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開到山窩窩——日照東港下崮后村的蝶變之路

十年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庄鎮下崮后村就執著於一個事——路。
下崮后地處山窩,隻有幾條道與外界相連。聽老人們說,這片山窩叫花垛子。百年前,幾個看山人相中了這裡的山山水水,於是在此落腳,開荒種田、結婚生子、不斷繁衍,形成了現在的村落。
自打有了公交車站點,胡善根隔三差五就要進趟城。
天剛微微亮,老胡就坐上了公交車,刷了3塊錢的車費,從村裡出發,一邊觀賞著沿途風景,一邊聽著車載音樂,以往不習慣坐車的他一點也沒有暈車的感覺。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日照城區就到了,到兒子家正好趕上早飯。
其實,十多年前,下崮后人進趟城並不容易。那時,公路隻修到五公裡開外的上卜落崮村,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是村民們乘車的必經之路。村民進城辦事,先要步行半個小時到上卜落崮村,然后花十多塊錢搭乘一天兩班的私人小客車,晃晃悠悠一個多小時,一路坐下來,胃裡已經翻江倒海,對老胡來說是一種煎熬。遇上客流高峰,老胡還會時常遇到坐不上車的尷尬。
6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胡宗勤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年輕人”之一。他告訴記者,村裡大多是7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全村常住人口62戶13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34戶。
路不好走導致了下崮后越來越閉塞,大伙守著生態美景過苦日子,村裡一度連小賣部都沒有,一年難得見幾個陌生人,有時候來了一個收廢品的,幾個留守的孩子也會跟著轉半天。眼瞅著在村裡沒出路,年輕人不得不選擇外出闖蕩。當了8年支部書記的胡宗勤也想改變村裡的面貌,可路要是不通,其它的事都走不通。
后來,各地實施農村道路“村村通”,這段泥土路硬化變成了3米半的水泥路。2018年后,當地借助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行動,對村村通進行提升改造,下崮后的出村路也升級到了8米寬,大小車輛暢通無阻。如今,村裡建有三處公交站點,村民出家門就能乘車進城。
路暢了,在車來車往中,下崮后的生態名片開始“走了出去”。春暖花開的日子,綠意蔥蘢的光景,瓜果飄香的時節,前來觀光游玩的人紛至沓來,就連外國人都慕名而來。一度落寂的小山窩,一下子熱鬧起來,下崮后人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這兩年,在政策的支持下,當地為該村整修了大街小巷、治理了河道、安裝了路燈,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休閑垂釣台、停車場。蝶變后的下崮后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眾多游人的打卡地。
有了路,民宿、農家樂等一些鄉村旅游項目乘勢崛起。幾位村民將老舊房屋稍加改造,做起了餐飲、住宿的生意,腰包漸漸鼓了起來。而胡善根家的笨公雞、地瓜等土特產,也成為這些餐飲店的搶手貨,不用出村就能賣出高價錢。在村民們眼中,這條路既是脫貧線,更是致富線、振興線。
如今,老胡隔三差五會進城一趟,除了看兒子,他還成了城區各職業培訓點的常客。“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咱不能老躺在政策溫床上,要多學本事才好發家致富。”路通了,長了見識的山村人,心氣越來越足。(盧立平 袁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 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 10月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努力營造歡樂安定祥和的節日氛圍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努力營造歡樂安定祥和的節日氛圍 10月1日是國慶假期第一天,上午,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濟南市,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基層單位、田間地頭,調研節日生產、安全生產、秋收秋種等工作,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廣大人民群眾致以節日祝賀,向在節日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誠摯問候。 李干杰來到臨工重機股份有限公司,走進企業展廳和生產車間,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產品性能、技術研發、安全生產等情況。…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支持濟南起步區建設發展、制造業強省建設等事項 9月30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