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开感叹研究生推免面试“性别比失调”的浙江大学教授冯钢,近日再度因其“出格”言论而卷入争议。
12月21日,冯钢在其个人认证微博账号@冯钢-六合之外发微博称,曾经有一个想要加入他门下的保研学生,所有笔试面试都过了,便喝酒祝贺,“而我师门的规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他那天是拼着命喝了,我的弟子把他抬回宾馆”……但最终这名考生没有通过学校审核,于是一直觉得有愧于他,感慨“这样的男人绝对是中华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垫(奠)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冯钢将半斤酒量当作读研师门规矩的言论,很快引发网民严厉批评。微博评论区里,网民清一色持否定观点,有网民调侃道,“这年头,不会喝点酒还真不敢去读研究生”;有网民担忧,“不怕学生喝出事儿吗”。不过面对汹涌的争议,他并没有反思的言论,而是不遗余力地和网民展开激烈论战,声称喝酒不是招生标准,半斤也不是他定的。
此事引发一众媒体关注,《新京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长城网、《燕赵都市报》等纷纷报道。《中国教育报》表示,所谓的“师门规矩”颇为荒唐,暴露出少数师者与“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相距甚远。师者对学生缺少尊重和关爱,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入我师门,白酒半斤”“拼命喝酒,一生骄傲”,此番论调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大学教授之口。且不论酒文化与“半斤”“拼命”之间无法建立关联,在学术殿堂如江湖酒流般行事,无不让人怀疑学术的纯粹性。冯钢之所以被批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将社会上的酒桌文化搬进学校,会占用过多精力,对做学术有害而无利。
有人认为,现代导师制如同旧时的师徒关系,喝酒拜师也不为过。但某种程度上说,导师把控着学生的“生杀大权”,地位的不平等容易催生不良的师生关系——学生投其所好,老师“官僚主义”做派,“拼命喝酒”也就成了聊表诚意的“甘愿”之举。事实上,大学生喝酒致死已有先例。据媒体报道,曾有江苏大学一名导师和研究生聚餐,5桌师生喝下13瓶白酒、5瓶黄酒,最终一个已经确定保送读博士的学生酒后猝死在宿舍,酿下悲剧。
而相较于这种生命、健康的威胁,师门流淌的酒精,对学生的尊严、人格、心理层面的伤害更普遍、更直接。有观点表示,那些迫于压力拼死喝酒的学生,恐怕一点不觉得骄傲,或许反倒还会感到有些“屈辱”。学生心里清楚,和导师喝酒绝非一般的酒局,一方面,一些学生怕不喝酒会得罪导师;另一方面,以喝酒谋得导师欢心,以期在毕业论文、科研项目甚至日后工作中求取一份助益。让人心生寒意的是,推杯换盏之间,师生关系更是权力关系的映射。不喝白酒半斤,不喝到不省人事,便不算有胆魄,便不算自己人——这一“潜规则”,本质就是导师彰显威权的一种仪式。
近年来,由于导师权力变异引发争议的事例不时出现,舆论对此的讨论也从未停歇。《北京日报》评论道,从古至今,师门传承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程门立雪、曾子避席等故事被传为美谈。但如今,一些人却把师门当成“领地”,把江湖气带进象牙塔,弄出一副“帮主”的做派,学生成为了教师的“勤务兵”“小跟班”“服务员”“陪酒客”。但慑于导师的权力,许多学生却是敢怒不敢言。
2018年,教育部连续发布“六禁令”“红七条”,对高校教师师德进行规定,今年初更是升级为“一票否决制”。12月16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计划经过5年左右努力,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这些机制对规范教师行为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但类似“酒量门规”之类的事件提醒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明晰和细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双方关系走向异化。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王芳)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