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種珍稀鳥類翱翔黃河三角洲

以生態辦法治理生態,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鳥兒“認可”
90種珍稀鳥類翱翔黃河三角洲
圖①:丹頂鶴
圖②:勺嘴鷸
聚焦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快看!小鳥已經出殼了!這巢有三隻雛鳥!”4月6日下午一點多,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午后的寧靜,被一個興奮的聲音打破。
聽到高級工程師趙亞杰的呼喊,身旁的同事紛紛湊上前來,通過監測屏幕注視著三隻東方白鸛“寶寶”的一舉一動。
“這是咱們通過監控記錄到的第八巢東方白鸛雛鳥了。”同事單凱是一名觀鳥愛好者,對東方白鸛種群也頗有研究。他說,今年2月9日保護區就有了第一巢東方白鸛產卵的記錄,相比以前算是比較早的。
東方白鸛歷史上曾廣泛分布,由於非法狩獵、棲息地銳減和有毒化學品污染等原因,其種群數量逐漸減少。上世紀70年代,日本和韓國野外種群已滅絕。目前,東方白鸛已處於全球瀕危狀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作為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是野生動物尤其是野生鳥類的天堂。但隨著黃河入海水沙量降低,局部區域海岸受侵蝕,濕地生態非常脆弱,這塊天然的鳥類棲息地曾一度受到威脅。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鳥類繁殖、棲息及遷徙途中經停的場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堅持以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近年來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實施了總投資10.6億元的16個濕地修復項目,生態補水4.52億立方米,形成了“一次修復、自然演替、長期穩定”的良好濕地修復效果。2017年以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修復了188平方千米,原先的光板地、鹽鹼灘,變成了水草豐茂、生物多樣性富集的大濕地。
行走在自然保護區,一根根托舉著巨大鳥巢的線杆矗立在濕地之上,很是顯眼。“這是東方白鸛的家,在生態監測中心看到的雛鳥就住在這上面。”單凱說,東方白鸛喜好在高大喬木或建筑物上筑巢,因為保護區缺少高大樹木,這些輸電線杆便終止了輸電任務,成了東方白鸛的“最愛”。
針對不同物種,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開展了東方白鸛、黑嘴鷗、鶴類等關鍵物種棲息地保護,通過營造鳥島、搭建人工巢等讓鳥兒“住得好”,同時推進檉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以貝類為主的水生生物恢復,讓這些鳥兒也能“吃得好”。
如今,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從保護區設立初期的187種增加到37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5種,成為東方白鸛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國丹頂鶴野外重要繁殖的最南界。
“我們這裡的鳥類種群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去年8月份,愛鳥人士在距離保護區不遠的泥質海灘上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勺嘴鷸。”單凱說。
“這兩年,東方白鸛在市區也‘安家’了,一個在圖書館附近,一個在城北的園博園公園。”單凱打趣地說,能得到鳥兒的“認可”,算是對東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大的肯定了。(李廣寅 賈瑞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統籌抓好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穩定和諧的假期
- 李干杰在濟南調研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統籌抓好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穩定和諧的假期 4月3日是清明假期第一天,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在濟南調研節日期間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市場保供等工作情況,看望值班值守工作人員。 李干杰首先來到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聽取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通過應急指揮系統進行視頻調度,詳細了解交通運輸、船舶作業、景區景點、文化場館等情況。…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安全生產、河湖長制工作等事項 4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李干杰在日照調研時強調 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見實效
- 3月30日,省委書記李干杰深入日照市嵐山區、五蓮縣,調研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強調要優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李干杰來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認真聽取企業總體情況介紹,了解企業疫情動態監測系統運行情況,深入ESP產線察看生產流程及制成品,希望企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推進節能減排,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