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齐鲁制药集团总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提高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急救设施配备密度
山东团代表 李燕
一、建议背景
猝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年来中青年猝死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令人倍感痛心。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等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发生心源性猝死最多的国家,保守估计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每分钟约1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
大量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当心脏猝死发生时,抢救的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其中,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概率为90%,2分钟内为60%,4分钟内为40%,8分钟内为20%,超过10分钟救活几率几乎为0。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9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救护车、专业医师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而公众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我国院外猝死患者的存活率不足1%,而欧美国家的存活率可达10%,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
对猝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建议我国尽快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改变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低、急救设备配备率低、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低的“三低”窘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为百姓健康持续保驾护航。
二、国外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设施普及情况介绍
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击除颤,是全球通用的心脏猝死三大急救方式。欧美多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患者发病的第一时间内,由第一目击者对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体外电击除颤,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且其他复合风险较低。
比如在美国,由第一目击者进行的心脏复苏有效率为66.67%,而事故发生后由医生进行的心肺复苏有效率仅为5.28%。在丹麦,随着旁观者实施心脏复苏、使用心脏除颤比例的增加,近年来心脏猝死死亡率由18%降至7.6%,且与无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相比较,患者伴有显著较低的脑损伤。上述成绩的取得,究其根源,得益于欧美国家长期坚持开展的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广泛普及。
(一)欧美国家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占总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我国
欧美国家普遍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1966年开始,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知识(CPR),后将其列为生活必备技能,要求美国国民予以掌握。经过数十年发展,这一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全美接受过CPR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名,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心肺复苏培训是一个持续、动态开展的过程。比如,医务人员上岗必须拥有CPR证书,并且每两年必须重新学习、重新申请才可继续工作。在日本,心肺复苏已纳入中小学、高中、大学教育,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熟练实践和操作。
因此,欧美国家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覆盖人群明显高于我国。据统计,与我们相邻的日本,仅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就达到92%;在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占总人口的比率方面,德国高达80%,法国为40%,新加坡为20%。反观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超过1%。一旦遇到猝死病人,大多数人只能成为“旁观者”,我国急救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欧美国家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比例较高,美国要求公众应在10分钟内拿到AED设备
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普及率低是中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讲,突然失去意识并倒地后的紧急抢救,除实施心肺复苏外,及时给予心脏电除颤的治疗也非常关键。临床研究表明,除颤每拖延1分钟,患者的生还机会下降 7%-10%。
美国相关法案规定,公众场所应保证公众在10分钟内即可拿到 AED设备。目前,美国AED配置数量超过100万台,平均每10万人配备317台;在日本,每10万人配备AED235台。但在中国,AED的普及率非常低,仅在北京、上海两地配置有接近2000台;大连、杭州、南京、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也有少量配置。从全国来看,AED配置率与我国城市人口数量、猝死病人发病人数明显不成比例。
三、相关建议
人民健康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国家强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国民要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要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作为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在此,建议国家尽快推进上述政策的落地实施步伐,早日形成由市民参与、公益救助、院内急救有序衔接的急救体系,确保病患救治速度与救治成效的最大化。
(一)加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全民培训和普及
公众缺乏急救知识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严峻的现实问题。建议按照“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从以下几个层面尽快补齐短板。
一是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中小学开始将其作为生活必备技能予以掌握。二是推进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加大对普通大众的培训,并确保对同一批次人员开展“二次培训”“三次培训”,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避免遇到意外时的慌乱和“不敢救”。三是培育和壮大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高上述人员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保证人们在需要急救时能够更容易地得到专业救助,为医疗急救赢得时间。
(二)提高急救设备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的配置普及率
AED能够自动检测心律、并通过快速电击让心跳从异常恢复到正常。从医学救治角度上讲,若能立即取得AED,则应优先使用AED。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AED配置普及率;尤其在地铁、火车站、体育场馆、商业街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借鉴消防设施的配置方式优先配置AED设备并设立明确的标识,以便随时取用。同时,为警车、消防车等专业车辆配备AED,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