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流程再造如何落到实处?大数据如何助力流程再造?

2020年03月20日10:22  
 

3月1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介绍流程再造“1+N”制度体系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流程再造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成型,现在大家更关心新的流程、制度如何落到实处,请问在这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刘灿河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了点子、戳到了要害。流程造得再好,不落实也是空。去年12月16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第一期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要求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一切言行都要以制度为准星,自觉向制度对标对表,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使流程再造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服务效率,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这里面包含三个层面的要求。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省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同时要协调多方力量,凝聚强大合力,为流程再造改革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是落实流程再造的工作主体,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多说“行”、少说“不行”,多想“怎么行”、“怎样更好”,真正把流程再造的要求落实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方方面面,体现到日常工作的时时处处事事,让广大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红利。

三是夯实监督责任。有关方面要研究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评估,抓协调、抓落实、抓成效、抓巩固,持续完善“1+N”制度体系。省纪委监委、审计厅、“两办”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督查等方式对流程再造情况进行监督,主管部门、职能部门也要强化全过程日常监管,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确保流程再造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中国新闻社记者:这次全省流程再造工作的一大特点,是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职能部门高效有序运行。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杨占辉答: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协同一致、相互配合,在一些重要工作流程上精简环节、加大创新,创造了一些新的改革经验,对行之有效的,我们将及时通过制度固化下来、保持下去。《推动省直部门(单位)高效有序运行流程再造实施方案》由省流程再造专班研究起草,与《指导意见》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下面,我简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是总体考虑。省直部门(单位)承担着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职责,也是本系统、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领导者、决策者、推动者。当前,部门工作流程中还存在内部不理顺、横向不协同、上下不通畅问题,影响着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致力于打造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运转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这一《实施方案》。

二是突出特点。为确保《实施方案》高质量、真管用,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研究方式上,实行“五湖四海、开门研究”,主要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深入研究,邀请高端智库充分探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在技术手段上,实行“数据分析、模型预演”,主要是采取大数据分析、建立数字模型等方式,对省直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技术性、数字化提升和仿真测试、模拟推演;在内容架构上,实行“破立结合、条块互动”,主要是从省直职能部门的内部流程、部门之间的横向流程和上下层级之间的纵向流程三个维度,构建体系、研究措施,最大限度削减层级、减少环节、精简手续、压缩时限。

三是主要内容。《实施方案》研究提出14条具体改革措施。

(一)推动省直部门内部流程扁平化。主要是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工作专班工作机制、适应性组织结构、并联办理工作机制、创意创新激励机制等5条措施,可实现部门内部事务决策执行由多个处室、多个环节、串联进行,压缩为2个环节、并联进行,运行时限压缩约50%。

(二)推动横向部门之间流程协同化。主要是建立主办部门负责制、强化主办部门职责权限、支持部门改革创新、建立“横向一体化”组织体系、建立协同监督推进落实机制等5条措施,可实现部门间征求意见时长减少至1个工作日,会签文件时长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跨部门事项“一次办好”比例可达到70%。

(三)推动纵向部门上下流程贯通化。主要是建立直通上下的网状流程、流畅互动的直通机制、决策实施的公开机制、双向反馈的闭环体系等4条措施,可实现部门上下政务运行层级由4层压缩为2层,运行时间压减约60%。

流程再造需要与时俱进、迭代更新。我们将在改革落实过程中,对有关流程作进一步修正、优化和提升。

大众日报记者:近年来,我省在简政放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问这次流程再造改革,我省在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邵靖答: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一简要解答。

省政府办公厅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这次流程再造“1+N”制度体系中,提出了“全面减权放权授权”的任务目标,并制定了《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实施方案》。具体来讲:

一是在减权方面,按照“减无可减”的原则依法压减行政权力。今年将组织省直有关部门按系统逐一深入论证现有行政权力事项,列出压减事项清单,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坚决取消;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转变管理方式,不再保留审批和许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省级427项行政许可事项,由我省法规规章设定的只有20项,其他407项都是由国家层面设定的;我省市级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只保留7项,今年12月底前争取全面取消。对需要修改或调整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涉及中央层面的,需要提出建议按程序上报;涉及省级层面的,将结合我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提出“立改废”意见,按程序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二是在放权方面,按照“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全面下放省级权力。在坚持依法依规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的前提下,将省级权力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敏感事项外,再剔除部分办理量小,或由省级实施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事项外,全部下放设区的市实施。先期在济南、青岛、烟台市开展试点,由3市提出用权需求,省有关部门统筹研究提出放权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按程序下放。这部分权力事项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对承接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扩展到其他13个设区的市实施。

三是在授权方面,向各功能区实行按需精准定向赋权。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功能区的用权需求,将省市两级各项经济管理权限放足放到位,实现涉企投资审批扁平化、便利化,做到“区内事区内办”。为贯彻落实2月28日省委召开的“两区”建设专题会议精神,支持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创新发展,昨天上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精简行政审批组成员(扩大)会议,研究向“两区”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的贯彻落实意见,赋予“两区”更多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管理权限。

前期根据各市和各国家级功能区的用权需求,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司法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经过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已经梳理出拟下放给济青烟3市、其他13个设区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和37家国家级开发区的四张省级权力事项清单,目前正在走会签程序,争取尽快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公布实施。

希望新闻界的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我省“放管服”改革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这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有何创新点?如何通过流程再造,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办理慢、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张晓海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多、事项多、环节多、情况复杂,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着项目落地慢、审批时间长、申报材料繁琐的问题,是这次流程再造1+N制度体系中的难点。我们这次改革总体思路就是: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聚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施科学化标准化再造,主攻项目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督管理方式“四个统一”,力抓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五个重点”,努力完成压减审批时间的目标,让市场主体更加有获得感。

一是压减整合审批事项,在审批环节上做减法。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行重新梳理规范,将同一部门实施的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合并为一个,事项数量从112项精简为73项。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划分成4个阶段,由3个部门牵头组织并联审批、联合办理。竣工验收环节也从10个单独事项合并为1个联合验收事项。

二是全面梳理报建手续,在申报材料上做减法。进一步精简事项申请材料,同一申报材料只需申报一次,不同审批部门共享材料。前置环节审批结果全程共享,申报材料从341件减到176件,申报表单从112张变成每个阶段只在网上填报“一张表单”,并形成标准化服务指南。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度。

三是建设审批管理系统,在审批时限上做减法。实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全过程审批时间从流程再造前的300多个工作日改进为最长不超过100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不超过20个工作日。从今年起,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和进行审批节点控制,进一步压减“隐性时间”,对项目审批超出规定时间的采取“亮灯”提醒制度,让市场主体享受更加快捷便利的“山东速度”。全面改革工程图审机制,着力解决图审机构少、多部门分别审查等问题。建立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实行施工图审查无纸化申报和网上审图。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行无纸化申报、限时审批、网上发证。

四是创新审批模式,疏通审批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大幅度减少开工前评审手续多、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利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功能开展项目策划生成,完成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及协同决策,提高项目前期论证决策科学性、可行性,提前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推行“标准地”制度改革,对单位能耗标准等各项要求,由各市县政府一次性集成公布,对相关事项不再进行审批,实现项目快速精准落地。鼓励各地提前组织模拟审批和实行带方案出让土地制度,将模拟审批结果依法转化为审批许可,实行拿地即可申请开工的快速落地模式。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请问在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助力流程再造方面有哪些打算?

顾卫东答: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通过开展云上大整合、网络大统一和数据大汇聚三大攻坚行动,大力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初步构建了全省统一的云、网、数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了覆盖政务服务、协同办公、数据共享开放等各领域的应用服务系统,有力推进了政府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在强化基础支撑和深化数据应用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基础支撑方面,重点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号(码)、一张网络、一朵云”的服务支撑体系。

一个平台,是指打造“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推动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和通用业务库“四库一体”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畅通全省统一的数据流通渠道,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为全省提供数据治理和开发利用全方位服务。

一个号(码),是指将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面向公民个人和法人单位实行统一身份认证,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多次登录不同系统、重复录入信息等问题,实现“一号认证,全网通行”。同时,以“一号”为引导,建立电子证照“卡包”,推动证照、证明等相关数据的共享应用,逐步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生命周期服务。

一张网,是指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一张网”,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承载全省各级各类业务应用,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数据通、业务通提供支撑。

一朵云,是指整合省市政务云资源,承载汇聚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和应用,面向全省提供统一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管控、云安全等云服务,打造全省“一朵云”政务云服务体系。

在业务应用方面,通过推动数据开发利用,促进大数据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驱动业务重塑、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一是助力政务服务高效化。聚焦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民生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建立数据应用模型,推动数据共享,通过优化“数据流”再造“业务流”,进一步减流程、减环节、压时限,助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和“秒批、秒办”。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促进业务协同办理。

二是助力社会治理精准化。用大数据改变传统治理模式,强化平安山东、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生态治理、“互联网+监管”、社会信用等领域数据共享应用,及时、全面掌握社会情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共识,推动治理模式由低效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粗放到精准变革。围绕群众关心、企业关注、社会关切的痛点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症结,研究提出大数据解决方案。

三是助力宏观决策科学化。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长效机制,统筹政用、商用、民用大数据,强化关联分析和挖掘应用,增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今年年底前,形成一批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应用成果。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编:聂俊穹、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