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苑|乔羽《我们永远是孩子》背后的故事

乔羽先生羽化成仙,风范永存,给后人留下无尽思念。这里讲述的,是他同一位后辈作曲家的合作故事。
2012年10月,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揭晓,歌曲《我们永远是孩子》榜上有名。这首歌的歌词天真烂漫 、海阔天空,旋律活泼可爱、优美动听,不仅孩子们喜爱,成年人也耳目一新。
歌词是这样写的: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
我们爱在金色的海滩上蹦蹦跳跳,
我们爱在雪白的浪花里打打闹闹。
我们也有三分钟的忧愁烦恼,
转眼就会迎头上脸,嘻嘻笑笑。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
太阳是我们的,
阳光便是我们的微笑。
月亮是我们的,
月光下老祖母的故事讲个没完没了。
大海是我们的,
潮涨潮落便是我们睡梦中的呼吸。
森林是我们的,
风儿吹动树梢便是我们的歌谣。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
太阳与我们同在,
太阳永远不会衰老。
月亮与我们同在,
月亮永远不会衰老。
大海与我们同在,
大海永远不会衰老。
森林与我们同在,
森林永远不会衰老。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
人间有我们的微笑,
人类永远不会衰老。
世上有我们的歌谣,
世界永远不会衰老。
啊……
我们是太阳,
我们是月亮
我们是大海,
我们是森林,
我们是无始无终的时间,
我们是无边无际的空间。
我们是孩子,
我们永远是孩子。
啊……
我们是纯真,
我们是至善,
我们是完美,
我们是无始无终的时间,
我们是无边无际的空间。
我们是孩子,
我们永远是孩子,
永远、永远、永远……
能写出这样歌词的人,想必定有一颗年轻的心吧?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它竟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为了给它谱曲,曲作者酝酿了5年。
“词坛泰斗”的不老童心
提起“词坛泰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名字:乔羽。
乔羽1927年11月生于山东济宁,是著名的音乐文学家。从1946年以来,乔羽创作过上千首歌词,其歌词代表作《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传唱,成为经典。曾有人评论乔羽作了三大国唱:一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写给少年儿童的;二是《夕阳红》,这是写给老年人的;三是《我的祖国》,这是写给所有中国人的。
一生坎坷,饱经沧桑,乔羽却始终守着一颗金子般的童心。由他作词、刘炽作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首歌曲红遍华夏大地,成为新中国最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并且传唱半个世纪,一直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从60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几乎都会唱。
乔羽曾经说过,很多时候,人的灾难来自人的野心,如果多一些童心,世界就会不一样。60岁时,他写出了年轻人喜欢的《思念》。61岁时,他写出了儿童们喜欢的《大风车》。63岁时,他写出了《夕阳红》,简直把夕阳写成了朝阳。
《大风车》是央视一档少儿节目,其中的主题歌由乔羽作词、孟卫东作曲: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大风车转啊转悠悠/快乐的伙伴手牵着手/牵着你的手/牵着我的手/今天的小伙伴/明天的好朋友/好朋友……
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和动感,加上旋律欢快热烈,30多年来一直深受孩子们喜爱。
2006年,八十高龄的乔羽再次拿起笔来,为孩子们热情讴歌,创作了《我们永远是孩子》歌词。作品从头至尾没有华丽的词藻,朴实中透着大气,从少年儿童的视角,通过对“太阳、月亮、大海、森林”和孩子们的描写,表现了在永远的太阳、月亮、大海、森林面前,人人都是孩子;在永远是孩子的人类的微笑中,世界永远的纯真而美好。乔老用一颗童心,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礼赞美好的生命、神奇的地球和宇宙,展现了人类和大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更抒发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深刻思考的结晶,形象丰富而单纯,内涵博大而深刻。
两代音乐人之缘
2006年10月,济南市委宣传部组织“泉城之歌”歌曲作品征集评选,乔老应邀担任评委,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云涛教授也是评委。这是他第一次与乔老面对面,敬畏之情自不然说。待李云涛向老人问候之后,乔老笑眯眯地说:“哟,你这个小老乡,还是我的合作者唻!”一句话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
图为乔羽先生(右)与曲作者李云涛
原来,在这之前他俩有过一次没有谋面的合作。那是1998年,时逢大众日报创刊60周年,大众日报社征集社徽社歌,报社委约山东电视台原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李乃谦请乔老写了一首歌词,然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曲作,由李云涛谱曲的社歌获得特等奖,并最终确定为大众日报社社歌。
“泉城之歌”征集的稿件颇多,评了整整两天。休息的间隙,李云涛多次向乔老讨教有关于歌曲创作的问题,又问起乔老近期有何大作问世?乔老很认真地说,最近创作了一首较满意的歌词,题目叫做《我们永远是孩子》,随即用浓重的家乡口音朗诵了一遍。
接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云涛,你想啊,和茫茫的宇宙相比,和大自然相比,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啊!你克林顿(时任美国总统)不是孩子吗?你普京(时任俄罗斯总统)不是孩子吗?你安南(时任联合国秘书长)不是孩子吗?我们都是孩子!……假如将这首歌写出来,拍一部MTV,让世界各国的元首每人都说一句‘我们永远是孩子’那该有多好啊!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云涛被乔老的情绪和歌词的意境深深感染。他心里电光一闪:何不为《我们永远是孩子》谱曲?
五年心血非寻常
2007年初,第一期《词刊》正式发表《我们永远是孩子》歌词。李云涛就像正式领受了任务。然而,他几次尝试,又几番罢手,写了多稿,自己均不满意。
是什么难住了李云涛?原来,《我们永远是孩子》是乔老所有歌词中用字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首,其结构不是常见的歌谣体,每一段表达的情绪和意境均不相同,这给作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功力很难完成。
几年下来,李云涛对这首歌词一直念念不忘,难以割舍,为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心里就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2010年暑假,不甘心的李云涛,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诵读歌词,细细体会乔老的匠心,重新布局谱曲。
乔老在作品中,把“我们永远是孩子”作为一种至高至善的理想反复吟唱。李云涛运用歌曲作品中极少见的变奏回旋曲式结构,紧扣这一主题,使主部在全曲中反复变奏出现六次之多。为了加强逻辑性,使音乐层层推进,六个插部通过运用不同节奏、节拍、速度的转换,多种调式、调性的变化,同一音调配置不同的和声等技术手段,将音乐进一步展开。最终使音乐牢牢贴近歌词描绘的意境,时而活泼跳跃,时而静谧抒情,时而宽广舒展,时而起伏跌宕。
几年的思考和苦闷,终于凝成一个个音符。2010年秋季开学后,李云涛先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的同学试唱并录制了一遍,修改了个别声部。他将作品寄给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请教,又赴京登门拜访杨教授,亲自聆听杨教授的教诲。
2010年10月,中国广播少儿合唱团首次录制了这首歌曲。2011年4月,李云涛将录音寄往北京,请乔老审听。
后来,乔老的女儿乔国子给他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他,乔老听了很满意,也很高兴,说这个小老乡是下了功夫的。李云涛听后激动万分,能得到乔老的肯定自然是一件幸事。此歌以后又经不同的少儿合唱团体演唱,也深深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作者系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文艺频道高级编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 跨国公司座谈会举行 持续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 以更大力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李干杰主持并讲话 周乃翔作推介 陆治原出席 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山东省和商务部6月20日上午在青岛八大关宾馆小礼堂举行跨国公司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跨国公司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畅谈互利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作山东营商环境推介,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
-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鲁调研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6月1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带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来鲁,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在鲁期间,刘新成与省委书记李干杰就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换意见。…
-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 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李干杰出席并致辞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