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下发强制休息令 虽是强制却暖心

2020年03月03日15:18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多地下发强制休息令 虽是强制却暖心

  近日,多地针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下发的强制休息令走红网络,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舆论呼吁关爱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呼声高涨。截至2月24日,微博话题#强制休息令#阅读量达8亿次,讨论量达9.2万条。

  舆情脉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人在疫情一线连续工作,顾不上休息。各地下发的一道道强制休息令,温暖了很多人。网民纷纷表示,给“过劳”的战疫铁军下达“命令”,虽是“强制”,却体现满满的关心与关爱。

  据@央视新闻整理,这些被强制休息的对象中,有基层干部、公安民警,他们中有人年近60却依然奋战在一线卡点,有人抱病连续工作19天,还有的家人患病倒下、无人照顾……比如,2月14日深夜,天降大雪连续值守多日的山东潍坊民警汤世青突然晕倒;广西钦州一位参与排查的辅警站着打瞌睡;杭金衢高速浦江出口卡点负责人郑晓东,从正月初一设卡开始,平均每天工作15小时,连续半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

  此外,连日来各相关部门公布的因公殉职的人数,也让公众为之动容,纷纷呼吁为基层减压,希望医护人员也都能好好休息。“我们不要烈士,要你们平安归来”,成为大多数网民的呼声。

  一道道强制休息令下发以后,@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聚焦,并发表评论。除了称赞强制休息令威严中饱含温存外,还呼吁“不鼓励超负荷运转,建立更科学的轮休制,让冲锋在前的战士劳逸结合,更有战斗力”。目前,各地还在持续下发强制休息令,舆情热度持续走高。网民普遍表示,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生活能回归正轨。

  舆情反馈

  ● 《广州日报》:强制休息令细品皆温情

  这些战士并非钢铁之躯,他们有亲人,有家庭,他们会疲累、也会受伤。虽说很多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的战士此刻仍然在以坚定的意志信念支撑前行,但现实情况是,他们的身体未必能够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紧张的工作压力,部分同志甚至已经因此突发疾病、牺牲在防疫工作的最前线。

  前线的战士倒下,让人扼腕叹息,我们不愿再看到类似的事件发生,希望他们能得到合理休息,不忘关爱自己;希望他们明白“短暂的休整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战斗”,休整之后就能以更健康的体魄、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强制休息令、强制陪伴令,初闻强势,细品满是温情。

  ●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但不应该成为常态

  抗击疫情,丝毫等不得、慢不得。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头,强制休息令,虽是命令,却蕴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打攻坚战、持久战,需要不怕牺牲、敢于冲锋的勇士,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足的人员、物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休息令是特殊情况采取的特殊对待办法,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常态。

  当前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的还存在资源和力量短缺的现象,这造成了不少基层工作者不得不连轴转,不得不“五加二”“白加黑”。加强对人员的统筹安排和科学调度,合理进行防控资源的布局,这是缓解基层工作者疲劳的应有之举。从防控大局来看,推动更多医护人员和救治资源向一线倾斜,让更多力量下沉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才能把抗击疫情的合力发挥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筑得更牢。

  ● 每经网:强制休息令背后,不应只是感动

  梳理这些工作人员所从事岗位,大多是基层一线。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身处解决问题、执行政策的第一线,也是大大小小的矛盾、各种利益关系交织的中心。这些工作琐碎而重要,处理邻里纠纷、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社区街道……“社会安定”,正在基于这些日常琐碎的工作建立起来。其中,不少基层岗位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而一到公共事件发生,管理资源吃紧的时候,更不敢松一口气。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他们职权范围内能做的工作,有时或许还并不能让各方群众都满意。对于民众来说,在看到强制休息而“泪目”背后,能否更深一步想想,平时你我也可对一线工作人员、执法人员还有医护人员等等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基层人员作为第一线,也是政策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如何更多理解和支持基层人员,以推动他们更好发挥协调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角色,也是在路上的事。

  网民观点选摘

  @阿华大虾:按下工作“暂停键”,让他们松一口气,以这种方式给予这些在一线奋斗的战士们最质朴的关心和浓浓的关爱。

  @小马过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休息只是一种“磨刀”。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在岗位上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才能够跑出抗击疫情的“加速度”。

  @一颗卤蛋: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需要保养和维修,才能够更好地运转。强制休息令的发布很及时。

  @明天的故事:过去说有奋斗就会有牺牲,但和平时期的牺牲一定会对公众的情感造成冲击。

  @不加糖的拿铁:感动之余,更当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

  舆情观察

  工作累了就休息,本该是常态。但是,大量医务工作者、警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临危受命,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投身一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种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精神令人钦佩,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情怀令人动容。他们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当各地一道道强制休息令下发,舆论普遍表示,虽是强制,却暖心。

  当下,疫情防控正是最吃劲的关头,在此期间,已经有多位一线医务人员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另据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月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公殉职。据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披露,截至2月11日24时,已有20名警务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牺牲……每一次这样的新闻出现,公众惋惜之余,更急切呼吁关爱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向媒体表示,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疫情属于特殊的时间节点,相当于战时状态,这时候就要全身心扑上去。等疫情过后,医务人员也要恢复正常生活。

  基于此,有声音指出,强制休息令能够更科学地统筹安排,保障工作人员的休息权,但这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要打赢这场艰难的防疫阻击战,各地、各单位还需要从制度上细化并落实,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合理休息。否则,一场伴随着大量牺牲而赢得的战疫,依旧会冲击公众情感。

  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各地各部门也需贯彻落实相关指示。例如,武汉规定援汉一线医护人员每工作十天休息不少于两天;2月16日,民政部与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从压缩材料报表、提供工作支持、加强工作力量、改善防护条件、强化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困难等方面,对关心、关爱基层工作人员提出要求……一定程度上,政策的持续加码,有利于逐渐改善一线工作人员的连轴转工作模式,受到舆论肯定。但是,要求督促落实的声音依旧不减。

  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珍视,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我们希望看到那些平凡的人在岗位上散发英雄荣光,而不是烈士一个个涌现”,舆论一再呼吁,生命应该被尊重,牺牲不应被鼓吹。希望每一位前线的战士,都能平安凯旋。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蓝)

(责编:翟晨曦、聂俊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