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山東龍口:樂器村出圈,“手造之城”弦歌不輟

2022年06月01日16:10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龍口6月1日電(顧玉雪)作為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的熱詞,“山東手造”是山東發揮文化資源豐厚優勢,創新打造的文化創意區域公共品牌。今年3月發布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意味著“山東手造”的全面起勢。

渤海之濱的龍口,用一把薩克斯奏響了文化產業和品牌發展的強音。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前十位的龍口市,是佔全國薩克斯年產量60%以上的主產區,也是全國最大的西洋管樂器生產基地之一。底蘊深厚的人文沃土,蓬勃發展的“樂器村”獨特產業集聚,創新基因的生生不息,成就了一座文明、實干、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手造”之城,展現出的是山東從品牌大省向品牌強省邁進的篤行不殆,是向世界傳播工匠精神和山東故事的弦歌不輟。

深耕人文沃土:老手藝賦能“洋”樂器

文化是一座城市珍貴的資產,也是深耕文化品牌的沃土。

海岱齊魯,齊文化和魯文化構成了山東文化圖譜的兩種底色。稷下學宮在臨淄,魚鹽之利又在濱海。瀕臨渤海的龍口,早有“管子治齊,通魚鹽之利於東萊”的記載,素有“萊子古國金黃縣”之稱。明永樂年間,老黃縣人就漂洋過海,遠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實業。

老黃縣,新龍口,底蘊深厚的商業文明成為這片土地深耕“山東手造”的文化沃土。

在這片土地上,有一批匠心鑄魂的手工藝人,將老手藝賦能“洋”樂器,他們不再只是來樣加工的普通匠人,而是讓它們成為撬動產業、造福百姓、叫響品牌的山東“名片”。

龍口市東萊街道大李家村67歲的李增超老人便是這樣一位特殊的“老匠人”。上世紀90年代,他帶領團隊親手打造的一把薩克斯被作為外交國禮,這成就了龍口作為中國“薩克斯搖籃”的高光時刻。

“這是最令我驕傲的一件事兒,那把薩克斯讓龍口管樂器一鳴驚人,登上行業之巔。”回想起當年打造這把經典名器的情形,李增超仍然心潮澎湃。

龍口的樂器從此為西洋樂器“中國制造”贏得了聲譽,大李家村被譽為龍口管樂器生產企業的“孵化器”,為龍口文化產業發展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故事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李家村有個銅火鍋生產廠,30歲出頭的李增超在這做技術工人。1987年,北京管樂器廠在大李家村設立分廠,火鍋廠轉營管樂器,李增超也跟著玩起了跨界,學做薩克斯。

當時,北京管樂器廠生產的“星海”牌樂器全國知名,大李家村的這個分廠也是可以批量生產薩克斯的少數廠家之一。

“為外交部做國禮的重任就落在我們身上。”李增超說。

從大喇叭口到小螺絲帽,一個薩克斯管要用到900多個零部件,機器生產之外,需要手工組裝50多個零部件,但手工環節保証了薩克斯的音准、音色、音鍵機械聯動靈敏性等,幾乎是核心所在,對技藝的要求極高。

經過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李增超帶領團隊制造的薩克斯通過樂器行業及軍樂團管樂專家的鑒定,產品的音准、音色、音鍵機械聯動靈敏性能等都被高度認可。

基於鄉土社會獨特的地緣關系,包括李增超在內最早掌握技藝的工匠們,結合自身的特點及經驗總結,一傳十、十傳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樂器生產技藝在這個小村落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傳承,“手造”的技藝正以一種文化形態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推動著鄉村文化生態的重構。

與其他的“山東手造”相比,管樂器堪稱“洋玩意”。但是,正是得益於技藝的地域和代際傳承,由此形成的文化生產傳統在大李家村落地生根,管樂器的發展鐫刻上了山東地域特色,也是為后來的蓬勃發展培根鑄魂。

隨著社會需求和技術的成熟,李增超在內的眾多匠人陸續獨立開辦工廠,以大李家村為中心,大大小小的樂器廠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泰山”“金鳴”“錦盛”“東星”等龍頭企業漸次崢嶸。

乘勢而上,鯤鵬擊浪從茲始。

產業集聚孵化:小村庄蝶變“樂器小鎮”

“山東手造”,是將傳統工藝現代化、當代化、生活化,其指向的並不在於“收藏”,而是為美好生活服務,背后更是一地廣闊的產業和高質量發展格局。

走進大李家村,一把巨大的薩克斯矗立在路邊,提醒著來往路人,龍口“樂器村”到了。在全國薩克斯採購商那裡,龍口也是大名鼎鼎,因為全國60%以上的產量都來自這裡。

作為山東傳統文化資源與多元產業業態之間相鏈接的一個關鍵點,“山東手造”貴在落地落實,加強文化傳承創新,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由“手藝”至“手造”,龍口管樂器 “舒枝展葉”,結出了文化產業的金果銀果,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和經濟富礦。

李增超創辦的龍口市東星樂器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及改革創新,在原來的純手工制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工藝創新,把胎夾模具變成了機械設備生產,並先后完善生產出11種薩克斯系列產品。

其間,東星樂器以新西蘭樂器公司提供的古董C調薩克斯為藍本,制造出國內第一支C調薩克斯,成為龍口管樂器發展史重要的裡程碑。

一方面保持品質、保有特色,另一方面擁抱時代變化,是“山東手造”的品質和魅力所在。

為持續擦亮“山東手造”品牌,全面助推傳統產業升級,山東通過傳統手造產業與新技術的深度滲透,疊加智能制造、數字賦能,形成“山東手造”產業新動能。

龍口管樂器一路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大力發展“文化+”“互聯網+”,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不斷成熟、發展、壯大,現已形成年產樂器30多萬把、產值超10億元的產業規模,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另一家龍頭企業泰山管樂器公司與時俱進,2015年以來增加自主研發能力,引進和改造先進設備,實現產品的標准化和高性能,形成了特有的加工工藝與技術特點。同時,加大銷售模式和產業鏈模式創新,發展公司電子商務領域,開展“大數據”採集和運用。

默默無聞的大李家村,已擁有“樂器村”、“淘寶村”的美譽。

按照2017年阿裡研究院公布標准,淘寶村認定交易規模需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數據顯示,淘寶村平均每新增1個活躍網店,可創造約2.8個直接就業機會。

2019年1月15日,由龍口市東萊街道大李家村“兩委”牽頭,7家龍頭管樂器企業聯合發起,42家管樂器企業加入的龍口市管樂器協會成立,致力於打造集樂器制造和研發、管樂器歷史展陳、文化演出和音樂教育培訓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全面推動管樂器行業繁榮發展。

龍口管樂器中包含豐富的文化賦能元素,從有形的文化符號、文化形象,到無形的文化思想、美學風格、工匠精神等,都成為富有影響力、衍生力和傳播力的“文化IP”。

這片古代的荒蠻海岸,今日美麗富饒的“江北第一縣”,再次綻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樂器小鎮”。

創新品牌戰略:“中國制造”到“中國造”

曾有人感慨當代中國沒有工匠精神,要追溯這種氣質,必須要回到匠人發達的古代去。這多少帶有一些侫古的心態。

工匠精神絕不同於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也絕不意味著必須要拋棄現代工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匠精神有著對任何一個環節的力求完美,也不乏大膽突破傳統窠臼的創新與探索。

所以,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說,創新是工匠精神的一種延伸。

“山東手造”突出的是“創意”和“新造”,是山東發揮文化資源豐厚優勢,創新打造的文化創意區域公共品牌。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從做貼牌到做品牌,我們是有過挫傷和劇痛的。”龍口市泰山管樂器董事長趙人興說。

曾經有一段時間,泰山管樂器主要為他人做嫁衣、當代工,盡管行業地位和產品質量聲名赫赫,但隻能賺個加工費。“辛辛苦苦做代工,對方隻給1500元人民幣,可一貼上洋商標,轉而就是1500美元一件。我們的品質哪裡比不上他們?我們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

為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2014年,龍口市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進行扶持,先后12次組織管樂器企業參加各類文博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企業影響力,鼓勵管樂器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重點支持“泰山”“金鳴”“東星”“錦盛”等企業做強做大,叫響“龍口手造”和“龍口管樂器”品牌。

如今,泰山管樂器已經成長為國內管樂器頂尖品牌之一,入選“山東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泰山”品牌被國家工商行管管理總局正式授予“中國馳名商標”,成為管樂器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在美國洛杉磯、德國法蘭克福、中國上海等國際展會上,“泰山”身影頻現。在美國和德國展會上,泰山樂器是唯一以制造商名義參展、來自中國大陸的樂器企業。

龍口充分發揮“服務、聯合、引領”職能,強管理、提品質、擴影響、聚合力,引導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深入實施名牌戰略和標准化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政府政策激勵和企業抱團發展的“雙輪”驅動下,龍口管樂器制造進入“快車道”,作為龍口市文化產業的特色產業、龍頭產業,從文化資源共享到文化品牌建設,產生了“樂器村”獨特的產業集聚現象,夯實了城市高質量發展基礎。

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指出,理想的“山東手造”品牌是一種兼具文化和經濟價值的特色品牌。既具有手工藝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作用,又發揮創意創造創新的產業價值。

創新基因的生生不息,激蕩起龍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浪潮,也聯結著以“山東手造”對接重大戰略,繼續發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征程。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李干杰“六一”國際兒童節前看望少年兒童 向全省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祝賀
  李干杰“六一”國際兒童節前看望少年兒童 向全省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祝賀 5月3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省委書記李干杰在濟南市看望少年兒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祝賀,向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衷心感謝。 李干杰首先來到市中區海珀幼兒園,這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幼兒園,設有9個教學班。…
李干杰在《學習時報》頭版發表署名文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 奮力推動山東發展走在前列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 奮力推動山東發展走在前列 山東省委書記 李干杰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十分關懷、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親臨山東考察,作出重要指示,為山東發展指方向、定目標、明方略、繪藍圖。特別是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山東考察,要求山東“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這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
山東省委召開情況通報會
  山東省委今天(5月26日)召開情況通報會,通報十二屆省委委員、候補委員、省紀委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安排和我省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產生情況。 省委書記李干杰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家義、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付志方和正省級老同志趙志浩、姜異康、韓寓群、陳光林,省委副書記楊東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夏紅民和副省級黨內老同志出席。…
山東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李干杰提出要求 周乃翔出席並講話 5月25日晚上,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安排部署下步重點工作。省委書記李干杰提出要求,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出席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 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強化規劃引領科學有序推進 努力在起步區建設上見到更大成效 5月20日下午,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聽取起步區建設進展情況匯報,研究《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相關規劃,審議有關文件,安排部署重點任務。 省委書記、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干杰,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周乃翔出席會議並講話,劉強、於海田和領導小組成員出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