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平邑縣創新“一核四鏈”種業發展模式 高質量開展農業“芯片”攻關行動

臨沂市平邑縣高質量開展農業“芯片”攻關行動,闖出了一條以科企融合為核心,育、繁、推、服四鏈疊加的“一核四鏈”種業發展新模式,成功創建國家級中藥材和省級小雜糧良種繁育基地。2021年3月,參與選育的4個玉米新品種在印尼成功審定﹔11月,農作物選育獲重大突破,中農天泰新選育的4個玉米、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截至目前,累計選育出天泰、邦玉等系列玉米新品種25個,累計推廣2億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達200億元,為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了平邑貢獻。“一核四鏈”種業創新平邑模式入選山東省地方改革案例,由省委改革辦報送中央改革辦。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平邑中農天泰科研帶頭人劉寧帶領科研人員實地查看玉米新品種長勢。臨沂市委改革辦供圖
背景動因
種子被喻為農業“芯片”,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平邑縣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發展,主要依托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得天獨厚的種質資源優勢。平邑“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獨特地貌特征,具有冬冷夏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依靠自然調節能力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種質資源豐富,成為天然的“育種場”。二是革故鼎新的主體轉型優勢。原國有縣種子公司在全省種業系統中率先完成“改事轉企”,成立了山東中農天泰種業有限公司,變管理思維為經營思維,正向研發能力、創新活力得到激活。改制后的企業獲得了具有全國范圍經營資質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証,被評為“中國種業骨干信用企業”,成為山東排名第二、躋身全國前列的種企,完成了從銷售“門臉”到“育繁推服一體化”的蛻變。三是日臻完善的政策供給優勢。平邑始終高度重視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將種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后,將重點支持中農天泰、方圓藥業等持証種企發展納入縣委一號文件、縣委農業農村委員會工作要點,明確把強化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支持種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等作為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的主攻目標,成為種業創新高效發展的強大推力。基於此,平邑縣推動科企深度融合,厚植種業發展肥壤沃土,具備了將種業發展優勢轉化為勝勢的先決條件。
平邑天泰種業在第十三屆“全國種子雙交會CST”上推廣玉米新品種。臨沂市委改革辦供圖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科企融合為核心,搭建創新驅動平台。以改制后的山東中農天泰種業有限公司為主體,不斷加大企業攻關投入力度,建立起以創新為紐帶的新型“人企”關系,推動科企融合、優勢互補,持續增強種業創新轉化力,構造種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動力。中農天泰每年將營收額的10%以上用於種業研發,打造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骨干力量的46人科技創新團隊,科研帶頭人劉寧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院校緊密合作,開展育種、加工儲存等多學科研究,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支撐計劃、星火計劃等項目26項,獲各種獎勵20余項、植物新品種權21項、種子生產加工繁育軟件著作權5項、授權發明專利6項,起草制訂行業標准7項。中平藥業與山東農業大學、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參與制定了金銀花道地藥材認証標准。2021年11月,國家金銀花農業標准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台建設項目成功落戶平邑。
(二)做專“育種”鏈,推進“芯片”創新突破。依托種質資源優勢,牢牢抓住第三批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絕佳契機,指導普查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山林丘陵,聯系老農民、老專家、老技術人員, 收集各類種質資源150余份,完成鑒定評價5000余份。九間棚、中平等藥企以普查的20余種傳統道地金銀花種質資源為樣本,試驗篩選出3種花蕾期長、產量高的金銀花新品種,成為金銀花發展史上的一場巨大革命。中農天泰聚焦玉米種質資源匱乏難題,在用好本土種質資源“家底”的基礎上,歷時3年先后拜訪省內外100多位玉米育種專家,創制玉米種質材料2000余份,貯藏農作物種質資源3萬余份,建立了品類齊全、儲備豐富的種質資源庫,選育並成功通過國審、省審的玉米品種35個、小麥品種2個、花生品種5個,通過審定數量居山東種業企業前列。
平邑縣舉辦中農天泰“中天318”玉米新品種發布推廣會。臨沂市委改革辦供圖
(三)做精“繁種”鏈,推進“土壤”品質升級。重視耕地地力提升,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5.3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爭創“國字號”繁育基地,先后成功獲批山東省第一批雜糧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第二批國家中藥材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成功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示范縣”,良種繁育進入“國家隊”名單。打造全程繁制種基地,中農天泰在海南三亞建立120畝育繁科研基地,建起了固定的育種站,實現了“一年三個世代”南繁北育交替繁殖,大大縮短了種子從“實驗室”到“農田”周期。探索推進航天循環農業,在平邑銀線河畔規劃建設了佔地550畝的產業基地,打造集航天科技展示、航天育種技術開發、高新技術推廣、生產試驗示范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同時,中農天泰在全國不同區域建設育種基地1200余畝,智能育種溫室1000平方米、抗病鑒定圃1000平方米,建立穩定的親本繁育基地及雜交種繁育基地3萬余畝,在印尼、哈薩克斯坦等國建有標准化種子繁育基地5萬余畝,通過物聯網技術和智能裝備相融合,為高品質育出新品種打下了“土壤”基礎,現代種業發展走上了快速路。
(四)做寬“推廣”鏈,推進“種業”保供興農。充分發揮良種的科技支撐和先導作用,強化種子推廣,讓更多先進經驗和技術“種”在田間地頭,以產興農,以企帶農,讓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平邑縣成為全國專用玉米良種推廣大縣。中農天泰系列玉米品種,年推廣面積均在500萬畝以上,累計在黃淮海、東華北、西北等玉米主產區產業化推廣2億多畝,畝均增產幅度達5%、增收約100元,累計增產80億公斤、產生社會經濟效益達200億元,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帶動種業上下游及關聯產業蓬勃發展,借勢平邑縣被列入2021年農產品電商銷售百強縣為契機,推動“種子+電商”實現種子產品線上銷售,多個玉米新品種跨省出國,促進了縣域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平邑金銀花種植面積增至65萬畝,年產干花1.8萬噸,佔全國產量的60%,帶動31萬花農增收致富。
(五)做優“服務”鏈,推進“堡壘”建強見效。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府補位,筑牢種業品質品牌,不斷優化種業指導服務,打好種業“翻身仗”。發揮黨建凝聚力作用,委派黨政領導干部到中農天泰等涉農企業擔任“紅領書記”,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中農天泰成功創建市級優秀黨支部,實現了黨建和企業發展的雙贏。依托村和企業黨支部陣地優勢,通過支部共建、科普教育、農民培訓和現場指導交流等,大力推廣作物新品種,保障糧食穩產保供。堅決筑牢種業品牌,天泰商標經《商標國際注冊馬德裡協定》認定,在美洲、歐盟、南亞1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平邑金銀花”品牌價值由2017年的51.65億元一躍達到322億元,躋身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百強。
平邑縣農作物良種標准化繁育推廣基地披上“黃金衣”奏響“豐收曲”。臨沂市委改革辦供圖
經驗啟示
(一)政府引領下的“科企融合”是推進種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平邑縣制定出台了支持種業發展的措施及方案,為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優化了種業成長環境,保障了種業健康發展,釋放了企業旺盛的生命力和創新力。種業企業、科研高校充分汲取政策壤土養分,合力開展科技攻關,將企業科技創新難題作為高校科研機構攻關課題,催生了創新動能。
(二)人才戰略下的“智慧種業”是推進種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平邑縣高度重視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出台激勵政策,大力招引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急需緊缺和高學歷人才,加之中農天泰每年固定比例的技術研發和人才激勵投入,共同營造了愛才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圍,為種業人才體系建設和基層種業管理機構人才儲備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全產業鏈下的“鏈條重構”是推進種業發展的不懈動力。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產業振興的“必答題”,平邑縣科企融合下的“育繁推服”一體化發展路徑,持續在建立健全種質資源利用、品種研發、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組織體系上下功夫,改變了傳統育種機制和研發模式,促進了科企緊密合作,有效破解了原創性種質稀缺、種質資源保護不夠、科企融合不足等“卡脖子”難題,有效推動了種業做優做強做大,著力擔負起做強農業“芯片”、護航糧食安全的時代責任。(臨沂市委改革辦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召開
- 山東省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召開 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干杰講話 於躍敏出席 楊東奇主持 1月10日上午,山東省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精神,全面總結我省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和經驗,對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進行安排部署,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引向深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山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李干杰周乃翔提出要求
- 1月9日下午,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分析疫情防控形勢,調度工作情況,安排部署當前和春節期間疫情防控重點工作。…
- 江秋蓮訴劉暖曦生命權糾紛案一審宣判 劉暖曦被判賠69.6萬
- 宣判現場。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供圖 人民網青島1月10日電 (劉穎婕)2022年1月10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對原告江秋蓮與被告劉暖曦生命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劉暖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496000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並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