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情指勤信”一体化 全域推进“大应急”

山东省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以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主线,着力提升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重点聚焦情报研判、指挥调度、勤务保障、信息发布四个能力提升,打造济南市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救援指挥中,以数字赋能智慧应急为导向,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相协调,数据支撑与专业保障相统一,有效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情报研判:感知全域“脉搏”
近日,在济南市“智慧泉城”中心,济南市领导正在应急指挥大厅召开会议,与会相关部门包括公安、消防、气象、卫健等20个单位,约88平方米的显示大屏展示着图像、业务系统等信息。
“这是应急指挥大厅常见的工作状态。在指挥大厅旁边,还有值班室、会商室、决策室等多个功能区域。这些部门共同组成了济南市应急指挥部。其中,指挥大厅是济南市领导调度指挥灾害事故处置的核心场所。”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周凯介绍,“应急指挥部主动对接济南市政法委及园林、气象等20多个部门单位,接入7类28个智能监控系统、整合33个常用调度指挥业务系统、汇聚27.5万路图像资源,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点、低洼路段、重点林区、交通道路等智能监控视频资源,构建实时可见、全域可控、全程追溯的应急管理专题视频监控资源体系。这些系统具备可视通话、实时会商、系统互推等关键功能,是我们高效联动指挥调度的重要保障。”
济南市应急指挥部纵向与省应急管理厅及15个区县应急管理局、161个街镇应急办相连,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会议系统,并实现以各区县(功能区)和相关单位为分指挥中心的高效联动。应急指挥部还将常用的调度指挥业务系统,按照清雪除冰、森林防灭火、城市防汛、安全生产、交通运行、节假日安全、生态环保、地质灾害等八大专题集成整合到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了专席值守、信息化监测、预警分析、协同处置的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机制,为各类调度指挥场景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支撑。
“以城市防汛专题系统为例,系统汇集了全市河道、水库、城区易涝点等数据信息,整合214路城区低洼易涝地、300余路大中型水库与重要河道断面视频监控以及183处雨量站、142处水位计、325处山洪灾害点和24处雨水泵站实时监测数据,构建了‘监测预警一张图’。”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曹振溪介绍,防汛专题的雨情分析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区县降水情况。一旦发生险情,可一键将实时监测告警数据、现场视频监控等信息推送至应急指挥系统。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采购配备应急物资。商红伟摄
在近两年举办的济南(泉城)马拉松赛事期间,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在此指挥调度赛事情况、科学处置突发事件。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对马拉松赛道沿线监控视频资源进行详尽梳理,在部分监控盲区增设布控球,确保赛事现场全程无死角可视化回传。
指挥调度:保障全程行动
为做到“充分备、处置早、科学救”,高效安全处置火灾,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采购配备4台通信指挥和保障车辆,购置2000余件(套)卫星便携站、无人机、便携式指挥箱等设备以及个人防护、照明通信、户外保障等器材装备。该局还向区县配发可视化对讲机561部,能够实现30分钟内突发事件现场可视化回传。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先后配备4架贝尔系列直升机全时在位备勤。根据指挥部命令,可随时起飞执行山火扑救、空中指挥、图像传输等任务,协同大中小三型应急指挥车构建“快速机动、高低搭配、空地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近两年,在历城、长清、莱芜等区县山火扑救过程中,贝尔系列直升机执行山火扑救飞行任务85架次,空中侦察指挥、卫星视频回传14架次,森林巡护飞行56架次;各型应急指挥车出动20余台次。
“我们根据灾害事故类型与等级,制定3套作战方案。遇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派遣通信保障队伍赶赴现场搭建指挥部,灵活使用卫星便携站、布控球、指挥终端等设备建立稳定通信链路,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至市应急指挥部,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支撑。”济南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处负责人刘海峰介绍。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注重强化济南与济南都市圈周边城市的交流协作,依托省综合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网、山东通等系统,搭建济南都市圈城市应急指挥体系,做好济南都市圈城市突发事件联合会商、协同指挥、信息共享、力量调配等工作,提升济南都市圈应急指挥联动响应水平。特别是济南市与周边德州、聊城等六地市建立鲁西地震应急协作机制,定期轮流组织开展鲁西协作区联席会议和协作联动演练,统筹增强鲁西六市协调配合意识,检验完善应急处置措施,持续提升复杂环境下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推动协作区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济南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积极推动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与国防动员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专业力量共建共用,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力量,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形成平时融合建设、急时一体运用、战时协同响应的应急应战新格局。
勤务保障:可视化调度指挥
在济南市应急救援“一张图”上可以发现,82支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和82支消防综合救援队伍在电子地图上按照空间化定位展示。据了解,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坚持数字赋能全网管理,建立应急救援“一张图”信息系统,将所有队伍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救援方向等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实现全市救援指挥统一调度、救援信息快速分发、救援力量快速定位,全面提升城市灾害风险管控和综合治理水平。
“我们通过购买服务形式组建了23人的运维保障队伍,划分为值班保障、信息处理、设备操作、车辆驾驶、无人机操作等5个岗位,每班次不少于7人,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出动处置,保障前后方通信畅通。建立业务工作月考核机制,实行量化管理,月底统一进行讲评总结,不断提升队伍综合业务能力。”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屈召富介绍,为了加强部门、区域间联动协作,建立完善“应急+消防”“应急+航空”“应急+区域救援协同”工作机制,济南市应急指挥部与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之间采取双链路、双路由、双设备专线连接,将消防队伍现场采集的各类音视频图像同步传输至市应急指挥部,做到现场信息一键直达、一手掌握;与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优化联动机制,可边申请航空救援力量边承办申请流程,大幅缩短了航空救援力量出动时间。
同时,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整合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资源,创新推进应急联防救援站建设,真正将防控力量延伸至基层一线、拓展到群众身边。据统计,全市161个街镇共建成173个应急联防救援站。在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可以看到,该站设有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室、器材室、备勤室和车辆停车区、业务训练区,配备了微型消防车、巡查电动车、破拆工具、救援绳、安全帽、防烟防毒装具等装备器材。
龙洞街道工作人员张如堂说:“救援站配备了1名站长、2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1名专职消防队员,并招聘了多名专职应急联防救援队员。我们充分利用救援站贴近一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辖区公安、消防、医疗、燃气等部门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着力打造‘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应急救援圈,全面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目标。”
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推送传播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公安、文旅、消防等12个单位联合印发《济南市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应急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流程及内容审核机制。通过公交电视、户外大屏、楼宇电视、出租车屏、地铁电视、喇叭音柱等2.7万余个终端推送应急预警信息。联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完成应急短信管理平台建设,能够及时推送应急预警短信和应急工作短信。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年均推送应急广播信息30余批次,核实灾害风险舆情信息300余条,推送应急预警短信20余批次2.4亿条,充分发挥应急预警信息推送‘最后一公里’传播优势。”曹振溪介绍。
近年来,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与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应急会商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应急管理、应急会商、应急救援互相补充、互为备份的音视频保障。同步与济南市委、市政府等十余个重要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群,遇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监测收集、调度核实、研判上报。加强与舜网等联系沟通,完善互联网灾害事故舆情信息核实处理和调度机制,确保互联网舆情及时妥善处置。舜网值守人员一旦发现舆情,会推送至市应急指挥部综合信息岗人员。其会快速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给舜网及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宣传室,以便及时推送权威、真实的信息。(冯双剑 王谦)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杂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