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对面: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2020年03月18日09:07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疫情防控面对面: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救火餐饮业

  截至3月16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新冠肺炎8088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679例,累计死亡3226例。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3月17日11时,各渠道和平台的舆情关注度持续下降。进入三月,各媒体平台对疫情本身的关注开始呈下降趋势,随着海外疫情状况的恶化,媒体更加注重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报道与跟踪。

  图:1月21日以来疫情舆情关注度走势图(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监测显示,3月16日11时至3月17日11时,与疫情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143473篇,微信文章79981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共8870篇,微博数据39760条。话题主要涉及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累计超16万例、14地现有确诊病例“清零”、今明两年事业单位主要招聘高校毕业生、云南彝良回应医务人员放弃申领抗疫补助等。

  图:3月16日11时至3月17日11时各平台信息量分布

  从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可以看出,意大利罗马上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对外援助等消息彰显中国力量和担当,但有部分舆论认为欧美国家对疫情防控不够重视,可能导致中国抗疫成果与作用付之东流,成为“形式主义”。

  表: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数据支持:腾讯指数)

  据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统计,3月16日11时至3月17日11时,热度排名变动幅度较为明显,北京、河南、陕西的热度有所上升。其中,北京启用小汤山医院,河南省调整疫情风险等级名单,陕西省对境外返陕未参保人员作出医疗费用原则上由患者个人负担的决定。此外,安徽省出台的《关于印发低风险地区社会公众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对非必须佩戴口罩的情形作出规定,也引发了舆论聚焦。

  图:3月16日11时至3月17日11时地域热度(数据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重要舆情特征

  (一)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叠加 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引关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扩散蔓延,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面临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骤增。据财新网报道,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地坛医院连续两周筛查从机场转来的人员近千名,发现确诊病例23人。仅3月14日一天就筛查207人。此前地坛医院就已收治100多例北京本地感染者,这次海外多个国家疫情爆发,入境人员骤然增加,医院的筛查与救治不断承压。另据微信公号“人民网”报道,为做好境外输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尽力保证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16日起,启用小汤山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二)美股第三次熔断 疫情或将持续影响全球的经济运行

  “降息至0、推近5万亿量化宽松(QE)”,美联储刚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并开启7000亿美元(近5万亿元人民币)量化宽松计划,但经历了上周“黑色一星期”的美股却依然“瘫在地上”, 3月16日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暴跌熔断。这也是近8天来美股的第三次熔断。微信公号“中国新闻网”报道称,16日,不只美股暴跌,亚太股市也纷纷以暴跌收场,欧洲股市亦遭重挫。报道认为,目前看,美联储的举措并没获得市场的认同。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分析,由于美国对疫情的防控还处在较早的阶段,市场和美联储也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估经济受到的影响,此时利率下降至0,可能导致市场开始担忧美联储还有多少“子弹”可以在未来使用。相较之前市场看好A股,3月16日,国内A股高开低走,下午更是急速下挫扩大跌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来看,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A股独立行情较困难,不过韧性好于外围市场,A股短期或继续震荡。

  (三)“一把手带头下馆子” 有序复工复产还需灵活应对

  近日,多地市党政“一把手”带头下馆子消费,以提振消费信心。3月9日,南京市委书记品尝秦淮小吃鸭血粉丝汤;13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下馆子”;16日,嘉兴市委书记、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到南门头吃饭等。红网认为,抗击疫情与复产复工“两手抓”,成为各地各部门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戴着口罩抓发展”,是各级领导面临的重大考题,处理失当,兼顾不周,要么造成疫情卷土重来,要么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正义网评论称,疫情发生以来,受损最大的行业,餐饮业算一个。为帮助餐饮机构渡过难关,鼓励干部带头消费支持企业,是面对具体困难时地方政府出的实招之一。东方网有评论文章认为,疫情防控不是死板教条、一刀切地执行,而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根据地区情况灵活操作。从这个角度上讲,南京“市委书记下馆子”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目前处在低风险一些地方,管理者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和反思,不能让复工复产复业停滞不前,输在“最后一公里”。

  (四)多地稳步复课 校园疫情防控不松懈

  3月16日,贵州、新疆的高三初三等毕业班开始复课。3月23日,云南省高三、初三年级也将开学。此前的3月9日,青海省部分高中、中职学校已开学。如何确保校园疫情安全防控是各界关心的重点。2月下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方案针对中小学校开学前、开学后以及出现应急情况,提出25项技术要求。在防疫预案、物资保障供应、处置突发状况等方面,据微信公号“人民网”报道,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的举措来保障防疫安全。在平衡疫情防控与教育学时方面,教育部门正多措并举,减少延迟开学造成的影响。报道称,多位一线教师建议,开学后要一心一意抓复课,优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是否要压缩暑假的问题,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五)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落实 考验地方治理举措的精细化

  境外疫情输入,已经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最突出风险。3月16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等联合发布意见,明确将隐瞒疫情或者伪造、涂改检疫单证等六种行为纳入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微信公号“侠客岛”文章称,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意为“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是本罪的构成要件;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是本罪的结果要件。只要存在前述两种行为的任何一种,则不论是使他人实际感染上了检疫传染病,还是未感染上、但具有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的较大的现实可能性,都可以此罪定罪量刑。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称,防控工作能否环环相扣、不留死角,考验着地方治理的绣花功夫。唯有个人和各部门协同发力,筑牢防控的铜墙铁壁,才能不让“一人漏网、一城防空”的事件再度发生。

  (六)美国高校面临“封校” 中国留学生“去留”面临两难境地

  一些美国大学要“封校”了,这是过去几天来中国留学生圈子最关注的新闻。据新华社消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不断蔓延,美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决定改为线上授课。一些美国高校措施更为严格,要求学生全部离校,甚至限期从学校宿舍中搬离。微信公号“新华国际头条”报道称,部分美国高校的“逐客令”对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造成严重影响。不少国际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状态,表示焦虑和茫然,无论搬离宿舍还是远程授课,都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境遇,我驻美使馆已经关注,并就如何应对提出建议。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也在日前表示,已经就中国留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与美国有关学校建立了联系。在国内舆论场,对于留学生该不该回国的问题也引发了争议,@新浪财经发起调查#留学生该不该回国?#,截至17日10时已有18.58万人参与,超过9.66万人认为应该“视具体情况”,超过6.59万人认为“不应该”,超过2.21万人认为“应该”。

  舆情趋势与风险研判

  (一)“硬核”防疫措施暴露安全隐患 基层治理谨防过犹不及

  近日,一则“农妇骑三轮车撞上防疫卡点钢丝绳后死亡”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自疫情发生以来,在一些农村地区,“钢丝绳卡点”“挖沟毁路”等“拦路手段”不一而足。红星新闻报道称,河北衡水市景县龙华镇岳王庄村的农民王某,3月12日11时30分许,在骑电动三轮车经过当地的孙德厢村时,横在路口的一根钢丝绳将她拦下,并导致她死亡。微信公号“新京报”文章称,乍看起来,悲剧起因似乎是防疫卡点用错了阻拦物。但即便封村手段没有明确规定,也该避免用拉钢丝绳这类危险系数较高的办法。文章认为,对于违反“一断三不断”原则、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防疫“土办法”,也是时候进行清理了。疫情防控,是基层的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此次“防疫卡点致人死亡”的事件,也检验出一些过度防控手段的危害。

  (二)疫情防控与文学艺术创作 儿童教育重在“走心”

  据微信公号“新京报”报道,少儿歌曲《方舱医院真神奇》近日引起舆论风波。有网友称听着难受、看着辣眼睛。歌曲主创蒋军荣称,网友未理解他们的创作初衷。蒋军荣承认,唱歌孩子的妆容和表演有些地方没处理好,但这首歌本身就是为了传达乐观主义精神,不要把苦难塞给孩子。微信公号“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艺术创作不能为了高于生活而脱离生活,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建立在正视“疫情带来的伤痛”这一基础之上,去记录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像“方舱医院真神奇”这般缺乏共情的虚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目前,我国防控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会有更多作家、艺术工作者创造有关疫情防控的文学艺术作品,疫情防控内容也会编进学校教材中。怎么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教育、熏陶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在于“走心”。

  (三)警惕污名化报道后续的次生影响

  3月11日,河南省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12日晚,部分新媒体出现一组数据称郭某某密切接触达39373人,并因此给郭某冠上“毒王”的称号。紧接着,一篇篇“郑州‘毒王’”“祸害万人”“一个人坑了一个省”的文章在网络平台流传开去。微信公号“传媒茶话会”文章表示,事实并非如此。河南省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日关于郭某某的正式通报显示,截至3月11日12时,经流调初步判定密切接触者24人。一些新媒体稿件中将原通报中全省累计追踪到的39373名密切接触者,通过消除分段、将句号改成逗号的方式,将全省的密切接触者变成了郭某某的密切接触者。在微博上,有网友说:“称一个人为毒王和称武汉为新冠肺炎有什么区别?”文章表示,尽管这些标签中也有“美名”,但更多的还是“污名”,而这种“污名”正在让新闻中的当事人甚至当事人所代表的群体承受更多的压力、歧视与偏见。

  (四)特殊办法的实际应用成效也应纳入政策出台预期效果评估

  3月14日,一湖北籍男子在前往广西南宁途中,发现桂林永福服务区公厕有两个位置贴有“湖北籍厕位”标志,在停车区域还专门划分了湖北籍停车区。对此,永福卫健委回应称,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措施,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处理办法,只是防治,没有权利实行人员管控。微信公号“新京报”报道称,如果将审察视野扩大到整个舆论场,打着防疫名义的地域歧视现象频现。平心而论,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免于病毒的威胁。正因如此,作为疫情下的共同体,才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守望,用温柔相待和人文关怀,去化解因防疫而产生的社交屏蔽与信任危机。《中山日报》评论称,对这样的事情,不妨理性看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上纲上线。但是不管是政策、举措还是办法,都应该有实际效果才行。既然有些措施既没有效果,还容易引发争议,那么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有必要使用这样的办法了。

  融媒体观察

  1.关注民生需求,构建信息服务渠道

  疫情期间,从各类县级融媒体获取各类民生信息,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各融媒体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围绕医疗物资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民生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民生信息。如浙江台州玉环市组织记者到当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实地采访,提供当地市场物资充沛、价格平稳、供应服务点等有效讯息,打消群众的恐慌情绪。此外,很多融媒体中心还及时播报口罩申领的地址和方法,如湖州安吉县紧急研发口罩预购程序,避免线下人员大量集聚。与此同时,各地通过联通政府“12345”热线、开设问政栏目等多种方式,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基层治理创新有机结合,架设起干群沟通桥梁。如嘉兴海宁市统筹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在“大潮APP”客户端上建成文明实践云平台,发动12.8万名文明实践志愿者、562个志愿服务团队,加入到阻击疫情阻击战,实现了线上发动和线下服务有机结合。

  2.打通防疫复工“微血管”,便利公众深度广泛参与

  光明网评论聚焦疫情下的融媒体,其中指出,融媒体便利公众深度广泛参与。在新的传播技术引领下,基层群众参与表达、汇聚力量的热情高涨。仅以春耕复工为例,多地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包片联系乡镇,复工复产人群打破通讯员限制,村组干部、普通群众都可以向融媒体中心以供稿的形式反应实际情况。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源和接收点,大量基层鲜活的素材被挖掘出整理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大至一个地区的积压农产品如何销售、小至一张回城务工的车票如何购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大量困囿老百姓复工复产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决,打通了信息收集与反馈的“任督二脉”,这种正能量的示范传播效应值得关注。文章指出,融媒体的优势,不仅在于一地一事的宣传覆盖和迅速响应,更在于多地联动、打通上下游生产关系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全国统筹“一盘棋”的关键时刻,更具积极意义。(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 曲晓程)

(责编:翟晨曦、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