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推出“公安舆情CPU”试运行版

2020年01月14日09:40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推出“公安舆情CPU”试运行版

  11月12日,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自主设计研发的“公安舆情CPU”试运行版上线。“公安舆情CPU”以“智能平台+处置手册+指标体系”的形式,开启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新模式,打造集事前风险研判、事中处置参考、事后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全链条产品。

  “公安舆情CPU”由“公安舆情风险智能化预判平台”、“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手册”、“公安舆情应对评估指标体系”三部分组成。“公安舆情风险智能化预判平台”是让舆情工作赢在起跑线上的风险识别抓手,可事前预判出需要关注的公安舆情线索,“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手册”是让舆情工作少走弯路的灭火秘笈,为事中处置提供实操建议和类案参考,“公安舆情应对评估指标体系”是让舆情工作精益求精的专业标尺,可在事后为个案舆情应对得失的总结提供检验标准。三个产品环环相扣,形成良性循环的完整应对闭环,为舆情处置一线人员提供明确导引,让舆情应对跳出情势不明、意识不足、处置不当的旋涡。

  图:“公安舆情CPU”打造舆情应对闭环

  那么,“公安舆情CPU”如何在实际舆情处置中发挥作用呢?

  不久前,广东汕头交警“扔车执法”事件引发舆论热议。舆情发酵后,汕头交警连夜发布口径,但由于发声不当导致舆情进一步升温,后来汕头交警又接连两次发布口径,纠正了不当说法的同时,并表示将严肃追究执法人员责任,才实现了舆情“降温”。

  如果借助“公安舆情CPU”,警方首先可通过“智能平台”第一时间获取网传视频具有高风险的预警提示,掌握事件热度、发酵趋势等。其次,可根据“处置手册”中执法规范类舆情常见风险、应对建议等制定针对性预案,及时亮明高度关注的态度,同时规避贸然发声反而火上浇油的“雷区”,再通过波次发布、动态更新等方式公开具体的调查原因,满足舆论关切;事后还可结合“指标体系”剖析应对得失,为今后类案应对打好“前站”,并从中“举一反三”加强对社会舆论心态的整体把握。

  “公安舆情CPU”的主创之一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李青鹰表示,目前业内还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公安舆情处置的产品,“所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立足自身长期以来服务公安系统的经验,打造了‘公安舆情CPU’,希望能够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据李青鹰介绍,“公安舆情CPU”主要有以下优势:

  1.“公安舆情风险智能化预判平台”综合了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与舆情处置人员的专业性,以事件类型、发布主体等六大一级指标为判断基准(各个一级指标下均设有细化指标),从海量舆情线索中精准定位需要重点关注的舆情苗头,赶在舆情发酵之前化解潜在风险。该平台已完成多轮测试与校验,未来还可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地域公安的个性化需求予以定制化设计。

  图:公安舆情智能化风险预判平台(持续更新迭代中)

  2. 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手册整理了十八大以来涉及公安机关的上千起舆情案例,从中选取最具典型参考价值的案例,分为涉警、涉案、涉稳等类型,总结处置规律与经验,既对公安舆情的整体处置规律、要点及风险点进行说明,也对各个具体类型舆情的处置路径、注意事项予以提炼,并辅以过往典型个案的应对点评,为一线舆情工作人员提供实战宝典。该手册案例既覆盖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事件、云南孙小果案等新发案件,也包含山西太原王立军案等这样具有影响力的“陈年旧案”,既关注“大案要事”,也关注容易引发争议的“市井纠纷”。

  图:公安舆情应对处置手册

  3.借助公安舆情应对评估指标体系,对新发个案进行条分缕析、提纲挈领式观察,总结应对得失,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应对预案,实现舆情处置能力的动态提升。

  图:公安舆情应对评估指标体系

  “公安舆情CPU”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政务编辑部主任分析师李青鹰主导、政法舆情研究组集体协作完成。接下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还将陆续推出“舆情CPU”系列产品,同时对“公安舆情CPU”进行动态迭代、升级优化,相关进展会在第一时间向用户公开,敬请期待。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依托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深挖“互联网+”大数据价值,结合多年研究成果,面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提供含《网络舆情》杂志、舆情监测、舆情培训、声誉管理、品牌传播、新媒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融媒体技术应用在内的综合服务。(袁勃)

(责编:翟晨曦、胡洪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