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地市>>東營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聚力打造鹽鹼地種業創新高地

2022年06月16日09:15 |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聚力打造鹽鹼地種業創新高地

夏日結碩果,豐收滿筐來。

6月的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一片生機盎然:金黃飽滿的麥穗涌動著豐收的快樂,黃紫相間的苜蓿花搖曳著身姿,藜麥鉚著勁地向著天空方向生長……“敢叫鹽鹼地變成豐產田”,為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鹽鹼地綜合開發利用的指示要求落到實處,省黃三角農高區聚焦種子這個農業的“芯片”,全面打響“鹽鹼地科技會戰”,著力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鹽鹼地種業發展模式,打造現代種業創新硅谷和示范基地。

/

豐收之際,省黃三角農高區技術創新中心工作專班人員察看小麥長勢。

推進種業發展向“芯”而行

“這是總書記去年10月看過的那片大豆地,如今已種滿了麥子。”省黃三角農高區技術創新中心工作專班人員李林波望著滾滾麥浪,心中有無限的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時,李林波就在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句話不但記在本子上,更刻在心裡。“麥子收了,再種上大豆!”李林波說。

/

鹽鹼之地變豐田

這次種下的大豆不但品種進行了更新,技術上也有了新的提高。部分試驗田開展的新技術就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玉米帶狀間套作大豆的種植模式,重點通過擴間增光、縮株保密,充分發揮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於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是一項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增加一茬大豆穩糧增收的種植技術。望著這片鹽鹼試驗田,李林波暢想著豐收的景象。

全力推進耐鹽鹼作物育種創新和示范推廣是專班人員不懈努力的工作。“今年開展了作物試驗示范1.67萬畝,包括在農高區試驗示范基地種植了耐鹽鹼小麥、苜蓿、中草藥等36種作物245個品種(系)1.57萬畝。”記者驚訝於品種之多時,專班人員笑著說:“今年,我們新搜集耐鹽鹼作物種質資源3000余份,已達到2.1萬份,目前,已種植1.46萬份。新培育了小麥、藜麥、燕麥、金銀花4種耐鹽鹼作物6個品種(系)。”專班人員如數家珍。

試驗示范合作的種子洒滿了黃河尾閭:在墾利永安開展了1000畝耐鹽水稻——燕麥連作試驗示范,在興隆街道建設了3000畝全梯度耐鹽作物種質創新利用中試熟化基地。農業農村部今年在農高區設立了耐鹽鹼作物新品種鑒定區域試驗和品種對比試驗基地,將匯集全國236個新品種(系)進行鑒定區域試驗,171個新品種(系)進行對比試驗,標志著農高區育種工作納入國家管理范圍,增強了農高區在新品種鑒定和示范推廣上的主導性和話語權。

宜糧則糧、宜草則草、宜藥則藥。在農高區44萬畝濱海鹽鹼地上,他們正努力探索生態優先、適地而用的鹽鹼地種業生態高效發展特色路子,為全國鹽鹼地利用作出示范。

8個科研平台助力科技創新

農雖舊業,其命惟新。

在省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藜麥種質創新與產業化開發平台種子資源庫,記者見到了整整一個倉庫的藜麥種子,它們一包包地整齊排列,帶有不同的標號。“這些標號大概相同的都是親戚,有的是‘爺爺’,有的是‘孫子’。我們通過不斷改良種子,讓它更適應鹽鹼地的‘生活’,提高產量。”

育種期漫長,受制於氣候、溫度,人們已經習慣了植物按部就班生長,農高區搭建起加速育種平台,這讓育種人不再“追著太陽跑”。

/

耐鹽鹼植物育種平台

透過育種平台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黑麥草、田菁、大豆等作物,禾苗青青,長勢喜人。

專屬“營養餐”、LED光源、實時溫度監測……得益於智能控制系統,在這裡每年可育種6至8代,速度是溫室育種的3至4倍,大田育種的5至6倍。

“這就是國內首個耐鹽鹼植物數字化育種加速器,我們集成應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通過對比實驗獲取最優的植物生命周期模型,並根據植物株高,布局建設了8個適應不同植物、不同品種的育種加速子模塊,再配備不同的光照、水培模組等設備,實現了植物育種的加速迭代。”工作人員說。

/

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接受採訪

育種加速器是省黃三角農高區8個科研平台中的一份子。智能農機、農業益虫、藜麥資源、遷飛害虫雷達預警與阻控、生物技術、鹽鹼地定位觀測試驗站、種植制度長期科學觀測試驗場等科研平台正在逐一完善,形成生物、信息、先進制造等高技術與農業技術交叉融合、功能完備、國內唯一的平台集群,為鹽鹼地農業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創新、優勢產業育成和人才聚集培養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打造現代種業“創新硅谷”

一片白花花的鹽鹼地,辦公場所是臨時借用的一棟老樓,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這是省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專業技術五級職員劉志鑫對這裡的最初印象。

歲月流轉,農高區這片熱土,正發生著一次次蛻變。

如今放眼望去,塔吊高聳,機械穿梭,一棟棟建筑拔地而起……這片蘊含著科技與力量的鹽鹼地現代化新城,正全力打造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扛牢鹽鹼地綜合利用的國家戰略使命。

科研平台不斷完善、重點實驗室落地啟用吸引著科研創新人員的入駐。

/

耐鹽鹼植物育種平台

總書記在視察東營時,同農業技術人員進行了親切交流,他說:“論文寫在大地上,你們這件事做得很好。”這句話,是給科研人員的“強心針”。農高區更加注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努力打造科學家、工程師和職業人才配置合理、根深葉茂的“人才集團軍”。

省黃三角農高區將與高等院校溝通協調形成制度,把專家雙聘制、業績互認制和雙薪制等政策落到實處,讓專家來得放心、干得安心﹔與全國各大院校等合作,把培養農業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課堂,搬到農高區的平台、企業和農田,建立職業人才“帶徒弟”的培養模式,在培養、引導“00后”做新時代農民上破題起步,培養職業農民﹔做實產學研結合,建立社交平台和撮合機制,從中試環節把企業家引入項目、引入試驗場景,使專家和企業家在試驗中相識相知,最終成為志同道合的創新創業戰友。

674名科研人員匯聚在這片鹽鹼地上,積蓄能量。將來,會有更多“高精尖”人才在這裡揮發汗水,實現夢想。

倉廩實,天下安。獨特的鹽鹼地賦予了黃河尾閭新的動力,科研成果正在這裡孕育,黃三角奇跡在此接連發生。

豐收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我們必須扛牢鹽鹼地綜合利用大旗,聚焦特色種業等主導產業,發揮產業聯動效應,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鹽鹼地特色產業集群。”省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看向那片試驗田,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

“論文寫在大地上,你們這件事做得很好。”“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言猶在耳,不到一年的時間,這片土地接連傳來技術突破、豐產豐收的好消息。

科創人員在試驗田裡辛勤勞作,在科研平台上思索與考量,使這片土地被寄予孵化變遷的希望。這是他們的目標:以創建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並盡快發揮支撐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為首要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搭建平台、團隊建設、項目爭取和打造應用場景等方面入手,提升省黃三角農高區資源的聚合力、發展的創造力,奮力在發展鹽鹼地農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努力建設國內唯一的鹽鹼地農業科技創新“平台集群”。

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以腳踏實地的耕耘、埋頭苦干的奉獻,匯聚起磅礡力量,書寫新時代的“詩意田園夢”,在新征程上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文/張振 圖/田雨)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魯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魯 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 艾力更·依明巴海 李干杰參加 6月12日至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魯,就實施科學技術普及法情況開展實地檢查。 在魯期間,艾力更·依明巴海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干杰就科普法實施和科技創新交換意見。…
李干杰在德州樂陵市調研“三夏”生產工作時強調 全力抓好“三夏”生產 確保糧食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李干杰在德州樂陵市調研“三夏”生產工作時強調 全力抓好“三夏”生產 確保糧食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6月13日,省委書記李干杰在德州樂陵市調研小麥夏收等“三夏”生產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扛牢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責任,全力抓好“三夏”生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六月盛夏,山東省“三夏”生產正自南向北、自西向東有序開展。…
牢記囑托走在前 勇擔使命開新局 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而努力奮斗
  牢記囑托走在前 勇擔使命開新局 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而努力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5月28日) 李干杰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是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山東省委人才座談會召開
  今天(6月9日)下午,省委人才座談會在濟南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聚焦強化人才引育創新、更好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等,聽取院士專家意見建議,深入研究加快人才強省建設相關舉措。…
76名!山東省選舉產生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
  山東省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嚴格按照黨章和黨中央關於做好代表選舉工作的要求選舉產生的。在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推薦提名和代表正式選舉過程中,堅持標准條件,嚴格組織把關,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