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連載|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兒

務本為懷︱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兒(21)

2021年08月25日21:47 | 來源:東岳客
小字號
原標題:務本為懷︱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兒(21)

左公的家教家風堪稱后世楷模

左宗棠疼愛兒子,但卻不希望他們做官,對能否考上科舉也不在意。相反,他多次告誡兒子:吾生平志在務本,耕讀而外,別無所尚﹔三試禮部,既無意仕進,時值危亂,乃以戎幕起家。以不求聞達之人,后來作了一番事業,封侯拜相,取得了極高的榮譽地位,“此豈天下擬議所能到?此生夢想所能期?子孫能學吾之耕讀為業,務本為懷,吾心慰矣。”

他認為自己的遭遇只是一種奇跡,是時勢造就。而封建官場中的黑暗一言難盡,想要在官場站住,就必須作違心的事,說違心的話,官場中諂上驕下,勾心斗角,卑鄙無恥的事應有盡有,他實不願兒孫們再陷進去﹔他告訴周太夫人說:“霖兒(孝威)兄弟總是讀書家居為是,斷不可令作官,致自尋苦惱。”給孝威的信也說:“我生平於仕宦一事最無系戀愛慕之意,亦不以仕宦望子弟。”

他對兒子們都很了解,父親性格“孤梗剛直”,兒子們也差不多,都不是當官的料,而且天分也都不太高。長子孝威書讀得較好,也很孝順,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但27歲就病逝了。二子、三子和四子都隻考上秀才。

左宗棠遺留的家風,除了“斷不可令作官”,還要求子孫有真才實學,能自力更生,勤儉度日,忠厚做人,決不能依仗父輩的權勢作威作福,或憑借留下的遺產坐享其成。他和林則徐一樣,持這樣的非同一般的見識:

如果子孫有出息,他們不需要你留遺產﹔假如子孫沒有出息,留下遺產對他們也沒有好處。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走極端,不給后代絲毫的物質基礎,而是要適度,把握分寸。可以這麼說,以他的地位官爵,留給子孫的實在是夠少的了。他在去世前9年就立下了分配遺產的遺囑,寫信告知二子孝寬說:

吾積世寒素,近乃稱巨室。雖屢申儆不可沾染世宦積習,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樽節之勢。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大約廉余擬作五分,以一為爵田,余作四分均給爾輩,已與勛、同言之,每分不過五千兩也。爵田以授宗子襲爵者,凡公用均於此取之。

兩年后(光緒四年),又再次向幾位兒子說明:“爾等四分,各以五千金為度。”

左宗棠在家書中告誡兒子:“享受不可豐,恐先世所貽余福至吾身而折耳。”“先世所貽余福”,是指左家世代積德行善、利人不利己的家風。   

后來左宗棠位高權重,更是不遺余力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曾經在一家書中說:“自入關隴以來,首以賑撫為急,總不欲令吾目中見一餓斃之人吾耳中聞一餓斃之事也。”左宗棠在家書中提到的“助賑之事”,就有六十六處之多。

據民國史家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一書中記載:

“他得意后,依舊樂於幫助親族,幫助師友,幫助屬僚,幫助地方義舉。這樣,就常揮霍掉廉俸所入的百分之九十五。”

左宗棠於咸豐十二年(1862年)任浙江巡撫,以后歷任總督、欽差大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前后20余年,不說那些“例規”和“允許”的收納,單是養廉金每年就有二三萬兩銀子,每年他隻留給家中二三百兩作為家用,如果將余錢積存起來,至少也有四五十萬兩,但他從不積錢,只是隨手散去。他早作好准備,隻留下2萬兩銀子給子孫,每個兒子5000兩,他認為足夠了,兒孫們應自己努力,不要依靠祖宗。生活艱苦些,才能成才。

他有—句名言:“惟崇儉乃可廣惠。”他不僅教導子弟儉朴度日,自己也過著儉朴的生活。當了督撫以后,仍然是“非宴客不用海菜,窮冬猶衣緼袍”。據說,現在辦公室人員用的套袖,就是他的發明。他多年親自書寫奏疏信件,確是常用布袖套保護衣袖的。他的門人王家璧(孝鳳)的衣袖也經常壞,見到文襄公著套袖后,很有啟發,也仿效起來。寫信給他說:“璧時見客,亦衣袖露兩肘,蓋苦肘常據案,袖著處洞然。昨天營中見我師治軍書,著布護袖,歸而仿為之,因號‘宮保袖’。擬賦一詩,比之周公舄、夫子袂、諸葛巾、李西平繡帽,以彰勤邦儉家之美德,為后世法式,且藉以解嘲焉。”王家璧為此寫了首《宮保袖歌》。

他寫后隨即送給左宗棠。左宗棠也很幽默,說讀之不禁為之起舞,而屢舞又因衣袖破便露出肘了,不知你的衣服好不好?回信的全文是:

“奉讀大著《宮保袖》一首,興會飆舉,為方袍幅巾大增聲價,讀之不禁為之起舞。乃一舞而袖長,屢舞而肘見,不如先生之袂良矣,其將斂手以退乎?愚弟宗棠頓首。”

“宮保袖”因而出了名,人們都知道左宗棠生活儉朴。留錢干什麼用呢?為多做好事,如救濟災民和窮苦無告者,幫助清寒知識分子,以及公益的事:修蘭州城牆,辦書局、書院,資助西征軍糧餉,購買羊種扶貧,將南方菜種、桑秧等移植西北等等。他還按時接濟貧苦族人和外家(周夫人娘家)子弟,並在左家塅辦義倉、義學。他指示家人說:

“族眾貧苦患難殘廢者,無論何人,皆宜隨時酌給錢米寒衣,無俾凍餓。”“凡我五服之內兄弟貧苦者,生前酒肉藥餌,身后衣衿棺木,均應由我分給。”

周夫人娘家以前富有,后來中落。左宗棠每想起從前貧寒時贅居周家,總不免有惻然之心,因此經常周濟內侄們。這些就是“崇儉乃可廣惠”之意,就這樣“廣惠”,他的幾個養廉金自然所剩無幾了。

他對族中子侄們給以幫助,隻止於救濟危困。有許多族人,也有女婿、侄兒等,看到他作了大官,紛紛不遠千裡來找他謀個一官半職,他對此則一概拒絕,遣送回家,每人還得送給路費十余兩至四五十兩不等,根據家庭情況和本人態度來定。這麼多一批一批親族來找他,不僅花了他不少錢,也使他大為操心。他不禁感嘆說:“我年七十矣,從未得子侄之力,亦並不以此望諸子侄。乃子侄必欲累我,一累不已,乃至於再,何耶?”

來找左宗棠有所請托的,不僅是族人、親友,還有同鄉、世誼、部下等等。有些人還帶來禮物,現代謂之“走后門”。左宗棠對重禮一概不收,因為顯然是賄賂。傳說一個故事:一次有一位下屬來拜望他,臨走留下了一壇子泡菜作為小禮,左宗棠見禮物不貴重,也就收了。客人走后,家人打開壇子一看,原來是一壇金子。左宗棠立即命人將來客追回,將“禮物”退回,還批評了一番。看來,現在向當權者送禮、行賄,方式五花八門,在香煙盒中裝錢,在古玩中藏金等手段,都曾“師法古人”,並頗多創新。  

西安碑林保存的左宗棠楷書“天地正氣”碑刻

又有一次胡雪岩從上海送給他一份禮物,其中有一架金座珊瑚頂和兩支人參,他將這兩件貴重禮品退還給他,隻收了一些食品,自己也還報一些甘肅土產。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常說:“不欲以一絲一粟自污素節。”一生廉潔,經手西征軍餉達幾千萬兩銀以上,即使是按官場例規,他可享受的一些補貼,也—概不受,大多是送與災民。

他不僅不要錢,不收藏珠寶異物,也不收集古籍字畫。曾國藩曾記下他的話說:“凡人貴從吃苦中來。”“收積銀錢財物,固無益於子孫﹔即收積書籍字畫,亦未必不為子孫之累。”曾國藩在日記中贊嘆說:“多見道之語。”(至理名言)左宗棠還說過:“吾本無珍異之物。”他的四個兒子都沒有珍寶異物,也沒有名貴字畫。據三房曾孫左景伊先生回憶:

“我少年時有一次偶然翻檢父親遺下的一束字畫,大多是朋友饋贈,其中有一幅署名文徵明的畫,我告知母親是幅名畫,母親說,那是父親買的,后來發現是件贗品。伯父們的家裡也沒有聽說有什麼名人字畫或古董。”

“祖父分得了五千兩銀子,置辦了些田房產。幾位姑母出嫁,又花掉了一些,所剩無幾。父親一直在外工作,每月有薪俸100余元,勉強可以養活我們。他不用家產田房租錢,家產由伯父掌管。”

“父親去世后,遺下母親和我們兄弟姊妹一大攤子,就全靠微薄的田、房租生活,景況也十分窘困了。我們分了家,祖母、伯父、母親每人一份。母親每年可收200石租谷,合四五百元,另外長沙城中有幾所小房子,每月共收房租二三十元,全年總共收入約八九百元,我們有10個兄弟姊妹,母親是開明的人,讓我們兩個兄弟、八個姊妹全都上學。我們回到長沙以后的那幾年兄弟姊妹上小、中、大學的都有,每年學費就是一筆大數目。家中盡管收入不多,但排場仍是要維持的。左家情況也不都一樣,有幾房會經營些,有幾位伯母帶來了豐厚的妝奩,境遇就好些或好得多。但據我觀察,多數都是不很富裕的。伯父們大都死得過早,堂兄弟們都在外辛勞奔波,當教師、醫生、工程技術人員的都有,也有賦閑在家的。沒有出什麼大官、大軍人,或商賈富豪,大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這也符合文襄公所望於子弟的吧!”

左宗棠自己立身行事與教育后代說過許多經典的話,其中有幅題於江蘇錫梅園的對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就平處住,向寬處行。

“發上等願”和“擇高處立”,就是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

左宗棠自寫志向對聯

“結中等緣”和“就平處住”,就是要腳踏實地積極穩妥。不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過后,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敗,不如緩得。盈極必衰,不如取中庸而守常。

“享下等福”和“向寬處行”,就是要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時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這也正如諸葛亮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自詡為“今亮”的左宗棠頗贊賞先賢箴言。

左宗棠手書

這副對聯最關鍵的思想內涵,是在矛盾中求得平衡,在前進中把握平衡。

《紫薇斗數》中說:吉神太露起爭奪之風,有勢用盡,有福享盡,乃未懂收藏之道。

《易經》有言:事不做盡,勢不用盡,話不說盡,福不享盡,凡事在不盡處,意味最長。

佛理:發上等願,心存濟世,乃大貴之內命相﹔結中等緣,乃太過熱心不妥,太過則熱病叢生,太冷則枯木寒岩﹔享下等福,乃惜福之義。

可見,左宗棠的這幅對聯是汲取了古代經典和佛理概括出來的精辟之語。


作者簡介

陳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寧波人。原海軍大連政治學院專業技術四級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遼寧傳記文學學會理事,大連市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頒獎會上,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合影

已出版專著、作品36部,逾1200萬字,還有多部待出。已出版的有《“重慶”艦舉義紀實》《海疆英魂》等四部中華名艦系列,《杞憂集》等三本雜文,《朱可夫兵法》等兩部軍事謀略論著,《古今海戰》等七本海洋科普讀物,《古今海戰》獲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滄桑旅順口》等五部紀實文學,《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蘇東坡大傳》等六部人物傳記。2013年6月,《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獲五年一評的第四屆中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頒獎詞曰:“古稀之年的陳明福,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充沛的激情,歷時六載,尋著晚清名將、中興名臣左宗棠的足跡遍訪關內塞外、天山南北、萬裡海疆,查閱搜集了數千萬字的史料和不少趣聞軼事。作品氣勢恢弘,文筆流暢,敘事生動,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鮮明的人物性格,展現了這位民族英雄傳奇的人生歷程,填補了百余年來在左宗棠傳記寫作中的缺憾和不足,並對有關左宗棠的種種爭議,亦力求給予客觀公允的評價。”2012年被評選為大連市文藝界“十位有影響的人物”。2018年8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徐錦庚著的40萬字長篇報告文學《大器晚成》,《人民日報》9月7日副刊發表《以沉雄之筆寫崢嶸歲月》1700字的評論文章,《浙江日報》也發了張宏圖的評論。《現代金報》發表張登貴《一部書,兩個人》的評述,《寧波日報》《衢州日報》等轉載。結語是:中國,太需要這樣有品格的知識分子了!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劉家義在菏澤調研黃河灘區遷建工作
  劉家義在菏澤調研黃河灘區遷建工作時強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確保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8月23日至24日,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菏澤市,就黃河灘區遷建和灘區產業發展進行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抓好灘區遷建后續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召開會議
  省生態環境委員會召開會議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8月22日下午,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聽取有關情況匯報,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書記、省生態環境委員會主任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李干杰、王書堅、劉強、曾贊榮和委員會委員出席。…
山東舉辦“對話商協會·齊魯之約”活動
  人民網濟南8月20日電(談媛)20日上午,山東省委省政府舉辦“對話商協會·齊魯之約”活動,以新格局、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與廣大商協會成員雲端相見,商談合作,共謀發展。 此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在濟南設主會場,山東16市和山東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設分會場。…
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更好踐行初心使命 8月20日下午,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主題,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交流討論。 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學習並講話,李干杰、付志方和中心組成員等參加學習。…
劉家義在省委網信辦調研
  劉家義在省委網信辦調研時強調 壯大主流輿論推進綜合治理守牢安全底線 8月19日下午,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省委網信辦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全省網信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始終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不移推進治亂淨網、強基固本,堅決守牢網絡安全底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