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幸福河|擘畫大河奔流的歷城長卷

黃河蓋家溝“直角彎”
柳子戲傳統劇目《打蘆花》
摩托車上的第一書記李洪文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有黃河,家國生生不息。
黃河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發源,奔流向東,穿峽越谷,注入渤海,灌溉了沿岸土地,養育了中華文明。自古以來,黃河多次改道,造成洪災泛濫,華夏兒女因勢利導、治河防災,在頑強抗爭中塑造了民族品格。
黃河深深地影響了沿河區域,這些區域也因黃河而書寫了生動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文化。
歷城就是一個被黃河深刻影響的地方。黃河在濟南走出八道急彎后,在蓋家溝形成一個近乎直角的大彎,完成了第九道急彎,隨即東流15.9公裡,走完歷城段。歷城人民既受黃河滋養,又與黃河抗爭,書寫了源遠流長的文化長卷,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大河變遷交相輝映。
黃河孕育滋養首邑文化燦爛,歷城素有“齊魯首邑”之稱,自西漢初設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得益於優越的地理環境和黃河文化的滋養,歷城自古以來文化繁榮、名勝名人眾多。
春秋時齊國大夫鮑叔牙,西漢著名外交家、請纓報國出使南越的終軍,南宋豪放派詞人、抗金將領辛棄疾,元代政治家、散曲家張養浩,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龍……文化名人層出不窮,積澱了歷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浩瀚的歷史進程中,名士鄉賢的家國情懷,為政清廉、崇德向善的精神,凝聚成歷城文化之“魂”,被代代歌頌、傳揚,也化作縷縷春風,滌蕩人們的心靈。
歷史忠臣逄丑父。據《左傳》記載,魯成公二年(前589年),齊晉交戰,齊頃公親率大軍在今濟南北馬鞍山下與晉軍進行決戰,結果大敗。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幸得大臣逄丑父與之更衣,才趁機逃脫。為了宣揚逄丑父忠貞救主的行為,人們在華陽宮內建造忠祠,它成為歷城的一張特色名片。
天下至孝閔子騫。閔子騫十歲喪母,其父續弦。繼母做冬衣,給親生兒子絮棉花,給閔子騫裝蘆花,棉花看著薄其實暖,蘆花貌似厚卻難擋寒。冬日,子騫和弟弟隨父乘車出門,途中風雪大作,弟弟眉開眼笑賞景為樂,子騫則蜷坐一團瑟瑟發抖。其父疑其作狀,恨其不爭,怒用鞭打,襖爛花飛,其父這才明了真相,憤然休妻。子騫跪求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后母也改過自新,一家人和睦起來。山大路街道有效結合駐地閔子騫孝文化傳統,充分發掘孝的人文內涵,打造“孝行故裡、廉以自立”孝廉文化品牌,高標准建設孝廉文化基地,多維度、立體化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培育形成崇廉尚潔、廉榮貪恥的新風正氣。
清正廉潔房彥謙。房彥謙18歲擔任家鄉齊郡的主簿,40歲時被郡守舉薦進京做監察御史,后遷為河南長葛縣令,在全國官員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潔,被評為“天下第一”。當他離職高升之時,地方百姓攔路挽留,並為其立碑頌德。房彥謙一生為官,所得俸祿大多周濟朋友百姓,以致“家無余財”。他曾對兒子房玄齡說:“別人皆因仕而富貴,我獨因為官而貧困,我遺留給你們的,隻有‘清白’二字。”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曾書丹《房彥謙碑》,雖年代久遠,石碑字跡剝蝕頗甚,但房彥謙的一生清廉卻清晰可見。
治黃楷模陳汝恆。光緒十一年夏季,陳汝恆奉命勘修章丘以下順河大堤七十余裡,不料河水暴漲,在齊東縣上游距縣城二十裡的蕭家道口漫溢,沖決河堤八十余丈,治理工程浩大,堵口合龍之時,水流湍急,情勢危險,眾人正驚慌失措,陳汝恆一躍跳入水口,人們隨其跳入,其他人則趁勢打樁填物,合龍才得成功。后來齊河南店子出險,陳汝恆作為三游河工總稽查,首先將該地居民遷至北店子,建棚舍予以安置,並增修斜堤一道,長八裡,人稱八裡堤,令濟南長期受益。
2003年春,歷城境內大辛庄遺址甲骨文的出土以及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發現,更加折射出歷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大辛庄遺址是一處集居址、手工業作坊、禮儀中心和墓地於一體的大型商代遺址,在商代考古與歷史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歷城區以保護、闡述、展示、傳承大辛庄遺址價值為核心,高標准推進大辛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著力打造文化新地標。
稼軒故裡是歷城珍貴的城市名片。為做大做強辛棄疾文化品牌,歷城區成立了稼軒文化交流協會,設立稼軒故裡文化講堂,全國稼軒文化城市聯盟正在策劃中。
同時,歷城區因地制宜盤活文化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工藝進行創意挖掘、活態傳承,打造一張張閃亮的文化新名片,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落地開花。將傳統木偶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編創木偶劇《少年閔子騫》、《少年辛棄疾》﹔以黃河泥作為創作原料,開發黃河澄泥印章,多次被外交部禮賓司作為國禮採購,走出國門,把黃河故事講到全世界。先烈許黨許國寫就紅色篇章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黃河磅礡雄偉的氣勢、勇往直前的精神,代表了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品格。
歷城是紅色熱土,這裡的革命斗爭史波瀾壯闊、功勛卓著。在歷史洪流中,無數歷城人民拋頭顱、洒熱血,為抗日事業、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山東黨組織的發端地,也是山東黨組織早期主要的活動地區,許多革命先烈曾在歷城留下足跡。早在1920年,王樂平、王盡美、鄧恩銘等就開始在原歷城縣城傳播馬克思主義。歷城人魯伯峻於1925年5月組織成立了中共歷城北郊支部,並發動工人運動。抗日戰爭時期,歷城共產黨人先后建立了縣支部委員會、地下縣委、章歷齊工委、濟王工委、歷城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三十七中隊,創建南部山區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歷城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踴躍參軍支前,先后配合華東野戰軍打贏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為解放濟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名烈士李敬銓就是以身許黨的革命先驅。1923年,李敬銓到日本人創辦的青島大康紗廠擔任粗紗技師,結識了時任中共青島黨組織負責人鄧恩銘。1925年,李敬銓等組織青島紗廠大罷工並迫使廠方答應了改善工人待遇等5項條件。1930年7月,李敬銓組織成立中共濟南特委,並組織領導了魯豐紗廠、電燈公司、津浦鐵路濟南大槐樹機廠工人的斗爭。由於被叛徒出賣,1931年1月,李敬銓被捕入獄,面對敵人多次嚴刑拷打,他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氣節,同年4月5日,在濟南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
軍政兼優的烈士侯筱章在師范讀書期間接觸了革命思想,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抗日戰爭開始后,年僅十六歲的侯筱章棄學從軍,奔赴抗日第一線。從連指導員到營黨總支書記、教導員、縣大隊政委、縣委書記,始終兢兢業業,赤膽忠心,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完成黨的戰略任務奮斗不止,犧牲時年僅24歲。受侯筱章影響,母親把他的兄弟姐妹及侄女先后送入革命隊伍,大哥在與敵戰斗中犧牲,妻子和小兒子被敵人逮捕殺害。侯筱章一家為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遺跡,歷城縣府、神武革命烈士墓、田庄慘案遺址、宅科慘案遺址、靈鷲寺戰斗遺址等,不僅為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廣泛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和干事創業激情,激勵人們奮勇前進。為進一步保護和利用紅色資源,歷城區實施分類保護利用措施,已形成建、管、用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歷城區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挖掘弘揚,建設5000平方米的歷城黨史教育館,推出紅色文化宣講團名單,舉辦“喜迎二十大”紅色主題美術精品圖片展、《濟南紅色街巷》展覽,拍攝大型紅色紀錄片《歷城畫卷》《致敬老兵》,以及公益短片《我是一個兵》等,以聲、畫、圖文、視頻等形式,講述百年歷史風雲,讓紅色文化以更生動的形式來到人們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堅持創新發展奏響時代強音
在歷城人民心裡,黃河不僅是一條地理的河,還是一條精神的河、文化的河,奔騰的黃河塑造了歷城人民堅韌不拔、奮勇前行的精神,也鍛造了干事創業、創新發展的歷城品格。
翻開《濟南市志·濟南市大事記》,記載:“1964年10月,濟南市在沿黃鹽鹼澇窪地利用黃河水改種稻田試驗成功。”文中所指,就是當時首創沿黃稻改典范的藥山人民公社。1964年,歷城縣委大膽選擇自然條件較差的藥山、丁太魯、姬家庄、河套圈、七裡堡等5個大隊1.8萬畝為水稻試驗區,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5個大隊1.8萬畝水稻喜獲豐收,單產稻谷均在300斤以上。歷城縣“藥山稻改”取得成功並由此推廣至全市和全省沿黃地區。
進入新時代,歷城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完善現代化防洪體系建設,加強沿黃區域生態監測、濕地保護和污染治理,塑造集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等功能為一體的黃河生態風貌帶。齊魯科創
大走廊、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融創文旅城、水發集團、力諾集團等文旅、科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歷城成長起來,正成為引領歷城未來的戰略高地。
華山街道作為歷城區沿黃街道之一,充分挖掘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利用優越的區域地理位置,堅持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將片區塑造為“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近人、旅游配套完善、生活舒適便利”的城市綜合體。街道做好鵲華文化與黃河文化結合文章,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塑造了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華山精神”。曾經被大家認為“臟亂差”的地方,現在山水相映,再現“鵲華煙雨”勝景。
荷花路街道大力發展現代都市精致農業及文旅產業,加強黃河沿岸齊魯樣板村建設,加快推進“江北水鄉·水美鄉村”項目進度,在黃河淤背區建設堰頭郊野公園、石濟客專郊野公園,成為泉城市民新的假日休閑“打卡地”﹔策劃黃河生態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恢復萬畝良田,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歷城模式﹔啟動高端水稻種植項目,引來成群白鷺在示范田棲息繁衍,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田園畫卷。
如今,沿著黃河一路走來,映入眼帘的這一幅幅絕美的田園畫卷,形成了一條綿延不斷的綠色生態走廊。
此外,歷城涌現出蘆南村黨支部書記賈虎平、摩托車上的第一書記李洪文、南全福社區黨委書記江英茂等一大批鄉村社區致富帶頭人。
蘆南村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港溝街道辦事處最南端,四面環山,曾是出了名的深度貧困村、自然災害村。2014年,賈虎平接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做好黨建、山水、土地“三篇文章”,持續開展封山造林,修建郊野公園,拆除舊村建設新區,成立專業合作社,引進企業落地雲台山田園綜合體,蹚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企業”三位一體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子,奏響了山鄉巨變的新樂章。而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美麗蘆南畫卷正徐徐展開。
歷城區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以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涌現出的先進人物為原型,編創呂劇《扶貧路上》《夫唱婦隨》《三上門》《養羊風波》和山東琴書《愛心芸豆》等作品﹔將“泉”“廉”元素有機融合,開發“泉立方”印章、“清蓮”盤紙等文創作品﹔策劃“海納百川,魚躍龍門”等6條研學游線路﹔開展沿黃文學採風創作,以黃河主題推出繪畫、攝影、詩歌、散文等文學藝術精品。
今天的歷城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了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的嶄新征程,黃河文化正在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歷城區紀委監委將繼續把推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重要工作,督促各單位扛牢政治責任,完善制度機制,展示地域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真正“活”起來,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歷城強音。(沙文婧 何樹亮 陳靜 毛小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 全省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深化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堅定不移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 李干杰講話 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陸治原出席 9月29日下午,全省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在濟南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深化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案為鑒、以案示警、以案明紀,教育引導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永葆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本色。…
- 山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
-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 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 9月29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審議有關改革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周乃翔、陸治原、楊東奇、夏紅民、白玉剛、王宇燕、曾贊榮、李猛、張海波、孫繼業等出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