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下游,力争上游” 践行“黄河国家战略”的山东实践
人民网济南11月11日电(谈媛)1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全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两年来,山东充分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黄河流域9市共建设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12处(国家湿地公园33处,省级湿地公园79处),总面积84692.4公顷。
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凝聚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入选全国首批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二类,国控断面优良比例提高了18.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PM2.5浓度比2019年同期下降28.6%。
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坚定不移把黄河安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完成黄河下游及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建成黄河河道标准化堤防,有效应对1985年以来最严重秋汛、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确保了“人员安全、堤坝稳固、水不漫滩”。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和128条中小河道防洪治理、24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汶河全流域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扩大到5397万亩,万元GDP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4.44%,水资源节约评价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四个区分”、执行“五个减量替代”,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钢铁、石化、铝业等七大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黄河三角洲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133家、比2019年增长34%,“四新”经济占比达29.8%、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并加快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0.1%,比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坚实,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凸显,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
编制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
滩区居民迁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全省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农村群众安置工程。自2017年8月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今年5月底滩区迁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10月底外迁社区全部完成搬迁,圆了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山东以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为统领,配套编制实施26个专项规划,构建完善规划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协调解决滩区迁建重大问题,强力推动规划方案落地落实。各级政府筹资173.9亿元,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质量安全终身负责制,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全省滩区迁建绩效评价显示,滩区群众对迁建工作满意度为95.3%。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新建护城堤33.9公里,改造提升旧村台99个、临时撤离道路473公里。统筹建设产业园区项目44个,配套建设一批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坚定不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70个,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涌现出《黄河入海》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连续举办7届,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两年来,山东一手抓重大规划编制,组织开展沿黄地区普查大调研,形成“1+7+25”调研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等成果。在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编制了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保、国土空间、水利建设、文化保护传承、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9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黄河保护治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构建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一手抓重大事项争取,跟踪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进程,超前研究、强化对接,针对性谋划事关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长远的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口国家公园、儒家文化区等50多个重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纲要,为推进实施黄河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项目牵引,夯实强劲有力的战略支撑。把黄河战略实施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上,建立省级重点项目库,实现项目统筹谋划、动态调整和精细管理。今年集中推进39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800亿元;举行两次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集中开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286个、总投资1600多亿元。发行全国首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生态环保专项债券和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规模超过200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强化对接交流,创新协调联动的合作模式。深化省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山东动能转换、科教创新、陆海统筹、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等比较优势,主动与沿黄8省(区)会商确定了7个领域、102个跨省合作事项,目前鲁豫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陇电入鲁等80余项已取得重要进展。牵头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峰论坛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合作交流研讨会等重大活动,搭建黄河流域合作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线上推介5000多个园区和项目。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内陆港物流监管模式,建设内陆港21个,初步形成覆盖山东、辐射黄河流域的港站一体化发展格局。
高标准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提升黄河流域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构建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是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黄河流域宝贵的生态财富,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域途径山东9个设区市、25个县(市、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自然保护地相对集中的区域。
为有效解决原来各类自然保护地分部门管理、未统一规划,而存在的重复设置、交叉重叠等问题,省自然资源厅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部署要求,于3月份启动包含黄河流域在内的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2021年6月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将《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等成果资料联合上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按照整合优化预案,整合优化后,沿黄9个设区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54个(不含风景名胜区),沿黄25个县(市、区)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8个(不含风景名胜区)。
2021年10月18日,省政府向国家林草局报送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省政府,同意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标志着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创建实施阶段。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编制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补水等9个专项规划,再系统集成提升,精心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形成“1+9”规划体系,在沿黄九省区中率先制定完成。坚持依法保护,研究制定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
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工程。通过自然恢复与工程修复相结合,黄河三角洲完成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累计修复湿地近30万亩。自2019年以来,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先后实施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总投资10.8亿元的16项生态保护恢复工程,通过多种修复方式,有效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着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常态化。为解决河流、沼泽、海滩没有形成自然连通格局和的问题,研究建立黄河三角洲水系连通机制,采取恢复黄河与两侧湿地的水系大循环和地表径流,逐步形成黄河与自然保护区的大循环和贯通的湿地内部小循环,提升黄河水资源的生态综合效益,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2020年抓住黄河大流量过水的机遇,生态引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43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漫滩式补水。2021年生态补水达到1.6亿立方米。
研究创新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模式。针对不同的湿地类型分类施策,通过水系微循环、微生境改造、种子库补充、水分补给等恢复及构建技术,逐渐形成了“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适宜鸟类觅食筑巢”和“一次恢复、自然演替、逐步稳定”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新模式,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累计修复湿地2.3万亩,生态补水6.37亿立方,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1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李干杰:推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 李干杰到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单位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并与班子成员集体谈心谈话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推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11月4日,省委书记李干杰到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单位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与班子成员集体谈心谈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调研督导中,李干杰详细了解各单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情况。…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等事项 11月3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和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 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1月3日上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交流讨论。 省委书记李干杰主持学习并讲话,周乃翔、杨东奇和中心组成员等参加学习。…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