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要闻

讲述山东海洋故事——孙永军:让海产品住上“立体楼”,把论文写在大海上

2025年11月16日10:26 |
小字号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海岸线占到全国近六分之一的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都在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齐鲁海洋工作者的奋斗身影。近期,山东省海洋局与大众日报联合推出专题采访《讲述山东海洋故事》第二期,聚焦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和海洋人物、团队,讲述山东海洋故事。本期采访嘉宾为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孙永军。

自1996年以来,孙永军在海参养殖道路上不断研究探索,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他首创的“海参海蜇立体生态混养技术”,将水体利用率提高30%,破解传统养殖效益难题;培育的耐高温、抗病害新品种,使海参成活率提升5%、壁体增厚20%;参与制定了2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行业从粗放养殖向标准化、高品质转型。先后主持参与省级以上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2项。技术累计创造效益超10亿元,培养出近千名专业人才,为“蓝色粮仓”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支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全国食品科技领军人才、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第九届卓越工程师、齐鲁工匠等荣誉称号。

深秋的威海湾畔,海浪轻拍着近岸的生态养殖区,水下的万亩海洋牧场正孕育着勃勃生机。这里,是孙永军深耕近30年的“战场”。从一线养殖技术员到行业领军人才,他以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啃下一个个海洋养殖“硬骨头”,把一篇篇“论文”书写在这片碧海银滩之上。

1996年,刚加入好当家集团的孙永军,每天都在养殖塘边观察记录。彼时,传统海参养殖模式面临着水体利用率低、效益难提升的“天花板”——单一品种养殖不仅浪费海洋空间,还易引发生态失衡。“能不能像建‘大楼’一样,让不同海产品在立体空间里共生共养?”这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为验证设想,孙永军带领团队开启了“破冰之旅”。寒冬腊月,他穿着厚重的潜水服,一次次潜入五六米深的冰冷海底取样;实验室里,他们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着显微镜分析水质、研究生物习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试验,孙永军团队在业内首创“海参海蜇立体生态混养技术”“海参对虾立体生态混养技术”。这两套模式通过模拟海洋自然食物链,让海参、海蜇、对虾在同一水体中各居其位、互补共生,不仅使水体利用率提高30%,每年还为企业增加效益数千万元。截至目前,两项技术已在全国推广12万亩,累计新增效益近5亿元,成功打破了行业发展瓶颈。

在孙永军看来,“育种是海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好品种,再先进的养殖技术也难有大作为。”2006年,他主动扛起育种攻关的大旗,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育苗池,开启了长达14年的“耐力赛”。海参育种周期长、难度大,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需要经过四代以上的持续选育。为寻找耐温高产的刺参亲本,孙永军和团队踏遍了我国沿海各地,为后续突破奠定基础。

六年如一日扎根育苗池,他们完成了种质资源收集、亲本筛选等关键工作;又经过八年持续选育,2017年,耐高温、抗病害的海参新品种终于问世,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随后,团队又培育出“崆峒岛1号”和“鲁海1号”两个国审新品种,使海参成活率提升5%、壁体增厚20%、加工出成率提高8%,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亿元。这些新品种的推广,让山东海参在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了优势地位。

解决了养殖环节的难题,孙永军又将目光投向了海参加工领域。“鲜海参体内含有自溶酶,捕捞后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化掉,传统加工只能做成干海参,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2004年,他联合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攻关,成功开发出全国第一枚即食鲜海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让海参从“干货”变成了“即食美味”。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海参的健康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孙永军又与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院士团队合作,深入解析海参营养成分,研发出海参口服液、海参粘多糖颗粒、海参胶囊等一系列精深加工产品。2021年,“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动山东海参加工产业迈向高端化。

如今,孙永军正带领团队攻关“海参加工副产物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我国年产海参加工副产物超10万吨,多被当作废弃物处理。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宝贝”转化为高活性功能食品原料。“海参漂烫液、海参肠里富含多糖、多肽,通过技术创新把它们利用起来,既能减少污染,又能降低高端食品成本,一举多得。”孙永军说。

工作近30年,孙永军不仅实现了个人成长,更用技术为行业和区域发展赋能。他主持参与省级以上项目14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2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9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7项;通过技术推广站和培训,服务4000余户养殖户,带动2200余人就业,稳定农户收入4000万元,培养出近千名专业人才。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将继续扎根这片蓝海,为筑牢‘海上粮仓’贡献力量。”孙永军表示,未来,他将聚焦海参加工“延链、提质、赋能”三大方向,推动加工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研发海参肽保健品、活性成分护肤品,推进“养殖—加工—废弃物利用”闭环模式;制定全流程加工标准,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质量追溯,让“山东海参”更具市场竞争力;建立技术推广中心,推动“加工企业+养殖基地+电商平台”合作,带动产业协同发展,为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责编:贾晓宇、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