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作吾事”|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2)
左公“天下之事作吾事”敢于担当
维护国家统一,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抵御外族入侵,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态度,是衡量爱国与否最重要政治标志。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的处世、做人准则,在功成名就之后,就要“急流勇退”;特别是到了“衰朽之年”,理应“告老还乡”。这是顺应自然规律、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关于“国家大事”,那多着呢!你少去或不去操这个心,天也塌不下来;至于“吹皱一池春水”,那更是“干卿底事”?左宗棠这位“倔老头”“犟骡子”,却不是这样想和这样做,他不畏千难万险而为之,甚至决心拼上老命,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动机,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和深思。
对此,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史密斯在1890年出版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有如下的描述:
1873年,中国将军左宗棠受命清政府,进军巴克尔和哈密,平息伊斯兰教徒起事,这场风波开始只是星星之火,后来像野火一般燃遍整个中国西部,波及中亚。面临的困难是这样巨大,几乎不能克服。当时在华的外国报刊纷纷嘲笑左的承诺与清政府的昏庸,讽刺他们竟然力图筹集贷款去支付高昂的军费。然而左的军队在到起事地区的一年内,就进军天山两侧,横扫起事者。他们进入一个地区的时候,军需供应不足了,军队转为屯田,耕耘土地,种植粮食,支持以后的军需。这样耕田和进军轮回交替,左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它的使命,其伟绩可以这样评价: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最卓著的。
史密斯先生这个客观的评价,比较公正,并不过分。特别是最后一句:“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最卓著的”是多么中肯和有分量啊!当时西征军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如上已述:军饷不济,军粮奇缺,运费极贵,凡此等等,的确是“几乎不能克服”的巨大困难。在左宗棠的一封家书中也说:
“西事艰难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担,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这里他直接点出了自己的动机目的,窥见了他的心灵伟大与崇高!
今天看来,左宗棠统帅的西征“农垦大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军队屯田、垦荒、种粮、栽菜以济军需的先例;开创了动用军队兴修水利、开井挖渠、植树造林的先例;同时也开创了借外债以补军饷抵御外侵的先例。这三个“先例”正是如今留在人世的榜样。王震将军后来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也是借鉴了左宗棠当年创造的历史经验,同时又发扬了三五九旅的“南泥湾精神”,为戍边创造了新经验,并已在祖国的边疆,所到处开花结果。这些在世界军事史上,确确实实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卓著的”。
收复伊犁是左宗棠督军西征的另一个极重要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也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历程。
陈鼎熙在《栩园藏稿》中记载了一则“所闻左恪靖事”:
光绪某年,俄人索领土于我,朝廷里许多大臣“将许之,独左宗棠力主战议”,于是便以西征大任托公,上谕曰:“东南则鞭长莫及,至事在西北,臣请力任。”当左宗棠路过金陵,曾国荃在宴请他时向其提出坦率忠告:我公威重,举国所望也。这次受任,我不能不作吉语,但亦恐怕此等大事不能顺利和如愿,不如找个资望较轻的人代之。虽然白首临边,是古来名将有此作为;但是“壮因老退”,并不是你一贯所提倡和希望的。左宗棠从容对曰:
“某齿髦,岂不自爱。苟吾身一日不出,时局之外,天下事,吾事也。”
这段话里,左宗棠也把国家和民族的大事,视为己任,不容自己不管,不容自己不出。当左宗棠“衰年报国,心力交瘁”,意识到自己有生之年已不多时,他不由得被一股骤然弥漫开来的悲怆苍凉之感吞没,于是,他发出这样的叹惋:
我年逾六十,积劳之后,衰态日增。腹泄自吸饮河水稍减,然常患水泄,日或数遍,盖地气高寒,亦有以致之。腰脚则酸痛麻木,筋络不舒,心血耗散,时患健忘,断不能生出玉门矣,惟西陲之事不能不预筹大概。关内关外用兵虽有次第,然谋篇布局须一气为之。以大局论,关内肃清,总督应移驻肃州,调度军食以规乌鲁木齐。乌鲁克复,总督应进驻巴里坤以规伊犁。使我如四十许时,尚可为国宣劳,一了此局,今老矣,无能为矣。不久当拜疏陈明病状,乞朝廷速觅替人。如一时不得其人,或先择可者作帮办;或留衰躯在此作帮办,俟布置周妥,任用得人,乃放令归,亦无不可。此时不求退,则恐误国事,急于求退,不顾后患,于义有所不可,于心有所难安也。(家书)
孱躯荏弱,年已七十,老病日臻,只缘身在事中,不敢有所诿谢。论者辄以壮侯无逾老臣相况,非所宁也。(书信)
读了左宗棠这些家书和给友人的信,可以清楚地窥见他的思想矛盾和内心世界,令笔者浮想联翩,不胜感慨!
想一想,看一看,多少高官、大吏,在京城豪宅内,在幽雅别墅里,白天,山珍海味,犀筯厌饫,笙歌漫舞,仙乐悦耳,春光满园,秀色映窗,享尽人生之福;晚上,不辜负红绡帐,不辜负香衾,拥着花容玉貌、肤如凝脂、声如娇莺、可以当作孙女的小妾在调情、寻欢和作乐。这是一幅极其秘密、不可拍摄的老树发春心、夕阳无限好的回光返照图。再看看左宗棠,年近七十高龄,疾病缠身,在远离妻子亲人的荒凉无垠、高寒缺水的戈壁大漠里,在与士兵同甘共苦的金戈铁马大营中,空旷寂寥,风沙弥漫,笳鼓悲咽,青灯孤影,案牍劳形,须发熬白,连年征战,屡胜强敌,终于收复了160多万平方公里、占祖国领土六分之一的神圣而美丽的国土。那里有终年积雪的崇山,碧绿青葱的草地,奔腾湍急的河流,恍如天镜的湖泊,肥沃丰腴的耕地,蕴量极富的矿藏,可以供子孙万代开垦、劳作,居住、生息,建设、美化、行走、游览……左宗棠以无私无畏的气概和自我牺牲的代价,换取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空间、人民永久的安宁和长远的幸福,为后人树起了一块高入云霄的丰碑,留下了一部横贯天地的巨卷。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史密斯在评论左宗棠的所作所为时,曾将其提升到“中国人的气质”。当今,正在从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国家之官,科技知识界的栋梁之材,企业事业中的民族精英,及至在普通工作岗位上的芸芸众生,是否应该继承和发扬左公的这种“中国人的气质”和精神,学学他给我们后人树立的光辉榜样?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兴许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作者简介
陈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原海军大连政治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与左公第五代曾孙女、原上海市副市长左焕琛女士合影
已出版专著、作品36部,逾1200万字,还有多部待出。已出版的有《“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四部中华名舰系列,《杞忧集》等三本杂文,《朱可夫兵法》等两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七本海洋科普读物,《古今海战》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沧桑旅顺口》等五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苏东坡大传》等六部人物传记。2013年6月,《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获五年一评的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颁奖词曰:“古稀之年的陈明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充沛的激情,历时六载,寻着晚清名将、中兴名臣左宗棠的足迹遍访关内塞外、天山南北、万里海疆,查阅搜集了数千万字的史料和不少趣闻轶事。作品气势恢弘,文笔流畅,叙事生动,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对有关左宗棠的种种争议,亦力求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2012年被评选为大连市文艺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2018年8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徐锦庚著的4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人民日报》9月7日副刊发表《以沉雄之笔写峥嵘岁月》1700字的评论文章,《浙江日报》也发了张宏图的评论。《现代金报》发表张登贵《一部书,两个人》的评述,《宁波日报》《衢州日报》等转载。结语是:中国,太需要这样有品格的知识分子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2021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开幕
- 以“RCEP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新愿景”为主题 2021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开幕 刘家义出席 李干杰致辞 8月13日上午,“2021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在济南开幕,来自日本和山东的各界人士云端相聚、线上洽谈,推动政府对话、产业链接、项目合作,谱写友好合作新篇章。 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交流会主题研讨会并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佐佐木伸彦举行会晤,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致辞。…
- 刘家义调研漳卫河防汛工作
- 刘家义在调研漳卫河防汛工作时强调 牢牢绷紧防汛这根弦确保安全度汛 8月11日至12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先后来到聊城、德州、滨州市,就漳卫河防汛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抓实抓细防汛工作,确保今年安全度汛,同时着眼长远,改造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提高防洪能力和综合效益。…
- 山东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 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努力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取得新成效 8月9日上午,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书记、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干杰讲话,王书坚、刘强、汲斌昌和领导小组成员出席。…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