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夏津黃河故道
古桑樹煥發勃勃生機

夏津黃河故道的古桑樹。
走進位於山東省德州市的夏津黃河故道,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桑樹林展現在眼前。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黃河故道古桑樹具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景觀維持、生物資源利用等多重價值。當地充分挖掘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帶動鄉村振興。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核心保護區總面積約6000多畝,百年以上古樹有2萬余株,七八百年以上的古樹有550株,最長樹齡達1500年。如今隨著科技發展,桑樹的價值不斷被開發,桑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目前,夏津縣擁有椹果加工企業2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加工作坊近60家。當地圍繞桑產業進行全元素開發,通過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加大成果轉化和專利研發力度,打造了一批消費者喜愛、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包括古桑茶、桑椹果干、桑葉精粉、桑葉面條、桑椹酒等200余個品種,使桑產業成為夏津縣的重要產業之一。
夏津縣還以農業文化遺產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流域文化,帶動以桑為主的旅游發展。夏津縣在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建成了頤壽園、香雪園、杏塢園等生態園區,依托黃河故道和古桑樹群建起了德百旅游小鎮、東方紫桑文化產業園、古桑產業研究院、中國古桑博物館、中國桑黃博物館,全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鄉村旅游日成規模。位於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核心區的前屯村,擁有樹齡長達1000多年的“桑樹王”,該村挖掘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建起夏津縣古桑農耕文化展示館、夏津傳峰椹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提高了農民收入,留住了更多村民,守住了文化根脈。
夏津縣因桑而富,敬樹、護樹、愛樹是夏津人的傳統。對於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夏津縣出台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制定《古桑樹群農業系統保護與發展規劃》《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成立古桑樹群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注冊了夏津椹果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成為中國中藥材種植專業委員會評定的“道地優質藥材種植基地”。當地政府、企業與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加大古樹保護力度,加強病虫害防治,促進古樹健康生長。夏津縣還把整個縣域作為遺產地,並細分為古桑樹群核心保護區、桑產業發展區、特色經濟林果發展區、中部綜合發展區和生態功能恢復區,實現了農業文化遺產“在發掘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
每年5月中旬,豐收的椹果挂滿枝頭,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椹果生態文化節如期而至,大量游客慕名而來,在品嘗甜蜜椹果的同時,感受桑椹文化農業遺產的源遠流長。“夏津椹好”區域公用品牌為夏津闖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9月02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召開會議
- 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召開會議 錨定“走在前、開新局” 推動機構編制工作再上新台階 9月1日下午,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審議有關文件和機構編制事項,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書記、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周乃翔、陸治原、王宇燕、張海波和委員會委員出席。…
李干杰:積極探索有效路徑 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山東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必須主動擔當作為,搶抓機遇、銳意創新,積極探索有效路徑,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作出應有貢獻。…
- 李干杰調研“四進”工作並召開座談會強調 當好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監督員 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李干杰調研“四進”工作並召開座談會強調 當好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監督員 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8月30日下午,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省“四進”工作辦公室調研,看望慰問工作人員,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座談會上,李干杰認真聽取全省“四進”工作情況和重點項目、安全生產督導平台運行情況介紹,與煙台總隊和肥城支隊進行視頻連線,了解工作隊機制運行和督導服務情況,對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希望大家再接再厲,扎實工作,高質量完成好各項任務。…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