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灯笼“扎”出幸福年

【查看原图】
一位小朋友在高兴的打着灯笼。王军 摄
一位小朋友在高兴的打着灯笼。王军 摄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2021年02月26日09:01

人民网惠民2月26日电 裁好的芦苇顺着铁铊尖往下一按,顺槽分出六股苇篾,苇篾上下翻转跳跃,不长时间,如伞状散开的苇篾便形成一个圆柱形框架,一张红“喜”字的透明玻璃纸一卷一缠,两头再用桃红色彩纸一包,一个喜气洋洋的灯笼就做好了。

连日来,山东省惠民县何坊街道张大官村村民张洪斌和老伴儿正忙的热火朝天,他们在扎灯笼,院子里的铁丝绳上挂满了灯笼架子,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满了红绿相间,充满喜庆红的灯笼。

当地风俗,小孩子元宵节打灯笼寓意长命百岁。山东省惠民县何坊街道苇编灯笼可以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和别的地方圆滚滚的灯笼不同,何坊苇编灯笼更像一个玉米棒,长长的,描有文字和花草动物的玻璃纸外罩蒙在外面,两头用红色光纸糊好,喜庆、吉祥。

张洪斌14岁开始学扎灯笼,已经编了50余年了,是当地“手扎灯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进入农历十月份,他就开始为做手扎灯笼做准备,先去村边芦苇塘收割芦苇,回到家后,把“像筷子般粗壮结实”的芦苇一根根挑拣出来,去掉苇叶,晾干,然后再经过破蔑、浸泡、起底、编织、整形、裁纸、画图、糊纸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灯笼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灯笼透明玻璃纸上的图案,张洪斌在继承父亲画花草的基础上,也注意“赶形势”,添加了新的图案、文字,在充满喜气的同时,也更具时代感。

往年,过了初十,张洪斌就挑着灯笼担子一个集一个庙会地赶。如今,灯笼都通过网络销售了。随着喜欢纯手工制品的人多起来,张洪斌家的营生也焕发生机。从进入腊月到正月十五,单单这45天时间里就能销售3000多个,挣1万多元。不仅是张洪斌家,整个张大官村,周围的东小吴等六七个村庄扎灯笼的村民已经达到100多户,平均每户收入两万多元。

喜庆之余,张洪斌坦言,自己老了,又没有画画基础,想再画一些复杂人物图案,学了几次也没有学会。

“希望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把灯笼图案设计的更加生动形象,保护、传承这门手艺。”张洪斌说。(张代生 王军)

分享到: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