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青城彩“雲”飛
——數字鄉村的“高青樣本”

數字牧場,一隻耳環感知一隻黑牛的全生命周期,“從牧場到餐桌”全鏈式智能化管控﹔
智慧村居,可視化數據平台“一屏辦理”,實現從“治理”向“智理”的數字化重構﹔
遠程診療,雲端服務鏈接城鄉,全域振興共享“數字紅利”……
10月高青,黃河奔流,沃野豐年,處處呈現著“數字鄉村”的嶄新場景。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裹挾下,數字信息技術由城市到鄉村的擴散與嵌入,深刻改變著傳統鄉村的產業業態和治理生態,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催生了機遇和路徑。
2020年,高青縣被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列為首批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縣,高青黑牛示范園區數字化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數字高青”大幕拉開。
在數字鄉村建設中,高青縣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以“興業、優政、惠民”為三個發力點,聚焦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及5G網絡、數字身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鄉村的下沉落地,創新“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天下”和“黨建引領、一網三聯、全員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打造豐富多彩的數字鄉村可視化應用場景和示范樣板,為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高青樣本”。
市委網信辦負責同志表示:“我們將高青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列入全市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重大項目,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力驅動農業農村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數字鄉村”耀青城。
“數農”深耕:“數字牧場”崛起黑牛產業群
紐瀾地黑牛牧場,正在業界刮起一股“數字旋風”。
寬大的展廳裡,黑牛管家大數據雲平台仿佛新晉“網紅”,每天聚焦著各地客商和參觀者的目光。黑牛管家·紐瀾地智慧牧場、光亮家庭農場等19個牧場的地域分布、存欄量、出欄量等實時信息一目了然,牛群結構、牛隻體重、各階段牛隻料肉比等大數據精准採集,適時呈現。相隔不遠處的牧場中,一頭頭黑牛正悠閑地睡軟床、吃熟食、喝啤酒、享受按摩,過著潔淨、愜意的完美生活。
“我們把數字化技術植入整個養殖端,通過耳環傳感器,可以適時監控每一頭牛的狀態,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品質把控。”紐瀾地黑牛集團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紐瀾地數字牧場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黑牛育種、生態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智能交易市場、冷鏈物流、終端配送等環節的監控管理,以智能芯片鏈接ERP,“一牛一碼”“一品一碼”“一盒一碼”,消費者在終端掃碼即可獲取全鏈路溯源信息,從而實現“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程“智造化”。
高青素有“黑白兩頭牛”之稱。一頭是紐瀾地黑牛,另一頭則是得益奶牛。
在數字鄉村建設中,高青縣農業緊緊抓住數字產業的“牛鼻子”,依托高青黑牛、得益乳業兩大畜牧業龍頭,全力打造全國首家肉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和江北地區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開創“數字牧場”的高青模式。
紐瀾地公司聯手阿裡巴巴旗下盒馬鮮生,建設阿裡數字農業山東倉,推動銷售環節全鏈路數字化升級。目前,高青黑牛已經進入21個國內一線城市217家盒馬門店,產品份額佔全國高檔牛肉的90%以上。同時,大力發展“黃三角”黑牛產業集群,匯集銀行、保險、科研等430余家各類經營主體服務,建設佔地910畝的農牧休閑、種植採摘、美食體驗、牧場觀光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數字生態牧場。
作為全國乳業品牌的領跑者,得益乳業採用世界最先進的牧場設備,融合智能數字技術建設現代化生態牧場,實現全產業鏈流程標准化、管理數字化。同時,依托奶業基地建設“農牧小鎮”,打造現代規模養殖、現代品牌農業、農牧文化觀光、飼料加工四個核心板塊,基地年產優質原奶11萬噸,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全縣2萬余戶農民從事生態養殖、牧草種植、精深加工等環節的配套服務,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
高青因地制宜,精准定位,以“兩頭牛”為骨架,通過信息技術的精准植入,實現“三產”跨界,深度融合,搭起了從養殖到研發、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高青“數字鄉村”的特色板塊和產業振興的強力支點。
數字高青,“牛”氣沖天。
村居“智理”:社情民意“一張圖”
木李鎮龍灣社區是一個黃河灘遷建小區,如今,這裡成了遠近聞名的“數字村庄”。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佔據整整一面牆的多功能數字可視大屏上,不斷進行著數據更新和模塊切換。平台集合了電子政務、安防門禁、社區管理等服務終端﹔ 小區公共場域、高空拋物、進出車輛等監控攝像頭全部接入平台,可實現人臉管控﹔家居服務方面,小區居民通過平台可實現網上報裝、報修﹔旁邊的智慧自助平台,可以提供打印復印,証照拍攝遠程上傳等特色服務……
數字化,讓龍灣社區實現了從“治理”到“智理”的跨越。
社區為高齡老人配發一鍵呼叫手環,通過手環聯動、緊急求助等功能,實現家庭與社區之間的無障礙互動。在現場,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一位獨居老人的信息躍然屏上。“這位老人叫李某福,住在XX號樓XX單元XX室,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史,一旦感到不舒服,就可以通過24小時佩戴的‘手環’啟動呼叫,監護人、120和社區工作人員就會收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實施救助。”
龍灣社區,成為高青數字鄉村建設的“試驗田”。
在試點的基礎上,高青縣正努力推進數字平台建設,從一村到全縣,加快實現數字鄉村“一張圖”。
在高青縣網絡化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打開正在建設中的“一圖感知鄉村”智慧平台,幾十裡外的村庄即時視頻和地理信息躍然屏上。
平台負責人說:“我們現在已搭起基礎框架,下一步將重點進行數據採集、資源整合和功能應用,讓這張圖活起來。”
據悉,鄉村治理將成為智慧平台建設的發力點。
高青縣依托地理信息技術,大力推進鄉村治理可視化。現已完成“一圖感知木李”數字平台建設,平台包含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經濟組織、社情民意、視頻融合、社會治理等主要功能,可實現鎮域網格化事件管理處置閉環。
同時,著眼輔助管理決策,探索政民服務智能化。以社會綜治平台為依托,搭建數字化政民互動、政民溝通渠道,實時掌握村情民意,村民反映事項及時反饋並分類處理,實現“人人都是網格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目前,通過數字鄉村智慧平台,高青縣已先后推出“就近辦”“智慧辦”“委托辦”“合作辦”“幫辦代辦”服務品牌,加速政務服務向基層的下沉和延伸,打通村居民生服務的“最后一米”。
“一圖感知鄉村”,正在悄然重構著村民的“數字生活”。
大蘆湖街道推出智慧社區線上公益教育,成立騰訊“雲課堂”。依托社區公眾號、抖音等線上方式,村民通過獲得邀請碼,足不出戶即能“上雲”學習各類興趣課程﹔田鎮街道高苑社區創建黨建特色類智慧社區,依托信息技術優化“小辦公、大服務、親情化、敞開式”黨群服務中心,推出智慧安防、智能照明、家政服務、繳費查詢、便民網購、電子投票等平台服務,打造“服務群眾零距離”黨建品牌,實現黨建服務從線下到線上的不斷升級。
高青縣委網信部門負責同志表示:“數字化平台為社區黨建工作開辟了新空間。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加速了基層鄉村治理能力的迭代升級,讓群眾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極大提升了村‘兩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城鄉“雲通”:“黃三角”托起全域振興
前兩天,花溝村村民陳老漢感到胸悶氣短,來到就近的鎮中心衛生院就診,檢查結果當天就通過醫療雲平台上傳給了縣醫院,醫院心腦科專家經過遠程會診,決定安排他4天后到縣醫院做心臟造影。
“不用跑幾十裡路進城,也不用排隊,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省心省力又省錢,可真是太方便了。”陳老漢忍不住贊嘆。
醫療雲平台,生動呈現了高青數字鏈接、城鄉融合的應用場景、也預示著智慧高青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高青數字鄉村建設中,市委網信辦強化頂層設計和專家引領,邀請國家數字鄉村建設專家深入高青一線調研,並與承擔試點縣建設任務的縣直部門單位進行對接,梳理23項“問題清單”協調解決,全程推進工作。
高青縣以前瞻思維和全局意識,按照“整合資源,集約共享”的原則,統籌數字鄉村和智慧城市建設,打通數字城市和數字鄉村的數據壁壘和制度藩籬,建設縣域整體大數據中心——山東黃三角T3+大數據中心,推進城鄉多部門涉農信息、涉農數據資源的整合和應用,致力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
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根據規劃,高青縣正按照“四平台、兩中心、三服務、N應用”的模式,搭建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其中,“四平台”包括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農業農村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AI智能平台、應用協同融合平台﹔“兩中心”包括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中心和大數據指揮中心﹔“三服務”聚焦農產品種養基地、農業投入品服務機構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的數據分析與推送﹔應用方面,則重點打造“數智亮村”板塊及“亮村”APP,主要推出“亮個村、趕個集、找農旅、找勞務、找農機、找農資、找特產”等功能板塊,為用戶提供信息採集與發布服務。
目前,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正在逐步搭建,並已同步完成600家畜牧養殖企業、14個小龍蝦規模養殖基地、60家蔬菜種植基地、52家農機合作組織、297家農資店、322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數據採集﹔秸稈禁燒平台利用高點監控,對全縣農田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實現全覆蓋﹔中化農業MAP智慧農業可視化平台正試點運行,通過衛星遙感、物聯網等技術與設備管理8萬畝“數字大田”,實現農作物生長狀況、產量預估、病虫害預警等智能管控,“在家打開手機,就可巡視庄稼地”……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打破城鄉、部門、行業、區域之間的“信息孤島”,加快各平台之間的聯通和整合,成為高青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點。而肩負縣域整體大數據中心的功能使命,山東黃三角T3+大數據中心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據了解,山東黃三角T3+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可實現全縣域數據信息的統建共享,形成數據合力,並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和系統平台,避免重復建設,大幅降低硬件投資和運維成本。數據中心採用“政府主導建設、多方參與共建、全民共享服務、市場運營收益”的運行模式,將提供雲計算、呼叫客服、IDC等一體化服務,以城鄉全域上雲,助力高青全域振興。
數字鄉村,高青快跑。(李可孝 孫春曉)
來源:淄博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習近平在山東東營考察黃河入海口
- 習近平總書記20日在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海口。當天下午,他來到黃河入海口碼頭、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察看黃河河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 今天,人民日報點贊山東爭當沿黃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山東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本報濟南10月21日電 (記者徐錦庚、侯琳良)最近,山東省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193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61億元。同時,山東省主動與沿黃8省(區)會商確定了7個領域、102個跨省合作事項。…
- 李干杰周乃翔會見山東奧運全運健兒
- 10月19日上午,省委書記李干杰,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周乃翔在山東大廈會見了參加東京奧運會和第十四屆全運會的我省體育健兒代表。 李干杰、周乃翔代表省委、省政府,熱烈歡迎我省奧運全運健兒凱旋,向多年來付出辛勤努力的全省廣大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