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市县种植散户粮食烘干难

连绵多日的阴雨天气,给山东秋收带来严峻挑战。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求助称,联系粮食烘干点,没有找到可以给烘干的,客服说,有的烘干点天然气没有接好。
眼下,山东各地抢收抢烘,面临哪些难题?记者就聊城市高唐县网友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高唐县13个烘干点截图。
14日,记者找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三秋”期间全省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的通知》,下载“粮食烘干服务点统计表”,并联系了高唐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咨询了13个烘干点的联系方式。随后,记者拨打了13个烘干服务点的电话,有3个服务点没有接听电话, 1个点正在抢修,其他大多数烘干点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烘干成本比较高,不接收散户烘干,只有1个点表示可以接收散户的烘干服务,并且不用排队。
杨屯镇张大屯街粮丰粮食收购点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收购不加工,玉米棒子一斤价格在0.4—0.5元,具体价格得根据淋雨情况而定。
高唐县鼎晟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说,一次要装满2万斤,需要几户凑,因为各家粮食湿度不同、质量不同、品相不一样,混在一起烘干后不好分,他建议散户可以考虑直接卖。
李文瑞烘干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烘干塔需要装满10万斤玉米才可以启动,他们服务的基本都是种粮大户,而且目前比较忙,需要排到15天后,烘干单价是一毛二三。
那么山东其他地区是什么情况呢?
记者17日又致电滨州无棣、临沂莒南、济南济阳等地的烘干点,各点位均表示烘干设备已经24小时全力运转,种粮大户甚至睡在烘干点排队等候,不接收散户烘干,但可以收购他们手中的玉米鲜棒。
滨州博兴县一位玉米种植户表示:“烘干服务点很多都被大户承包了,种植小户无法烘干。偏远村镇由于运输不便,很多农户都无法将玉米送到烘干点,只能临时堆放或搭棚通风,造成霉变率上升。”
济南市济阳区的一位网友表示,村里没有人去烘干:“种粮食本身利润就很低,烘干还要走老远运到镇上排队,不划算。”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关于“三秋”通知截图。
散户烘干难,大多自己储存或者售卖,有的甚至有霉变可能。对于这种情况,山东的政府部门如何应对?
10月15日,记者致电聊城市高唐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中心负责人连日来带队在各个乡镇督导或指导,一直行走在田间地头,协调烘干事宜,建议有烘干需要的农户结伴合作,集中将玉米送到烘干点进行烘干。
10月20日上午9时,记者分两轮再次致电高唐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
第一轮电话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散户的不是不给烘,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烘干点都能烘,但散户要凑在一起烘干,比如200吨的烘干塔,可能需要等一天才能凑够量。
第二轮电话中,一位姜姓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天然气的烘干点是“煤改气”没有完善的,突然一下雨,措手不及,现在抓紧启动,正在施工中,通气后会在官方网站公布;烘干点24小时不间断地持续作业,凑满塔才能烘是极个别的,现在需要烘干的很多,几乎不用等,另外散户不用排队,来了就能烘,可以和大户掺在一起烘干。
临沂市莒南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说,针对散户不愿意烘干的问题,要求烘干点和收储点“来者不拒”,采取“以干换湿”的方式收购,可以收取折旧费。
“小农户大多不愿意烘干,有太多的顾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民觉得烘干成本高,不愿意去,还有老百姓还不舍得卖。对此,各个部门都在想办法,镇村都行动起来,并推出了应对举措,把村里的文化广场、文化实践中心、学校操场、办公大院、仓储等都腾出来供老百姓晾晒。
“各地公布了烘干服务点,政府应该及时进行政策指导。”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丁照华表示,对散户烘干难问题,第一种方式,对买卖玉米鲜棒的行为要引导,把道理给农户说透,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本着自愿的原则买卖;第二种方式,科学测量玉米的含水量、出籽率,然后统一烘干后再分。
据记者了解,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镇党委书记苏东润告诉记者,全镇现有8个烘干点,单价是0.07—0.10元,每天烘干能力在2000吨以上,而且近期又新进了10台移动式烘干机,能开到田间地头,以满足老百姓的现场烘干需要。各个烘干点也是敞开式收购分散户手中的玉米,单价是0.45—0.5元(玉米鲜棒),为农民群众降低市场风险,为颗粒归仓提供多种选择。
后续散户粮食烘干服务解决进展,记者将跟踪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