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

“三荤三素一碗汤” 微山湖上蟹正香

人民网记者 公雪
2025年10月18日08:44 |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小字号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微山湖迎来了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大闸蟹丰收季。当初秋的晨光穿透湖面薄雾,微山县高楼乡的蟹农们早已在蟹塘中忙碌起来,一笼笼青壳白肚、膏肥黄满的大闸蟹正被熟练地捞起,准备送往全国各地。经过夏季的滋养与最后一次蜕壳,此时的大闸蟹已完全成熟,壳硬肉紧,膏脂丰腴,正是品尝的黄金时节。

“听这声音,壳硬肉实,一敲就知道是上好货色,”在微山县大闸蟹交易中心,总经理刘培苇一边检查刚出水的螃蟹,一边介绍道。“农历八九月是大闸蟹最肥美的时候,蟹黄饱满,蟹肉鲜甜,口感达到了巅峰。不同于七八月上市的‘六月黄’——那是未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童子蟹’,如今这批蟹已完成全部生长周期,膏黄结成块,肉质也更加紧实有弹性。”近年来,市场对大闸蟹的需求持续升温,微山湖蟹凭借其优良品质,迅速成为消费者餐桌上备受青睐的时令佳肴。

刚刚捕捞上岸的新鲜螃蟹。微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刚刚捕捞上岸的新鲜螃蟹。微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刘培苇身后,永胜河蟹交易批发市场内一片火热。水产经营户们动作麻利地将符合规格的活蟹分拣、捆扎、装箱,再借助冰瓶、吸水树脂等冷链技术,为这批“湖中鲜”搭建起全程保鲜的运输通道。一批批包装整齐的螃蟹即将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甚至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我今年承包了200多亩水域,目前优质塘口的亩产可以达到300斤以上。这几天交易中心日均收货量接近6000斤,仍然供不应求,”谈到收成,刘培苇脸上难掩喜悦。

微山湖大闸蟹的优良品质,离不开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模式。多年来,微山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湖泊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目前,微山湖优良水体比例稳定在100%,湖底平坦、水草丰茂,为大闸蟹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在养殖技术上,当地推广“三池两坝”生态养殖系统,实施蟹鱼、蟹虾混养等模式,既净化水质,也提升蟹群活力。投喂方面则讲究“三荤三素一碗汤”——以鱼虾、田螺为“荤”,大豆、玉米、水草为“素”,再搭配微山湖优质湖水,确保蟹体营养全面、健康肥壮。“养蟹先养水,蟹大小看水草”不仅是当地蟹农的口头禅,更是他们多年来养殖智慧的凝结。

如今,这些凝聚着生态与科技的大闸蟹,正借助多元化渠道走向全国。在微山湖畔,传统捕捞与现代销售方式交织出一幅生动的“蟹”逅图景。韩庄湾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的直播间里,人气丝毫不逊于线下的批发市场。主播一边展示刚蒸熟的大闸蟹,一边介绍:“咱们的蟹都是现捕现发,保证大家吃到最新鲜的!”弹幕中“膏真满”“已下单”等留言不断刷屏。身后的智能云仓里,自动化分拣、打包设备高效运转,贴满各地标签的快递箱很快堆成小山。

工作人员根据螃蟹的等级进行分拣、包装。微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工作人员根据螃蟹的等级进行分拣、包装。微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几年我们不仅升级了智能增氧、自动投饵系统,也在宣传上不断创新,尤其是通过电商直播吸引了不少新客户,”养殖基地负责人张贤明说道。从埋头养蟹到直面消费者,他深切感受到数字化销售为传统农业带来的活力。

随着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如何让大闸蟹的“一时之鲜”转化为“四季之味”,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课题。在高楼乡,醉蟹加工车间里正飘出阵阵酒香。“生腌醉蟹是我们今年的主打产品,市场反响很好,预计年产值能突破1000万元,”被称为“蟹二代”的历广营介绍道。该加工项目整合了清洗、蒸煮、腌制、包装全流程生产线,并依托顺丰冷链实现“后端锁鲜”。从湖中到盘中,从时令美味到常年供应,微山湖大闸蟹正在完成一场从传统到现代、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商品的华丽转身。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微山湖蟹农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时节。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展,微山湖大闸蟹不仅成为地方经济的金字招牌,更化身为一枚飘香的名片,将湖区的生态之美与匠心之味传递到千家万户。

(责编:陈秋童、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