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整版點贊山東東營:探索黃河口濕地修復新模式

本報記者 李 蕊
2023年03月08日09: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山東東營探索黃河口濕地修復新模式

黃河口 河海交匯處,濕地氣象新

核心閱讀

黃河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眾多珍稀鳥類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為進一步提升濕地修復和保護水平,當地實施生態補水、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等措施,努力為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探索更多路徑。

九曲黃河綿延萬裡,從山東東營入海。泥沙在此沖刷沉積,造就了神奇壯美的黃河三角洲,孕育出大片濕地。這是我國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為保護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92年建立。近年來,東營市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累計投資13.6億元,實施17個濕地修復項目,探索出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濕地修復模式。

實施生態補水,提升區域水土環境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木棧道兩側葦蕩曳曳。

多年前,由於黃河來水量持續減少,流路固化、河床下切,黃河與濕地、灘涂的水文連通性降低,淡水補給減少﹔加上海水倒灌,土壤鹽鹼化嚴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受到嚴重影響。

打通水系,成為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的關鍵。近年來,東營市委托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編制《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配置與水系連通規劃(2018—2030年)》,構建科學合理的“取、蓄、輸、用、排”水系格局,形成“河、陸、灘、海”入海循環主干道,從而實現健康、可持續的區域水土環境。根據規劃,東營市先后實施十幾項以水系連通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疏通了241公裡濕地水系,打通了黃河與濕地間的“毛細血管”。

水系連通后,東營市持續加大保護區生態補水力度,相繼實施黃河生態調水、刁口河豐水期調水等,近3年為黃河三角洲保護區生態補水4.69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濕地的土壤鹽鹼化,濕地生態功能明顯改善。

“為確保黃河水引得出、送得到,2022年保護區新建6個引黃閘口,實現保護區濕地全年不間斷按需補水。2022年汛前黃河調水調沙大流量過程進入山東以來,黃河三角洲保護區12個取水口全部開啟,實施生態補水。”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修復工程專班副組長王立冬介紹。

根據動植物生長環境,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將濕地劃分為49個區域,每個區域實現按需補水、分區補水、科學補水。在黃河水滋養下,如今這裡水豐草茂、生機盎然。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恢復濕地植物生境

穿過蘆葦蕩,在淺灘深處可見一簇簇火紅的鹽地鹼蓬連綿成片。極目遠眺,濕地仿佛鋪上了一塊巨型“紅地毯”,蔚為壯觀。

從夏至秋、由綠至紅,這片“紅地毯”成為黃河三角洲保護區的自然奇觀。鹽地鹼蓬是耐鹽先鋒植物,可以固著地表鹽分,對鹽鹼土壤有積極改良作用。但在多年前,鹽地鹼蓬的生存空間,卻一度被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擠佔。

“上世紀80年代,互花米草進入黃河三角洲附近的潮間帶,2010年開始在保護區內迅猛擴張,嚴重影響了灘涂潮汐水文過程,導致鹽地鹼蓬嚴重退化,如果不及時控制,局部區域的‘紅地毯’景觀可能會消失。”東營市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進河介紹。

“互花米草還嚴重威脅其他本土動植物的生存和生態系統健康。”王進河說。

2016年以來,東營市從技術上攻關,聯合中國科學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結合野外實地勘測調查,通過野外治理實驗和室內模擬分析,摸清了黃河三角洲互花米草分布格局、入侵機制,形成了圍淹+刈割、刈割+翻耕、施用除草劑3種治理方式,並陸續實施治理工程。

根據國家開展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部署,東營市結合省、市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方案,先后實施互花米草治理實驗項目、自然保護區濕地修復工程等,有效遏制了互花米草的泛濫,潮間帶生物種群得到有效恢復。

濕地修復項目同步啟動。東營市開展微地形改造,恢復原生態本底環境,通過補充鹽地鹼蓬、海草床等本土植被種源等方式,提高本土植被覆蓋度,加快濱海生態系統自我修復進程。截至目前,保護區累計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累計恢復鹽地鹼蓬、海草床5.2萬畝,濕地面積增加188平方公裡,增長了12.3%。

採用信息技術,有效呵護棲息鳥類

一對鳥兒扇動翅膀掠過水面,姿態輕快優美。“快瞧,東方白鸛!”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高級工程師趙亞杰手指屏幕,“這對東方白鸛2022年已經成功繁殖了3隻幼鳥。”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大屏幕上,鳥兒的“一舉一動”清晰可見。為了實時掌握每片濕地鳥類活動的情況,2022年,東營市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遙感、雷達等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在保護區搭建了鳥類動態實時監測系統。

“我們在道路出入口、鳥類分布區、道路節點等關鍵位置布置24小時監控系統,鳥兒進入監控區域,就能被自動識別、記錄,不僅能鑒別種類,還能實現計數。監控還能幫助我們實時掌握‘風吹草動’,確保鳥類棲息不受人為活動干擾。”趙亞杰介紹,目前,保護區共安裝視頻監控50余處,累計衛星跟蹤國家重點保護鳥類135隻。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內,鳥巢隨處可見。為了給鳥兒一個安穩的“家”,東營市重點實施黑嘴鷗、東方白鸛、鶴類等物種棲息地保護,在保護區架起人工巢、建起繁殖島。

近年來,保護區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由建區之初的187種增至現在的371種。如今,黃河三角洲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兩條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也是東方白鸛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當前,東營市正加快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規劃面積3523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1371平方公裡、海域面積2152平方公裡,努力為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探索更多路徑。”東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於紅波說,“未來,這片濕地將更加富有生機,碧波蕩漾,群鳥翔集,美如畫卷。”

鹽鹼灘上的“紅地毯”是什麼?

劉艷芬

鹽地鹼蓬是改良鹽鹼地的“先鋒衛士”,能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讓鹽鹼地變“健康”

深入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塊巨型“紅地毯”映入眼帘,其態如錦、其焰似火,鷗鳥在上空盤旋,風景如畫。

每到秋冬季節,便能看到這美麗的“紅地毯”。它由一株株隻有20厘米左右高的鹽地鹼蓬“編織”而成。鹽地鹼蓬屬一年生草本積鹽植物,是典型的鹽鹼地指示植物,在我國從南到北的鹽鹼海灘、湖邊及荒漠都有分布,在入海口的淤泥質潮灘上更是分布密集並形成大面積的“紅地毯”景觀。

不要小覷這一株草,它的能量可不小。它是改良鹽鹼地的“先鋒衛士”,被科研人員和老百姓稱為“吃鹽能手”。一些寸草不生的重度鹽鹼地,被鹽地鹼蓬“吃”過三四年后,逐漸改良為正常農田。此外,它還能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讓鹽鹼地變“健康”。

鹽地鹼蓬渾身是寶,還是鳥兒的樂園。在“紅地毯”中央,成群水鳥時而悠閑覓食,時而展翅起舞。幸運時,你還能看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嘴鷗,它把家安在了有鹽地鹼蓬生長的潮灘上,與幼鳥在這裡休憩。

前些年,受環境污染、圍墾養殖等影響,曾經隨處可見、蔚為壯觀的“紅地毯”景觀變得稀罕了,鹽地鹼蓬等濱海濕地典型植被逐漸消失,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面臨萎縮退化的巨大壓力。2018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部署推動渤海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組織實施渤海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包括對濱海濕地、岸線岸灘進行綜合整治修復。在中國科學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下,東營市邁開恢復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的步伐,種植鹽地鹼蓬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我正是一名參與者。

要鋪下這漂亮的“紅地毯”不易。在軟爛的淤泥灘,每抬放一次腳,我們都會深陷泥濘。冬天,面對刺骨的海風、冰冷的海水,我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連體水褲下海作業,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身體不聽使喚”——黏黏的海泥裹到大腿根,牢牢地“吸”住水褲,得三四個人湊成一堆,互相幫扶拖拽著前行﹔夏天,鋒利的蛤蜊皮常會割破腳,每向前一小步,都得加倍小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截至2020年底,東營市已種植鹽地鹼蓬1600公頃。2021年以來,我國仍在加大鹽地鹼蓬修復力度,我們團隊的修復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

如今,我們團隊種下的鹽地鹼蓬已經結籽了。站在淺灘上,望著這一簇簇、一片片蓬勃生長的草兒,我豁然開朗:吃過的苦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為濱海濕地種下了一片生機,為鹽鹼地種下了新的希望!

(作者為山東省東營市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本報記者李蕊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7日   第 18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韓正出席並發言 林武主持 周乃翔陸治原出席 3月5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會議並發言。…
林武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加快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努力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林武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加快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努力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3月5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武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林武說,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總結工作全面客觀,目標安排科學合理,任務部署務實精准,符合黨的二十大精神、順應全國人民期盼,是一個高舉旗幟、凝心聚力的好報告。…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研究項目建設、工業經濟發展等事項 3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民主協商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林武在煙台威海調研時強調 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林武在煙台威海調研時強調 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2月20日至22日,省委書記林武先后到煙台、威海市,深入企業、園區、科研機構等進行調研。他強調,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強化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山東省舉行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
  山東省舉行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 1000余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 林武宣布開工 周乃翔講話 葛慧君陸治原出席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月14日上午,山東省舉行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動員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全面掀起項目建設熱潮,確保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紅”、開局之年實現新突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