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地市>>東營

東營,就是這樣一座“顏值城市”——奏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東營精彩樂章(上)

2021年09月17日09:51 |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東營,就是這樣一座“顏值城市”——奏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東營精彩樂章(上)

“紅毯迎賓”成為秋季黃河口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周廣學 攝

秋日的黃河入海口,神奇美麗。黃河與大海緊緊相擁、蘆葦蕩與藍天相接,還有那像火燒、似朝霞的“紅地毯”,翩然起舞的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鷺……

這,勾勒出黃河三角洲的美與奇,一如時光的畫筆細細雕刻東營的容顏。這,也是東營高質量發展恢宏畫卷的剪影。

黃河河口是整個流域安瀾的關鍵,河口生態穩定才能確保黃河入海流路長期穩定順暢。黃河三角洲生態建設,對於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於維護京畿生態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扛起黃河入海口城市歷史責任,堅持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提出了“一園兩帶多廊道”的生態保護空間布局,拉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蹚出了入海口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

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鳥類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指示動物,其種類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濕地生態的質量。

穿行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常能看到電線杆上直徑數米的鳥巢,這是東方白鸛的“別墅”。

周廣學 攝

多年來,保護區建設了東方白鸛人工招引巢,實施東方白鸛繁殖棲息地保護改善工程,良好的生存條件為東方白鸛順利繁殖提供了保障。東方白鸛用翅膀“投票”,選擇在黃河三角洲安了家。如今,東營已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目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觀測鳥類由1990年建區時的187種增至371種,其中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1%。

東方白鸛之鄉。

今年2月份,數百隻東方白鸛在河口區城郊棲息覓食,成了靚麗風景。去年,市觀鳥協會志願者在城區巡護時發現一巢東方白鸛,這是東營市首次在城區發現東方白鸛“安家產子”。

“東方白鸛繁殖種群不僅在保護區內逐年增加,更是跨出保護區邊界,融入市民群眾的生活。”市觀鳥協會會長郭建三說。生態治理給環境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東營市僅在城區就發現了200多種鳥兒。

越來越多的鳥兒入城,得益於東營市城區生態系統的改善。漫步在東營市濕地工程,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不少工程都設計保留了適合鳥兒棲息的小島。如今,市民在欣賞濕地美景時,能發現越來越多鳥兒的身影。碧水盈盈,喬木依依,鳥兒翩翩,讓人陶醉不已。

張泉江 攝

廣利河,宛如一條碧玉的絲帶穿城而過,是東營城市的“血脈”,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東營市正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加快實施廣利河旅游提升工程,通過資源整合、存量盤活、項目招引、業態植入,全面提升廣利河旅游功能,打造市民親水休閑的好去處、吸引外來游客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扮靚一條河,打造一個景區,帶動一座城市,更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順應與保護,這贏得了群眾的擁護與點贊。

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成為獲此殊榮的全球18個城市之一﹔受邀參加首屆國際濕地城市市長圓桌會議並作典型發言﹔榮膺“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這些,都是對東營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又一次肯定。

曾幾何時,生態是東營的切膚之痛。生態體系脆弱與人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並存,歷史欠賬太多與發展方式仍然粗放交織,地下輸油管線密布與地上排污無序相互影響,情況異常復雜,治理極其困難。多少年來東營都在不斷探索,但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把歷史問題留給歷史,不把包袱留給后人。為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考題,市委主要領導密集開展考察調研,查找問題,分析根源,征求意見,綜合施治。

2018年金秋,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召開,提出了“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的目標定位,其中每項目標任務都以綠色發展為底色、以生態建設為特色。

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 周廣學 攝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搞突擊行動,要用嚴密的法律、制度、標准守護好綠水青山,東營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軌道,為未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為做好黃河三角洲保護工作,東營市以推進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為龍頭,統籌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修復、種質資源保護和生物棲息地建設,推進河湖生態連通、河海交流平衡,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治理模式。

《東營市濕地保護條例》《東營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一系列地方法規陸續出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逐步完善,特別是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和立法,讓東營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法治軌道。

實施工程治理,是破解生態難題的抓手。

近年來,東營市加快實施黃河現行清水溝流路、刁口河備用流路保護治理,開展河湖濕地連通、退耕還濕、退養還灘,實施濕地生態修復、海岸帶生態防護、互花米草治理、貝類原種保護恢復等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東營市抓住黃河大流量過水的機遇,全力做好生態補水,生態引水量首次突破1億立方米,達到1.43億立方米,是歷年來自然保護區補水量最大、范圍最廣的一年。

資料圖

濕地是東營生態的底色,是東營最靚麗的名片。

清風湖公園、秋月湖公園、明月湖公園、白鷺園濕地公園……不僅中心城區有濕地公園,各縣區也有特色濕地公園,扮靚了城市。

近年來,東營市扎實開展“濕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堅持“精明增長”“精致城市”理念,統籌濕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推動城市內涵發展。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進一步轉變理念、提升境界,把濕地保護放在首位,實現由“在城市中建濕地”向“在濕地中建城市”轉變。

生態是東營的最大財富和最大優勢,而污染治理則是生態治理的關鍵,也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在這方面,東營市著力推進精准化治氣、效能化治土、規范化治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治理方式的轉變,落腳在城市風貌上,卻發軔於治理理念上。

近年來,東營市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建立“河流——河口——海灣”聯動聯防機制,推動上下游、干支流綜合治理,把水、林、田、湖、草、濕地、海岸線、海灘作為一個整體,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取得了實效。

——實現生態治理從關注要素向關注要素之間關系轉變。擯棄過去的單向治理思維,抓住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自然關系,科學制定濕地保護等相關規章制度,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到生態治理地上和地下結合、陸地和海洋統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實現生態治理從關注目標向關注過程轉變。打破思維局限,向自然學習,做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統籌”大文章,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多建河道、少建管道”等思路,筑牢安全、自然、現代化的水災害防治體系,實現“中雨不積水、大雨不成災、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

——實現生態治理從基於技術向基於自然轉變。在濕地生態環境修復中,依據生態系統恢復力大小,選擇自然恢復、人工輔助、人工重建等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推動整個生態修復。在濕地城市建設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濕地公園、濕地小區和濕地生態廊道、小微濕地精品,打造東營“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城市風貌,把田園生活引入城市,把鳥語花香引入城市,讓市民更好地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生態文明成為社會時尚和市民自覺

生態“大文章”越做越好,為東營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在黃河入海口,欣賞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享受“回家”的體驗,感受黃河口原生態的美。

在廣利河上,感受“人在船中坐,船在畫中游”的游覽體驗,換一個角度感受河海風情、濕地特色。

夜色降臨,感受塞拉維廣場燈光秀的激情魅力,必定被“光影、藝術、科技、互動”等特色元素所打動。

假日周末,來到新匯東海岸旅游度假區,在海水浴場、水上樂園放鬆身心,一系列水上體驗項目讓你過足癮。

……

張泉江 攝

一個個美麗景點,一處處文旅風光,贏得了東營市民及外地游客點贊。5月24日至26日,以“挖掘休閑內循環,推進文旅大循環”為主題的2021中國休閑度假大會在東營舉行,為東營市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近年來,東營市以實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集中推進一批生態教育、自然體驗、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努力把東營打造成親近母親河、回歸大自然的生態家園、文化家園、精神家園,打造國家一線休閑度假城市。東營市推出了一攬子舉措:

——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以黃河文化為核心,與濕地文化、石油文化、孫子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一體的文化體系內涵,講好黃河入海故事,讓黃河三角洲成為向世界展示黃河文化的標志地。

——提高文化旅游業發展水平。按照“政府做線路、企業做項目、合力做市場”的模式打造觀海、觀鳥、大美濕地等8條精品旅游線路。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加快實施廣利河旅游提升工程,打造市民親水休閑的好去處、吸引外來游客的生態旅游目的地。

——做好“旅游+”文章。推動文化旅游與體育、研學、農業、展會等融合發展,培育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之城、研學之城、展會之城、賽事之城。把國際馬拉鬆賽、自行車賽、水上運動賽事打造成為旅游載體,文化旅游業正在成為富裕東營的支柱產業、幸福東營的惠民產業、宜居東營的生態產業。

於中平 攝

干事創業,關鍵在干,關鍵在干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亦是如此。

去年9月份,山東生態文明干部學院(籌)在東營市揭牌,學院著力研究生態文明理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生態文明實踐、推廣生態文明經驗,提升領導干部的生態素養,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建設生態家園、文明家園,需要社會協力、合力攻堅。

周末假期,越來越多的市民、學生來到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參觀,了解鳥類知識,增強了生態保護意識。目前,該博物館已成為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這幾年,東營市建設了“黃河口濕地博物館”“濕地學校”等生態教育基地,開展“世界濕地日”“中國濕地文化節”“黃河口國際觀鳥節”“愛鳥周”“濕地攝影展”等宣傳教育活動,提升了公眾的濕地保護和社會生態道德意識。制定《東營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確立市民生態文明行為規范。

人人重視生態,人人維護環境,需要不斷提升廣大市民的文明素養。

去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東營市經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連冠”。

一座濕地城市的“文明擔當”,得益於久久為功、同心同力。近年來,東營市組織開展“發現最美東營人”行動,突出行業代表性和榜樣示范性,共面向基層、面向一線宣傳推出95名典型人物。

不懈的奮斗,凝結成一座“硬核城市”的發展定力﹔汗水的結晶,折射出一座“顏值城市”的生態成色。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征程上,東營向上,東營向前!(王俊杰)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9月16日下午,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2021年第二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聽取有關工作匯報,研究有關事項,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書記、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楊東奇、陳輻寬、白玉剛、王宇燕、劉強和領導小組成員出席。…
劉家義在煙台督導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舉報問題辦理情況並調研
  劉家義在煙台督導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舉報問題辦理情況並調研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9月12日至15日,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煙台市,督導解決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問題,調研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
  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 把絕對忠誠融入血脈注入靈魂 鍛造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法鐵軍 9月10日上午,省委書記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抓好查糾整改,推動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劉家義說,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根本目的是鍛造一支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法鐵軍。…
孫立成在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宣布“濟南倡議”——減少糧食損失浪費 促進世界糧食安全
  “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由中國倡議並首次召開。9月10日下午,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在大會上宣布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
劉家義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
  在第3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9日上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走訪調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學校全體教師、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劉家義來到學校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察看科技創新成果和實驗設備,了解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情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