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科技學院| 王瑞春:跨越山海同奔赴 不負熱愛再出發

編者按:櫛風沐雨,一路高歌。三十余載同心同向,春華秋實筑夢前行。在高質量內涵發展的路上,濰科始終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堅定不移向全國應用型特色知名高校邁進。知來路以鑒今,明當下以致遠,三十八年發展中,濰科在一代代先行者知道行道、貢獻奉獻下,已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石。未來前行的路上,在一支開拓奮進、德才兼備、勇毅前行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加持下,“青春”濰科也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寫好新時代辦人民滿意大學的奮斗答卷。讓我們共同見証濰科校園裡同心筑夢的強師風採。
人物檔案:王瑞春,男,1975年4月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沈陽工業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會員。現為濰坊科技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教授,主講《工程材料與熱加工》《材料工程導論》等課程。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王瑞春院長作為濰坊科技學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是濰科若干名師優秀代表。入職以來,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無論負責哪項工作,王院長始終全力以赴、盡職盡責、扎扎實實高質量完成,用行動詮釋了濰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到濰科以前,王瑞春教授在沈陽工業大學工作。2019年3月份的一天,機緣巧合下,他與濰科兩位校領導有了在沈陽的初次會面。經過交流、溝通,濰科人和煦待人的態度和誠摯友善的風格,給王瑞春教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王瑞春教授對濰科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萌生了到濰坊科技學院這所年輕,充滿激情的高校實地觀摩學習的想法。
同年4月,他應邀到濰坊科技學院考察,受到學校多位領導的親切接見,他真切感受到了濰科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和迅速發展的蓬勃活力,也堅定了來濰科尋求發展、共同進步的決心。面對原單位的熱情挽留,王瑞春教授反復思量,最終內心對崇高事業的追求讓他選擇了到更富挑戰性的濰科工作。盡管初期出現了一些阻礙和困難,但這絲毫不影響王瑞春教授對到濰科的堅定決心,2019年7月,他正式入職濰坊科技學院,成為濰科一員。
集智攻關,學科建設呈現新氣象
王瑞春教授在工作中,時常提醒自己,要清醒、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職責,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教學中的困難,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這是王教授長期堅持而形成的工作習慣。他時常談及,隻有清楚了自己肩上的職責,並勇於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麼工作就由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且能享受到工作樂趣,獲得成功的快樂。
從教以來,王瑞春教授始終堅持勇擔責任、積極進取,不斷提升個人職業素養,教學工作成績突出。他曾獨立承擔過10余門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多種實踐教學工作,主持或參與各級教改項目7項,獲得各級教學成果獎勵5項﹔指導學生獲得各級科技大賽獎勵5項、獲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2項。在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方面,全面負責專業本科教學的管理工作,主持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項,參與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建設項目2項﹔曾作為專業建設負責人,積極組織開展專業評估與專業認証工作,帶領所在專業分別於2014年和2017年兩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証。
2019年進入濰坊科技學院工作以來,主持獲批校級重點教改項目1項,獲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專業1個,參與獲批省民辦高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2項,獲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教學成果獎勵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勵1項,指導本科畢業設計7人次並獲優秀畢業設計論文2次,2020年獲得濰坊科技學院教學名師榮譽稱號。同時,作為二級學院的主要領導,王瑞春教授帶頭示范,十分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實履行了學校“三包靠+”幫扶制度,通過心理談話、圖書贈送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政治思想意識,鍛煉刻苦鑽研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良好發展。
示范引領,潛心科研無止境
教學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科研則是一所大學的強校之本。對於今天的高校,單純傳授或者傳播知識已很難滿足個人發展與教學現實的需求。堅持從事學術研究,才能讓教師有能力獲得並與學生交流最新知識。做研究型教師,方能更好地選取講課內容,才能以更適當的方式把知識傳播給學生。畢淑敏說過,“在金字塔的最高點,屹立著自我價值的體現和追求。什麼是自我價值的最高體現——那就是充滿了創造性的勞動。”而科研,是最具創造性的勞動。
作為二級學院院長,王瑞春教授帶頭搞科研,很好地發揮了“領頭雁”的引領作用。他主持或參與省教育廳《強電場處理對AZ系鎂合金組織和性能的作用機理研究》等10多項科研項目,在MSE-A、JMST等學術期刊發表《A branched material based on biomimetic design: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of nickel materials with fractal structure》等20余篇學術論文,被SCI、EI等檢索收錄7篇,獲發明專利1項,獲省級科技獎勵1項,指導培養研究生5人。進入濰科以來,作為負責人累計獲批《先進鈦合金多尺度3D 打印金屬粉末制備技術研究》等校級科研項目3項,立項《高熵合金粉末SLM成形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等橫向課題2項,參與獲批濰坊市輕質材料先進制備及成型重點實驗室1個,獲批濰坊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壽光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走訪地方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工作10余次,舉辦工程教育專題講座2次。
管理有方,埋頭躬耕修身篤行
2020年8月,通過競爭上崗,王瑞春教授出任新成立的智能制造學院院長一職。擔任院長以來,他帶領全體師生弘揚“奮力攀登,勇爭一流”精神,切實開展“守師德、守紀律、守底線、爭一流”活動,積極推動二級學院自主辦學進程與管理質量提升,在全院教師共同努力下,智能制造學院各方面工作不斷進步,成績明顯,2020年度校內院系綜合評比排名第一。
隊伍建設工作持續加強。智能制造學院引進專業方向帶頭人1名,引進青年博士教師4名,“雙師”素質型教師的比例達到80%﹔現有專任教師96人,副教授以上職稱29人,達到教師總數的31%,博士(含在讀)29人,約佔教師總數30%,2人獲濰坊市立德樹人標兵稱號,3名老師獲骨干教師優質課稱號,1人獲教改能手稱號,2人獲雙十佳教師稱號,1人獲2020年度校級教學名師榮譽稱號,獲校級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3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1人,獲校級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二等獎1項,5名教師的思政案例被評為校級優秀案例。
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先后獲批省級教改項目2項,立項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5項,獲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4項,獲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批校級一流課程建設3門,省級一流課程建設2門,校級在線課程資源3項。打造《先進成圖》工作室,2021年度參加先進成圖大賽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10項,團體二等獎1項。
積極開啟“以課程促競賽,以競賽促就業”,打造“課賽結合”學科競賽新模式。王院長帶領本院老師們動員發動全院本科生全員參與第19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第11屆藍橋杯全國軟件、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2020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山東賽區、大學生科技節等重點賽事,共有186人次獲獎,獲各級科技競賽獎勵79項,其中取得國家二等獎2項,國家三等獎4項,省級一等獎22項,省級二等獎20項,省級三等獎20項。在“中國移動杯”濰坊科技學院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最佳創意獎”和“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獲1項金獎、4項銀獎、3項銅獎。
追求永無止境,奮斗永無窮期。從沈陽到壽光,從沈陽工業大學到濰坊科技學院,兩地兩校,王瑞春教授始終沒有停下奔跑的腳步。命運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越努力,越幸運。在以后教學科研工作中,站在新的起點,站位新的層次,保持新的姿態,王瑞春院長帶領智能制造學院師生必將展現新的風貌,書寫新的記錄,創造新的成績,與年輕濰科共成長!
來源:濰坊科技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民革山東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
- 民革山東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 萬鄂湘致賀信 鄭建邦李干杰致賀詞 葛慧君出席 5月9日上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山東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濟南開幕。大會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並規劃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選舉新一屆的民革省委會,選舉出席民革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山東代表。…
- 李干杰在菏澤調研時強調 狠抓質量安全工作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5月7日,省委書記李干杰在菏澤市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狠抓質量安全工作,切實守牢安全底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位於黃河灘區內,是就近淤筑村台建設的灘區搬遷社區。…
- 山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會議召開 周乃翔出席並講話
- 5月9日下午,在收看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后,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落實省委部署要求,分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對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出席會議並講話,王書堅、范華平出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