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将破340米  创多项“山东第一”

中建八局二公司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打造“先知”工地

2020年04月30日18:49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4月30日电 目前,在建“山东第一高”——中建八局二公司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已建到36层,到达177米,今年“十一”期间,将正式突破34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高”,项目规划428米,地上88层。

这座超高层,拥有省内首台“造楼机”、省内首台动臂塔吊、省内最大的超厚深大底板等,在行业内实现诸多技术领先。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团队通过深化应用BIM技术,提前模拟建造全程,身临其境般预知施工效果,提质量,保安全,做到精细化管理,堪比“先知”。

携2400吨智能爬楼!省内首台“造楼机”咋造楼

眼下,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正以每5天一层的速度在快速“长高”,这得益于采用了行业内最先进的“造楼机”。

这是“造楼机”首次在山东出现。它还有一个名字——智能顶升平台。顾名思义,随着楼层升高,它会不断智能爬升,同时负载大量物料,平台上操作工人如履平地般吊焊钢构件、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像织毛衣一样,“造楼机”最终建设整栋高楼。

最牛之处在于,它的顶升力达到2400多吨,除了自重1000多吨,同时还可负载1000多吨的物料,相当于2000多辆小轿车,附着于楼顶,即便身处8级大风仍能平稳运行。

驾驭“造楼机”,并非一般建设团队能为之。它从厂家生产到组装完成第一次爬升,都需要土建、机电、液压设备、控制系统、钢结构、模板加工等多专业配合,最后通过BIM模拟建造完成深化设计,在使用前,还需多次方案研讨评审、专家论证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据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团队介绍,每一个构件都不容忽略,比如8个300吨大型液压油缸,运行必须完全同步,高度差要控制在10毫米以内,否则可能导致平台受力不均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每一环节,都必须通过BIM模拟建造,提前预判问题,找准方案。

传统的摸索式施工,在“造楼机”使用中完全行不通。即便通过BIM模拟,预先知道所有环节及流程,面对千头万绪的设备,施工人员顶升一次“造楼机”,仍至少需要两小时才能完成。

大震不倒!超深厚大“底座”重达两座巨轮

在建“山东第一高”的抗震特一级标准建造,也就是建筑抗震的最高级别。就像不倒翁的底座一样,底板对于一座超高层的稳定性来说,至关重要。

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底板,厚达12米,相当于4层楼高,总重量超过5万吨,相当于两艘“泰坦尼克号”巨轮的净重,在山东目前属于最大底板。

“如此庞大的底板,可以实现428米的超高层防倒、防下沉。”项目总工程师郭强介绍,项目致力于将该大楼打造成为一座百年工程。

而它在建成之前,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团队,早已通过BIM建模,毫厘不差地预知了每一道施工环节。

据估算,该底板总共使用混凝土高达2.1万立方米,几乎耗尽了济南6成混凝土搅拌站的库存,项目仅用时56小时完成一次性浇筑。

浇筑期间,工地现场始终保持100辆混凝土车的规模。高峰期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搅拌车进出工地。

庞大的浇筑阵容,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为此,建设团队通过BIM建模,事先模拟“溜槽+混凝土传输带+汽车天泵”整个浇筑流程,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运行调试验证,模拟搅拌车快速进出场,精准控制混凝土泵注的速度,最终在短时间内,最大效率地实现了穿插作业,刷新了山东省混凝土单次浇筑最大方量及最快速度,成功完成山东省内最大的底板浇筑。

体重超半个大明湖!BIM事先模拟巨型“骨架

建设团队采用国际上超高层普遍使用的外框内筒结构。有点类似于胡萝卜,除了外部框架,建筑中央部分有一根内芯,也就是核心筒,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而成。这种外框内筒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有极优的抗震性。

外框内筒的背后,是一系列建筑“骨架”在支撑。而骨架的架设效率与施工质量,同样离不开BIM建模。?

为保证楼体的坚固,核心筒內设钢骨柱和钢板剪力墙,最厚的钢板厚达9厘米,全部都需要厂家特殊定制。

核心筒外围包裹的楼体外框,则是由16根巨型柱支撑。立柱环绕于楼体外框内。如此擎天巨擘,其内部是6厘米厚的“十”字型高强钢,自下而上,每一根将成长至400多米。

施工现场,不仔细看,很难找到这些巨型立柱,因为太过庞大,每一根堪比一间屋子。据了解,最粗的立柱截面,长宽达2.8*1.5米。

除了巨型立柱,整座大楼底部深埋了449根桩基。一米粗的桩基,最深可达30多,可承载1200吨。

在桩基施工环节,根据地质构造BIM建模,准确地得出每一根桩的标准高度,在桩基成孔前,就可以将钢筋笼加工完成,如此施工,比计划工期提前了30天。

就这样,一根根巨型立柱和桩基,撑起了整座楼的重量,总承载力可达54万吨,相当于半个大明湖的水量总重。

全过程BIM融合施工,360度全景高清监控

由于工程建设体量庞大、交叉工序多,如何高效有序穿插作业,考验着整个项目团队。

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团队专门成立BIM技术工作站,在水、电、暖管线施工,幕墙、装饰施工等方面,全部事先BIM建模。

在机房安装方面,进行高精度建模,精确模拟每一个细节,包括螺栓、阀门,吊装过程,实现了建筑工业化。

将BIM与VR相结合,施工前,工人可沉浸式体验管线安装完后的三维全景,以此更为直观、印象深刻地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BIM与AR结合,面对平面的施工图纸,仅凭一部手机,通过扫描,就能呈现三维施工图纸,实现了一份图纸两种效果,增强了图纸的可视化。

工程中的关键部位和节点,不容任何疏忽和披露,为此,建设团队通过3D打印,将原本电脑中的三维BIM模型,直接制作成实体模型,更加直观真实地进行技术交底。

公司自行打造的DBworld云平台系统,实现了BIM与现场管理的真正融合,项目人员可通过平台浏览模型来了解设计,弥补二位图纸带来的低效和专业壁垒;管理信息通过手机端实时上传平台与模型整合,定向投放给相关岗位,做到了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准确性。公司总部和分公司通过平台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发出指导意见,变“项目部管项目”为全公司管项目。

与此同时,项目积极打造智慧工地,通过云筑智联平台,在线了解塔吊运行、施工电梯、智能照明、智能电表,实现工友人脸识别进出工地等。

其中,全景监控及危险区域预警系统是一大亮点,项目通过无人机高空监控、工地布设高清摄像头等方式,实现了工地360度全景高清监控,无盲点、无死角,快速跟踪并定位入侵的目标,多目标间快速切换,实时预警。

2020年底,项目将以高超的建造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品质为济南东部中央商务区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东频道)

(责编:宋翠、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