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写尽天下情

——访《性情集》作者赫赫扬扬

宋翠

2020年06月24日09:0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生活,大致就是无奈的人生和伤感的爱情。”诗集《性情集》甫一面世,就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别样的山水画:优美的意境,于欢快中忧伤,于怅惘中欣然。她不输唐诗宋词,凸现着时代的烙印,给刚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人们,带来可心的精神食粮,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体味泪水中的愉悦,享受孤寂中的温存,是一种活法。”感受诗人的悲喜,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济南,初夏,一个恬静的午后,我与诗集作者相约见面。一杯茶,一支笔,赫赫扬扬与他的诗词故事,伴着茶杯上蕴藉的香气,徐徐升腾。

诗之初,是少年之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和惆怅

少年对梦想的憧憬,现实与梦想的遥距,让我非常痛苦,这种少年愁绪,伴随一生。唯有写诗,聊以自慰。——赫赫扬扬

1960年春天,赫赫扬扬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小山村。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给了他别样的童年和初识愁滋味的少年时代。懵懂里,他憧憬未来,梦想前路,于迷惑困顿中,愁绪纷飞。此时,书,成了打开命运之门的密钥。

“第一次读《红楼梦》,也就十来岁吧。” 赫赫扬扬说,“在亲戚家拿到了线装的《红楼梦》,那种繁体字,我竟然能看懂,尤其是里面的诗词,一眼入心,或许从这时起,我和旧体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每每读到旧体诗,赫赫扬扬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很容易被作品感染。但,能读到的诗词,实在少的可怜。直到高中时,才读到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在那个书荒的年代,优美的文字,显得极为稀缺和奢侈。

“当梦想被现实碾压成一地碎片,内心的痛苦便时时折磨着我,几近抑郁。”15岁时,他拿起笔,将内心的痛苦和惆怅写进诗词,融进诗句。那个孑孓独行的少年,自此与诗为伴,从诗中寻找安慰。

沉积的内心向谁倾诉,唯有写诗。“诗是对心灵伤痛的抚慰,是对人的灵魂的终极关怀,是对彷徨无依的情感救赎。”每当夜深人静,他拿出自己的作品,细细品读,化解愁绪,同时对诗句推敲打磨,直至欣然。

“有的诗,改了十几年。因着不同年龄对生活的体验不同吧!”赫赫扬扬自嘲道。恢复高考后,1978年他考入高校,这时,图书馆的图书已开始逐步解禁,他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从中外名著到郁达夫、鲁迅的作品,他畅游其中,如饥似渴。为此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的愁绪伴随我一生。”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之余,赫赫扬扬仍坚持诗词创作,长时间沉静思考,不时灵感迸发,即兴提笔成诗。

“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俯瞰红尘又会泪流满面。”这个阶段的诗人,是双重性格的矛盾结合体:职场上极为冷静、客观、理智;生活中仍是满怀梦想的“追梦少年”,梦想遥不可及,内心郁郁寡欢。

人生的经历磨砺了诗人的诗心,上天赋予诗人的痛苦成为创作不竭的源泉和财富。

诗人其诗:诗效红楼似红楼 我自性情向天笑

何为《性情集》?或许,你和我一样对书名充满着好奇,也满怀猜测。性情如何生成,何处壮大?

“我是一个至性至情的人,有至性至情的心,写至性至情的诗。我的诗是怎样的性情,可以用下面这首诗来概括:魂同春秋非春秋,诗效红楼似红楼,难解最是义山体,笔墨官司后人愁。”赫赫扬扬说,“我写的是自己所处时代人们的情感,我效法的是红楼梦的诗风,里面嵌入了李商隐的风格,诗句直抵人心人性。”

“存平仄韵律,而不拘于平仄韵律,重在性情,无论作诗还是做人。”这是诗集《自序》中诗人的自画像,正如名字赫赫扬扬一样,诗人虽然倾情于旧体诗词创作,但没有被旧体诗的平仄格律所束缚。

“谁能用格律拘束李白?谁能用格律拘束陈子昂?先贤尚且如此不被拘束,我等何可自缚手脚。”洒脱如其人,赫赫扬扬笑道,“何况我写的是现代人的感情和生活,只是借用旧体诗的外壳而已,天地无拘。”

“比起平仄,我更看重韵律,诗本来就与歌一体,韵律感更体现诗词的优美。但,诗的本质还是体现在内容上,真假美丑,全在于性情二字。”

《红楼梦》的《香菱学诗》中黛玉曾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赫赫扬扬追求的正是“不以词害意”。他告诉记者,对于诗词的创作,他更喜欢“信马由缰”,也有“立意先行,灵感带入”之创作,但过于痛苦,有时苦苦思索达十几年之久,去寻找符合诗意的句词。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诗人把对生活的阅历、心灵的折磨、苦难的磨砺以及人生的思考,全部凝练在诗词之中,才有了今天《性情集》与大家见面。 读诗如见其人,大抵如此。

诗集:送给失意之人 诗词写尽天下情

《性情集》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诗人45年来的部分诗词,旧体诗词300首,自由诗2首。那么诗人是因何写诗,写给谁?

“这本诗集收录的诗词主要是情怀和爱情两个类型的。”赫赫扬扬道,这些诗是写给失意者的,也就是写给所有人的,得意者也是从失意中走过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失意者更需要安慰和关怀。“如果你没读懂我,我还说什么。如果你读懂了我,我还说什么。”懂与不懂,皆在诗中。

读诗,用心感知诗魂,感知诗人的内心,跟着诗人回到那些曾经魂牵梦绕的意境。

2001年深秋的黄昏,诗人来到趵突泉园中园——万竹园的后花园,在此独自饮茶,秋风拂来,落叶纷飞,多少前情旧绪,人生百味,涌上心头。此情此景,岂可无诗,便踱步成诗《无题》:伤怀最是新病后,淡茶半盏聊作酒。散枝拂发竹犹在,清潭印影泉尚流。线断鸢飞云生恨,梦萦魂牵月添愁。晚来风急鸟惊魂,落叶沾衣又一秋。 “秋风、竹林、清泉、风筝”让诗人好似在梦中牵月,忽然秋叶落到衣服上,才惊醒,原来又是一个秋天。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彻,皆蕴含在诗句之中。

“诗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现代爱情的诗词。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凄美的爱情诗句最容易打动人心,诗心写尽天下情,是我的创作追求。”赫赫扬扬对记者笑道,就好似对面是沙漠的海市蜃楼,我一点一点擘画,谁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的故事。

如,2001年的一首《无题》:“往事不想偏又想,清风月夜小荷塘。花间萤火相寻伴,叶底鸳鸯自成双。露湿袜履三更寒,手摘莲蓬十指香。别后再未啖白藕,怕对心空丝更长。”这样的惆怅和落寞,是不是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相似的珍藏?

“我希望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读我的诗词,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受,谁读懂了就是谁的诗,就是谁的精神家园。我的诗是为你写。我送给你!”

愿你,走进《性情集》,找到自己的故事。 

(责编:邢曼华、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