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贯彻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五周年纪实

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

2020年01月09日16:57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山东省泰安市属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1985年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辖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达到39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多年来,泰安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先后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水土保持工程,特别是2014年《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实施以来,按照山东省创建“四型”小流域(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安全型)安排部署,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努力作结合文章,已建和在建“四型”小流域35条,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了面上生态建设工作,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每年以80平方公里速度递增,很多往日的穷山沟变成了今天山清水秀、经济发达的金窝窝。

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泰安市现有16座大中型水库,水库上游分布有许多典型小流域,既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又是水源地保护区。泰安市注重作好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地保护结合的文章,实施过程中,突出水源涵养林种植补植、沟道治理拦蓄和面源污染防治,力求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整洁。注重依托政府投入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精品工程。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近5000万元,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治理沟道总长度131公里。

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农业兴了,农民富了。泰安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丘土地资源多属集体所有,群众拥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泰安市坚持规划引领和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把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在加强坡改梯、沟道治理拦蓄等工程措施的同时,把生物措施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林果和泰山茶等生态产业上,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充分调动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新泰市上豹峪是众多生态经济型小流域的缩影,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山区丘陵地上,发展优质蜜桃3000亩、栽植水保林2000亩,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6000元。

适度建设生态景观型小流域,农村美了,旅游火了。泰安市在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小流域片区进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公开向社会招聘投资主体,由投资主体聘请国内知名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开发建设,解决了生态景观型小流域投资大、标准高的难题。目前,泰安市参与生态景观型小流域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大户有82家,投资规模34975万元,已建和在建的生态旅游景点达19个。肥城市潮泉镇北部翦云山生态景观型小流域是其中之一。潮泉镇通过土地流转,规划建设翦云山流域生态建设开发区,吸引傲饰集团先后投资2.59亿元,建成了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种植板栗、山楂、核桃等经济林3000多亩,灵芝、丹参、黄精等野生药材2000多亩,保存齐长城遗址、黄巢寨、擂鼓台、将军墓等历史文物古迹40多处,年经营收入达3000万元。

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建设,山体稳了,人心暖了。泰安市是山洪、泥石流、崩岗等自然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山洪灾害易发地多分布在泰山山脉。泰安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开展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主要实施生态林、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图像综合监测站点、视频监控站、自动预警站等非工程措施,实现了水土保持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双赢目标。岱岳区黄前镇九龙窝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利用山洪灾害项目资金实施山洪沟整治3公里、稳定坡面4010平方米、修建蓄水拦沙谷坊17道,种植防护林1155亩,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2%,林草覆盖率98%,泥沙减少70%,达到了基本消除山洪灾害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标。(曲秀杰)

(责编:郑浦丽、胡洪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