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公益金助力乡村建设,书写乡村生活幸福歌

人民网淄博6月24日电(谈媛)“平时只要没事儿就来这唱歌、下棋、聊天,还能免费吃午饭。”在沂源县龙子峪村民生综合体,78岁的村民董继合正和村里的四名音乐爱好者,拉着二胡、唱着《沂蒙山小调》,红色的歌声在院子里飞扬,老人觉得村里的生活更幸福了。
近日,由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喜迎二十大 助力乡村振兴”山东福彩媒体采风活动在沂源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度采访,探访了“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项目、“鲁韵乡情·品质民生”人居环境综合提升项目、智慧果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智慧鲁村”暨一网三联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项目,见证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成果和福彩公益金作出的贡献。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963亿元,筹集公益金583亿元,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2021年2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支持开展40个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用于改善民生、提高老区人民生活质量,沂源县鲁村镇沂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区就是其中之一,获得该项目资金5000万元。
鲁村镇首个互助养老模式的先行示范项目“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集长者食堂、休闲、洗澡、诊疗、娱乐等一体化康养服务功能于一体。谈媛 摄
“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公益金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原来我们没有这么好的地方,就是在村头聚一聚。”董继合说。
随着城镇化推进,龙子峪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越来越多,村里的老龄化、空巢化不断加剧,老人管护养老和儿童照料保障等问题越来越凸显,龙子峪村现有村民649人,65岁以上老人有130人,占全村人口的20%,是一个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村子。
针对一系列民生短板问题,龙子峪村“两委”聚焦解决老人“无人照看”“生活质量低”“精神孤单”等问题,立足“品质民生、突破提升”,在原村办公室、幸福院的基础上,兴建了集长者食堂、休闲、洗澡、诊疗、娱乐等一体化康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是鲁村镇首个互助养老模式的先行示范项目,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5.9万元。
“每天中午都有免费的饭菜,荤素搭配,馒头蒸的也好吃,特别满意。”正等待用餐的老人郑元爱向记者竖起大拇指。长者食堂为130名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不仅获得了老人的交口称赞,也赢得了儿女们的一致好评。
老人们正在长者食堂享受免费午餐。谈媛 摄
现在的龙子峪村,每天中午都有免费的饭菜,荤素搭配,营养健康。村书记紧跟时代潮流,给老人们找来老师,每周统一教授智能手机实用操作、实用保健、防诈骗、疫情防控知识,还定期组织书法、唱歌、唱戏、弹奏、跳舞、棋牌、诗词朗诵比赛。
如今,民生综合体已在鲁村镇“生根发芽”。借力2610余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鲁村镇建设了1处“三度”民生综合服务中心、8处民生综合体暨互助养老项目和1处民生市场,着力解决“老人多、资源少、需求大、供给不足”等民生问题的痛点难点。建立“为农民种地、为农民养老”、“离家不离村、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托起乡村老人的幸福晚年。
“在片区党建共同体党委的指导下,我们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成立山水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亩,采取了‘油菜花+向日葵’双季种植模式,以合作社收益反哺民生综合体运营,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民双增收,推动养老服务长效发展。” 鲁村镇党委副书记高源泽说。
“一网三联” 新模式,公益金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
“前几年,村里垃圾到处是,大街上除了柴火,就是石头、沙堆。”和源村村民尹守太说。
据了解,和源村位于鲁村镇驻地东1.5公里处,是行政村规模调整村,全村共有670户,2022人,党员89名,村“两委”成员7人。和源村是合并村,原来村民经常把生活垃圾堆放在两个村子的交界处,北方地区夏季闷热多雨,垃圾堆极易滋生蚊虫细菌,加之村内缺少地下水处理管道,生活污水排放也存在很大问题,村民生活人居生活环境很受影响。
“我们按照‘地域相邻、户数相近’的原则将村民划分为9个网格,形成了‘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村民’四级责任体系。”和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家军介绍到,为了改善村子的生态环境,将村集体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凝聚力差、工作开展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化解,结合淄博党建引领下的“一网三联”模式,和源村所在的鲁村镇组建了党建共同体,通过组织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调动激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一网三联”,党员“联”出了存在感。村里的党员身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我的工作是为村内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调和邻里小矛盾这些小事,却关系到村子的和谐稳定。与村民联系越多,越让我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和源村村委委员、第一网格网格长陈茂菊告诉记者。
通过“一网三联”,村民“联”出了参与感。村民积分情况与村级收益分红、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挂钩,村民从以前的“要我干”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干”。
鲁村镇水韵和源共同体党委成立大会暨河源村“一网三联”第二季度奖惩兑现大会。谈媛 摄
“这几年,村里变干净了,变漂亮了。村里每月还组织‘一网三联’考核,每家每户都争着拿第一,现在的生活让我很满意。” 和源村第一网格村民唐光坤说。
如今的和源村打造了文化广场、拇指公园、小微景点、卡口花场、精品庭院等生态景观,实施了沥青照面、提升道路标线、整修残垣断壁、村内照明等工程,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变成了平坦大道。困扰多年的污水横流现象没有了,路面干净了,村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根治,原来的垃圾坑、臭水沟,现在变成了人工湖,也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路面坑洼没有了,污水横流没有了,脏乱环境没有了,村民收入水平提升了,我家就在那上边,我每天晚上都这来遛弯”。尹守太指着自己家向记者骄傲地说道。
“智慧果园”高质量发展,公益金助推乡村农业现代化
“我是退休了以后回到村里的,现在每天在果园里施施肥、看看果,看着环境变好了,还有收入,心里很是高兴。”刘家坡村村民刘思怀说。
正在维护“智慧果园”的老农。谈媛 摄
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智慧果园项目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鲁村镇刘家坡村,规划占地面积310亩,投资3100万元。果园主要运用农业互联网、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5G赋能数字果业示创建预期平台,锁定产量、锁定价格、锁定质量。实现降成本、抗风险、增收入、稳效益的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园区将国际顶尖臭氧杀毒杀菌、氢气杀灭病虫害技术,创新实践应用到数字果业的新业态管理生产中,实现了全覆盖网格化物理防虫,推行水肥及喷施臭氧冲施氢气三位一体的喷淋灌溉。运用各阶段生产环境传感器监测+芯片网络管理技术,实现对果树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实施农情环境监测、果品质量自动监测、农产品溯源等多层次、多维度、多环节大数据跟踪,实施数字化优选土壤改良工程。
实施农业项目工业化管理,流程化生产,区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管理,实现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实现24小时监控,专家在线指导,发布预警信息,实现监测全覆盖,人员智能化管理。
“智慧果园”。谈媛 摄
近年来,沂源县委探索建立了“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以数字化赋能果业振兴,强化产业组织理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加快果业智慧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山区“数字果园”和百亿级果品产业集群,高质量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
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县里规划在沂河源田综合体徐家庄村建设201亩数字化智慧果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63.399万元。其中,彩票公益金出资233.476万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泵房工程、装配式蓄水池工程、输变电工程、生产道路硬化工程、防涝排水沟工程、防护围栏工程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持续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 以更大力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李干杰主持并讲话 周乃翔作推介 陆治原出席 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山东省和商务部6月20日上午在青岛八大关宾馆小礼堂举行跨国公司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跨国公司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畅谈互利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作山东营商环境推介,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
-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鲁调研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6月1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带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来鲁,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在鲁期间,刘新成与省委书记李干杰就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换意见。…
-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 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李干杰出席并致辞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