的“山東文旅新動能”——山東精品旅游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媒體採風行活動,第三站到達“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
“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聊城市文旅局供圖)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早在1994年,聊城就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借助大運河漕運之便,繁榮興盛400多年。雖然歷史文化悠久豐厚,但聊城總體的文旅資源多而小,體量不大還較分散,一直以來,旅游的發展受到制約。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江濤介紹,2018年以來,聊城市緊緊圍繞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實現了旅游產業的長足發展。近年來,圍繞依托“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城市品牌,全市著力打造品牌體系,促進文旅融合。
今年上半年,聊城接待國內游客1044.18萬人次,旅游收入共72.42億元。國慶期間,接待國內游客164.4萬人次,旅游收入共6億元,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增幅和國內旅游收入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打造精品特色項目,叫響“兩河之約”文旅品牌
聊城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近年來,依托沿黃沿運的新景點、新項目、新業態等文旅資源,聊城著力做大做強“兩河之約”文旅品牌。
曲徑通幽、一步一景,縮千裡江山於方寸間……宛園位於聊城臨清縣城西北隅,西依大運河,是一家集“江南古建,水鄉風格”為一體的蘇式文化景觀園林。
臨清宛園(聊城市文旅局供圖)
“我們是從2016年開始對外開放的,依托獨有的園林特色,十分注重景區服務質量和旅游環境的打造。”臨清宛園景區總經理於小華介紹,近年來,景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安全性能,在經營管理、營銷宣傳、文明旅游等方面不斷規范和提升。2021年,宛園被評為“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亭台樓閣錯落於秀水山石間,青磚碧瓦皆蘊含著江南的靈韻。漫步宛園中,讓人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了解運河名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博內涵。
宛園一景(談媛攝)
據了解,圍繞全面落實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聊城謀劃實施了兩河文旅項目,為文旅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上半年,全市共儲備重點文旅項目46個,總投資333.4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16.98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項目品質和品牌影響力,聊城還連續舉辦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推出“兩河之約”研學季、“沿著黃河遇見海”等一系列活動,帶動消費。推出免費惠民旅游巴士項目,市民免費預約乘坐出游,繁榮了本地旅游市場。
豐富新業態,讓古城“活”起來
聊城古城又叫東昌古城,四周被東昌湖環繞著,因此在遠處張望時,這座古城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小島,故又得名“水上古城”。古城呈正方形,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古城夜景(聊城市文旅局供圖)
為拉動消費,豐富新業態,近年來,聊城制定了《古城區精品文旅項目獎勵辦法》,創新開展古城精品文旅項目評選工作,共計13個項目獲得獎補資金130萬元。同時,發展夜間經濟,打造夜游古城、夜賞文創、夜享演藝等多樣化的旅游產品,營造濃厚的夜間消費氛圍。
夜幕降臨,古城熱鬧非凡。城牆下的京劇演藝、啤酒餐吧裡年輕人的裊裊歌聲以及書店和咖啡吧裡滿座的游客……“我們古城現在入駐的各類商家有522戶,景點、博物館開業37家。”聊城市旅游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任家帝介紹,集團先后投資自營東昌湖魚館、青島音樂啤酒餐吧、海源雅集及大樹王國民宿、海源書房等業態,與古城區原有餐飲、住宿、文化休閑業態相互融合,正在形成民宿集中集聚區和休閑集聚區。
古城內的半畝書店·方塘咖啡(談媛攝)
“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打造非遺文創、新華園青年休閑等特色街區,地委專署舊址一期8家非遺項目已完成入駐。”在地委專署舊址,富有時代味道的工廠裡,現代氣息濃厚。劇本殺、西餐廳、小火鍋……年輕人們正圍坐在飄著香氣的桌邊談天說地。古城內的“不語聊館”、“畫相小世界”等項目開始運營后,帶動了周邊的自在露營風酒吧、棲游音樂酒吧、時光印書店咖啡店等休閑業態的發展,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休閑業態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合力更強。2021年,水上古城景區成功入選“山東省第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今年國慶期間,在古城舉辦的“聊城水上古城首屆明潮文化巡展”,融合了紅色、非遺、傳統文化等要素,打造了“迎賓大典”“歌唱祖國”“國潮音樂”“東昌古集”“手造古街”“極光幻境”“水幕秀”等豐富多元的主題體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
非遺“軟實力”助力品牌“硬實力”,讓傳統文化“火”起來
“在本屆文博會中,我們的‘山東手造·聊城有禮’——聊城新三寶、臨清面塑、東昌葉雕、東昌雕刻葫蘆等手造產品一經展出,獲得一眾好評。”周江濤說,尤其是雕刻葫蘆,還應邀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山東手造精品展中展出,展現了“兩河文化”的獨特魅力。
穿越聊城的運河(聊城市文旅局供圖)
近年來,聊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中華老字號等進行了全面的摸底普查。注冊了“聊城有禮”商標,梳理非遺、手工藝項目532項,建立重點項目庫,打造“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同時,申請對56項非遺項目,200余名非遺傳承人進行補助。2021年起,設立市級1000萬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00萬元非遺保護專項資金。不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到了支持作用,也為聊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接續傳承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生活中,聊城以現有各類經營非遺或傳統手工藝產品的生產加工場所為基礎,建成了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5處,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7個、非遺傳習所27家等,開展了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劇場等“七進”活動,啟動了東昌府區“非遺在社區”省級試點工作,進一步增強了非遺在現代城市基層社區中的傳承傳播活力。
深耕“聊城新三寶”品牌,推動靈芝、桑黃、阿膠“聊城新三寶”品牌建設,助力聊城文旅產業與中醫養生健康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今年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和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上,“聊城新三寶”備受青睞,10分鐘賣出400余單,銷售額近10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 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 10月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努力營造歡樂安定祥和的節日氛圍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努力營造歡樂安定祥和的節日氛圍 10月1日是國慶假期第一天,上午,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濟南市,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基層單位、田間地頭,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秋收秋種等工作,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廣大人民群眾致以節日祝賀,向在節日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誠摯問候。 李干杰來到臨工重機股份有限公司,走進企業展廳和生產車間,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產品性能、技術研發、安全生產等情況。…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支持濟南起步區建設發展、制造業強省建設等事項 9月30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