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引吭 高歌时代之声
——凤凰之声大剧院创业4周年记

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畔,一座兼美凤凰型韵的建筑——凤凰之声大剧院跃然于凤凰岛心。4年来,无数与艺术相关的美好瞬间在大剧院发生,从大剧院传出的袅袅佳音,也在激发着青岛全域文化艺术的同频发展。
2018年7月,随着郎朗在这里奏响第一个音符,络绎不绝的观众、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山东文化新地标的精彩和多元;2019年首创了“凤凰音乐节”的音乐节模式,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流行音乐节”,创下国内“艺人阵容第一、全国票房第一、社会影响力第一”的记录,凤凰与草莓、麦田、迷笛成为国内四大音乐节,引发业界高度关注;2020年抗住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消费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新场域,为产业增值,为城市赋能……经过四年打磨,从地标建筑到文化领航者,从青岛文化建设生力军到全国演出风向标,凤凰之声大剧院前进脚步从未停歇。
“起飞”——瞄准新时代文化需求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凤凰之声大剧院诞生的那天起,蓝天、大海、沙滩和音乐有了完美结合点,将人与城区连接得更紧密、更多元,为整个城市乃至山东半岛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文化张力、产业活力。
时针拨回4年前,西海岸新区本土企业隆海集团为助力“音乐之岛”建设,投资8亿元打造了造型别致、设施一流的凤凰之声大剧院。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剧院总数已经超过2000家,与豪华的“硬件”相比,许多剧院在内容“软件”上却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空巢”剧院。文化领域投资的回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筑巢”不难,如何让这只来自民企的“凤凰”引吭高歌,真正成为精品文艺殿堂、文化产业“金巢”,才是大剧院起步之时面临的最大考验。
2018年夏天凤凰之声大剧院正式走入观众视野。
提及起步时的市场化运作,大剧院运营团队首先便是在最短时间内做了全面分析,省市区多级不断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培育壮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胶州湾西侧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正逐步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但相比当时快速增长的新区经济,青岛文化产业传统布局仍以西部老城为主;西海岸人民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蓄力已久,却并未形成文化消费习惯,有基本满足市民需求的演出基础设施,但并未出现成熟运作的产业先例。
困难很多,机遇更要把握,大剧院总经理马蓉当时便坚定了方向:一是要做与人民文化需求同频共振的新时代精品大剧院;二是要做根植青岛西海岸、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将单一演艺业态拓展成文化产业生态;三是要做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活性”文化场域,形成对城市文化艺术消费的持续引领作用。
大剧院成立当年,便开展了“凤凰之声国际音乐节”、“凤凰之声电音节”、“凤凰之珠环球城国际大马戏”三大主题活动,仅38天时间,演出近百场,邀请到了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团体在凤凰之声大剧院进行演出:郎朗钢琴音乐会、秦立巍大提琴音乐会、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MARIANA BO、VINAI、布衣乐队、开心麻花等高端演出活动精彩纷呈,总计接待观众11万人,同时也树立起了国内首个室内电音节品牌。
“追求”——创出山东文化新IP
舜韶奏九成,凤凰故来仪。
如果从独特的文化视角去考察,山东半岛的青岛西海岸便是中国版图上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凰之声大剧院的成长与成就,既是青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代表与缩影,也得益于西海岸新区和隆海集团对城市文化品质的支撑与坚持。年轻的新区,年轻的大剧院,年轻的运营团队,共同迸发出文化艺术的青春激情,以高举高打的定位、低调推进的态度、专业扎实的作风奏响文化更强音。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许多无法预料的艰难。2019年首届“青岛凤凰音乐节”,150多人的豪华演员阵容吸引了数万名观众早早买好了票,然而开幕前一天十级狂风伴随暴雨,能否如原计划开演万众瞩目。最终在新区领导的担当支持下,大剧院上下用最短时间做好全方位调整应对,一场改变山东文化格局的音乐节在暴风雨之后拉开了帷幕。音乐节主会场附近5公里范围内酒店房源被抢订一空,音乐节带来的空前的视听盛宴和独特的音乐体验,青岛首次形成了一票(门票)难求、一房(住宿)难求、一车(出租车)难求的独特“景观”。
2020年一场疫情,让演出业受到巨大冲击,在观众乐迷们的呼唤期盼中,西海岸新区决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2020青岛凤凰音乐节,严格周密做好节前、举办期间和节后的疫情防控管理,充分展现了青岛“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的城市热情和担当。音乐节的舞台全部设置在户外,近30组艺人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来自国际IP音乐节的顶尖舞美制作和导播团队以及先进的灯光、视觉、音响设备,带动起台下热情的狂欢和呐喊,彻底点燃了青岛西海岸金秋十月的夜晚。
凤凰音乐节让青岛增添了一个真正的音乐IP,这一IP可以输出,可以扩容,可以打造文创产业链;单个歌迷在音乐节上的消费在3000元左右,每年至少3万量级的歌迷产生的文旅消费接近亿元,音乐节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媒体评价说,凤凰音乐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国内城市音乐节的模式。
在“精品剧院”基础上,凤凰之声大剧院演艺场域不断丰富,既有音乐节这种年度性文化事件,平时还精心策划了不同时段的演奏会、音乐剧、交响乐等殿堂活动,以及相声、喜剧、悬疑剧、先锋剧等空间演出,古典与潮流的世界艺术汇聚于此,优秀民族文化在这里再现光彩,构建了汇聚中外艺术精华、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极”。
“破冰”——后疫情时代的文化担当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2021年凤凰音乐节“不得不失约”,剧院何时能常态化“开台”也是未知数,但凤凰之声并未就此“停摆”,而是不懈探索可以打开行业突破口的运行模式,以更积极的态度履行着社会使命。
观众认可给予大剧院坚持的底气。四年来,剧院公益演出场次每年都占到演出总场次的1/3以上,剧院在实施“数字文旅与营销创新”“公共艺术与文化创意”“清廉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四个方面不断探索,促成了大剧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今年尽管演出需采取隔座售票、隔排就座、保持错位观演的防控措施,上座率受严格控制甚至难以收回运营成本,但大剧院仍特别策划“凤凰之声2022演出季”,并打造“凤凰有戏”、“听见时光”、“艺享天开”三大主题板块,引进如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原野》、大型史诗舞剧《杜甫》、明星版相声剧《依然美丽》等,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精彩宜人才有可持续的文化生态。2021年“凤凰音乐节”虽然失约,但凤凰之声大剧院IP形象“凤仔”“凤丫头”却成为新的焦点,一经推出成为代表新生代的精神图腾。也正是这种生态化运营、打造城市文化综合体的新剧院模式,才让“凤凰之声”在疫情时代依然坚强嘹亮。自2020年12月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剧院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着力发展精品钢琴课、少儿舞蹈、即兴戏剧、童声合唱等艺术教育,提升观众艺术欣赏水品,而这批观众又成为剧院消费的主力军;剧院开放日活动,让孩子们走入剧场登上舞台,在心中播下一粒艺术的种子;户外部分,大剧院南广场精心打造了儿童游乐区,北广场主打潮流运动、极限运动,用年轻人带动区域活力,用儿童和家庭带动人气,加上占地两千平米、山东省最大的星空艺术馆,催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艺术街区。今年大剧院又引品质咖啡、时尚餐饮,首创“音乐+咖啡+露营”模式及沙滩酒吧模式,打造室外演艺经济。
留住人才就是留下了文艺的火种。“尽管这两年很难,但我们没有主动裁掉员工,也没有降低员工薪资”大剧院总经理马蓉介绍说。剧院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机构,能了解演出生产规律、懂得舞台技术、精通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可说是凤毛麟角,成立初期大剧院通过外引内招、传帮带培养等形式,磨合聚集了一支国内屈指可数的剧院运营管理优秀人才队伍。他们也与大剧院一起,用剧院人的坚守换来观众的不放弃。
四年来,“凤凰之声”大剧院可以说已成为青岛城市文化发展的缩影,与城市文化发展共生。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未来的“凤凰之声”也必将寄托更多人们对优质文化资源的渴望,让人们走进剧院、爱上艺术。(孙冰 卞玮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会议召开
- 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会议召开 加快推动旅游业复苏 促进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李干杰讲话 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陆治原出席 6月27日下午,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会议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聚焦重点,加压奋进,加快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省党代会报告任务分工、基层党建工作等事项 6月23日下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持续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 以更大力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李干杰主持并讲话 周乃翔作推介 陆治原出席 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山东省和商务部6月20日上午在青岛八大关宾馆小礼堂举行跨国公司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跨国公司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畅谈互利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作山东营商环境推介,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