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的董芷林
从字面上看,“修行”与“闹市”颇有倾轧,因此“修行在闹市”应该属于那种无奈之执着的举动,不过,这分执着是主动的,是求索。
在我的接触中,画家董芷林先生是常常以“修行在闹市”来自嘲的一位。
当今,是让不少艺术家感到惶恐的年代。资讯的发展;国门的开放;社会大环境的改观,导致了各类艺术思潮激烈地冲撞,加上商业操作的介入,在画界,无论西画、国画或杂画(不带贬义)的艺术家们多少都会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乃至生存的压力,各种应对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具体的画面中,中国人的文化消化能力因此面临着新考验。
在中西文化相互交锋和吸收的过程中,传统,又一次站到了我们的面前。我接触到不少高人,听他们清谈传统,常常会感到一种面对冲击,赶快构筑防御工事的焦虑感,而进攻,则往往显得空泛。其实,文化传统是一条宽广的大河,一部部具体的经典作品,只是它的一处处定格。它们的外貌个性看来迥异,却脉络相通,这条脉络就是东方文化所独具的传承纽带。对这条脉络了解得越透彻越定量,对传统的把持就越牢靠,开拓的方向就越清晰。某个环节的偏离,就会像一部剪乱了放映的电影的原带,虽也可能给人视角的冲击,难免产生扭曲和畸形。在整理和认识遗产的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应该向欧美借鉴。西画能成为当今的强势文化,与他们实质的、定量的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在一次讨教中,我初次了解到董芷林先生修行课题之一。
董芷林先生是深得吴昌硕画派精粹、王个簃画风神韵的画家。吴门画派以浓色,大写意笔法为基本格局,相对中国宋元登峰造极,写实性很强的工笔画派来说,这是划时代的突破,它拓宽了中国画的传统内涵。董芷林先生认为在中国画史上,写意笔法早就出现,但在相当时期不占主流。
直到明清,写意画步入成长阶段,意境形象的塑造,超越了前代,并波澜壮阔的推动了写意画的发展。吴昌硕金石画派的崛起,阔笔放纵的大写意一路得以升华和张扬。写意和写实是相对概念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写意的风发之势,它的动力会不会与照相机出现造成的视觉冲撞有关。会不会西画也是这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如米开朗其罗、伦勃朗等大师都属于写实的画风,在写实中追求意境美、想象美。他们笔下的神,在视觉上甚至会感到那画面上传来的暖暖体温。充满着情感,栩栩如生。而到了梵高等印象画派作品,却是大写意的杰作。奇就奇在,梵高作品会在那种大写意的朦胧中,却让人感到梵高要表现对象的清晰和清新。梵高时代正是照相艺术崛起之时。会不会因为照相艺术的写实能力达到了极致;某些艺术的幽灵就会追到它的反面,去写意。如是,传统本身从广义上看,应该既是一位固守者,又是一个叛逆者,由此可见,吴门画派本身就是一个叛逆的画派。他注定会在被否定中得到发展,形成新的画意。我想这也是董芷林的修行之一。
董芷林先生认为,就绘画而言,笔是不容淘汰的基本工具。在先秦时代,毛笔的笔锋比后来的要平秃些。敦煌壁画的笔迹就是证据。魏晋以后,由于书法的发展,笔锋遂成为笔之心骨。中国画笔法的精粹转向笔锋。吴们画派大写意技法,多用粗笔,体现了一种古朴的回归。而能在蒙胧中体现某种清晰的生机,则也包含了对笔锋的理解。能否传神,要看功力与心力了。董芷林先生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篆刻家。他的石鼓文尤见功力。他认为这些都有助加深对笔的传统的理解。这传统应该追溯,关注到先秦,甚至更早。当然这都需要投入以精力,时间。
董芷林先生,一位闹市中的修行者。
作者简介:
董芷林,1945年生于上海,自号顽翁,中国画系列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中央美术院上海分院院长,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再传弟子,沪上书画名家王个簃先生入室门人。作品涉诗、书、画、印,曾在国内及东南亚、日本、澳洲、美国等地展出。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