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一城山色·泉城绿道”绘就泉城幸福底色

近日,千佛山—佛慧山无障碍绿道正式启用,这条总长2.2公里的绿道和佛慧山生态廊桥一起串联起千佛山、佛慧山、龙洞三大景区,更以“全龄友好、绿色生态、文化融合”为主题,成为济南城市绿道网络建设中又一闪亮名片。
千佛山—佛慧山无障碍绿道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聚焦“城市因园林更美好、生活因园林更幸福”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心编织起一张连山接水、串园融城、文脉传承、畅达互联的绿道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绿道1376公里,万人均拥有绿道长度2公里,远超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2公里的标准。今年,“山东省济南市‘一城山色’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泉城市民的生活新常态。
生态之道
让青山绿水串珠成链
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穿于绿道规划建设全过程。
依托济南“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自然禀赋,科学规划“天下第一泉道、一城山色绿道、千年乐水环道、百里黄河绿道、醉美南山绿道、齐鲁人文古道、都市活力林道”七大特色市域绿道体系。在山林绿道建设中,践行低碳节约的生态修复理念,对原有防火车行道进行升级改造为一级绿道,将林间小径整合优化为二级绿道,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全长100公里的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便是典范,它贯通千佛山、佛慧山、金鸡岭等四大景区,串联起十一座山体,被评为“山东省最美绿道”。深秋时节,沿途黄栌与五角枫层林尽染,野菊花、格桑花竞相绽放,市民漫步其间,既能感受“鸟鸣山更幽”的诗意,又能偶遇林间嬉戏的松鼠,成为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天然氧吧”。目前,全市已建成山林绿道338公里,“一城山色”的特色风貌愈发鲜明。
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
滨水绿道建设则以“由泉生河,由河成湖”的自然脉络为依托,打造了一批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全长48公里的小清河绿道,自西向东串联起睦里桃源、济泺风情等六大风貌带,通过自然驳岸、亲水平台和杉林栈道的设计,让市民充分感受“水岸相容”的惬意。大辛河滨水绿道同样独具特色,它以自然湿地为基础,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营造出优美的水乡景观。市民在绿道漫步,可近距离观赏水鸟栖息,感受湿地生态的独特魅力。目前,全市滨水绿道已达208公里,成为市民亲水近水的重要纽带。
生态优先理念还体现在细节设计中。腊山河绿道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沉砂池滨水碧道采用狼尾草、细叶芒等乡土植物营造乡野气息,奥体文博片区绿道运用混凝土路面、毛石碎拼等多种形式满足生态与实用需求。这些做法既维护了生态自然本色,又降低了建设成本,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华山湖绿道
民生之道
让百姓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坚持便民利民原则,从功能布局、设施配套到可达性提升,全方位打造市民满意的民生绿道。
在功能细分上,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科学布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道。9月21日刚刚建成启用的“千佛山—佛慧山”无障碍绿道,以全线无障碍绿道贯通为目标,采取“通断点、提品质、增活力”等方式,打通千佛山南侧浅山区域绿道断点断线,打造了“一线、一环、两驿、多节点”的自然体验谷、共享活力环、全龄友好区。绿道充分考虑残障人士及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全程采用防滑、平坦的地面材质,坡度经过精心设计,确保轮椅等行动辅助工具能够顺畅通行,沿途还设置了多处休息平台,配备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休息座椅,方便特殊人群随时休息。奥体文博片区绿道主要串联经十路以南、龙鼎大道东西两侧等山体,以及大辛河、孟家水库沿岸,总长约77公里,绿道沿线设有休憩广场、健身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备了驿站、标识牌、座椅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登山需求。这种精准化的功能设计,让绿道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休闲空间。
千佛山—佛慧山无障碍绿道
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提升体验的关键。全市绿道统一设置了特色LOGO、标线及指示牌,在重要节点建设驿站,配备休憩座椅、垃圾箱、公厕等基本设施。CBD绸带公园绿道的驿站设计简约时尚,内设休憩区、花卉展示区和饮品售卖区,还配有雨伞、药箱等便民物品;济阳区滨水绿道串联起文体中心、济水公园等公共空间,实现了绿道与城市功能的无缝衔接。目前,全市绿道共建设各类驿站(休憩点)578处,成为市民途中的“绿色加油站”。
绿道标识系统
CBD绸带公园绿道驿站
提升可达性是扩大绿道受益面的重要举措。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通过短途借道城市道路、建设人行桥等方式打通断点,新建成的佛慧山生态廊桥,不仅实现了千佛山片区与奥体文博片区的互联互通,也打造出一条生态走廊,使得市民能够便捷穿梭于城市绿心之间,廊桥周边还配套建设了景区入口广场、生态停车场、栈道等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户外体验空间。为了让市民享受到连续不断的绿色出行体验,在居民密集区,重点建设小循环绿道,串联周边公园、商场、地铁站及公交站,方便市民遛娃、购物、通勤,马鞍山路林荫绿道串联起千佛山、泉城公园等景点,奥体中路林荫绿道连接小清河与奥体中心,这些“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让绿道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健康之道
让运动风尚融入城市肌理
充分发挥绿道资源优势,全方位布局体育健身设施,精心组织多元体育活动,推动运动健身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在健身设施建设上,以绿道为脉络构建健身网络。除了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奥体文博片区绿道作为体育健身主轴外,栾家岭绿道设置3.2公里骑行道与4.4公里步行道,串联超40个景点;商中河绿道配套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球类运动区域;华山湖绿道规划8.6公里环湖健身路与4.2公里环山健身道,兼顾赏景与健身;望岳康体公园绿道全长2.8公里,是一条集康养、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公园绿道。
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常态化举办“一城山色・登山打卡”系列活动,2023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主题特色登山、登山打卡推介、登山健步走、环保净山、山林文体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活动90余场次、吸引登山人数约700万人次。“一城山色・登山打卡”活动设置多条特色登山线路,串联自然、生态、人文等景点,沿途设置打卡点与补给站,激发市民登山热情。
文化之道
让文脉乡愁焕发时代新韵
“一环一湖”泉道全长6.6公里,将趵突泉、五龙潭等名泉,芙蓉街、曲水亭街等古街,以及无数历史遗存串联起来,沿线打造的西顺城街记忆、城西泉上等文化节点,让市民在漫步绿道中就能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韵味,安装的泉水文化解说牌,更让这段旅程成为沉浸式的泉水文化体验,真正实现了“一环绕古城、一链串百景”的文化生态融合。华山湖绿道全长12.8公里,绿道两侧环境优美,途经四君子园、咏华阁、运功广场、烟雨桥、驴山、华阳宫、崇正桥、鹊华秋色牌坊、意趣园等景点,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环一湖”西顺城街记忆文化节点
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绿道中得以彰显。大崮山绿道注入长勺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让游客在健身中领略莱芜历史;九龙山绿道串联起百年梨园埠东村、传统村落澜头村等古村落,搭配千年古银杏、龙吟泉等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古村落、古银杏、古寺庙”的文化体验链。这些文化元素的植入,让绿道成为连接古今的时光隧道。
活力之道
让生态“高颜值”变出经济高价值
“绿道+”理念的运用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元。森林公园绿道全长2.3公里,升级后的绿道沿线设置了智能数据采集设备、AI智能识别互动大屏和识别摄像头,能方便快捷地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运动量、心跳、运动排名等,感受共享智能健身带来的健康与乐趣。
森林公园智慧步道——AI智能识别互动大屏
大千佛山绿道“这山慧森活美学馆”依托佛慧山景区独有的生态文化历史资源,集文创集社、野茶山食、研学雅集为一体,展示售卖佛慧山文创系列产品,包括松鼠系列、佛慧山纸雕灯、香囊以及文具等,同时推出“慧饮·慧食”轻食系列,包括中药同源养生饮品、茶食、手作烘焙等,是全国首家以“慧文化”为主题的探索空间,同时也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大学生全国性项目竞赛、系列实践课程、文化创意沙龙、专家学者成果展示的新平台。
大千佛山绿道“这山慧森活美学馆”文创售卖
希望之道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
绿道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将持续新建提升滨水绿道、山林绿道等各类绿道,加快构建通勤、休闲游憩的绿色慢行系统,不断擦亮“一城山色·泉城绿道”城市新名片。
一条条绿道,串联起山水风光,连接起城乡生活,承载起文化记忆。在济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绿道已不仅是供人漫步骑行的路径,更是一条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将继续用心用情建设好每一段绿道,让绿色成为泉城最动人的底色,让幸福在家门口的绿道上不断延伸,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济南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