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

生态,不变的利民定律

2025年08月26日09:40 |
小字号

一处清波,一处苍翠,映照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点点光晕。近年来,复绿青山,筑牢金山,山东多地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了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将实践故事生动谱写在齐鲁大地。

碧波缱绻,水纹轻荡,坐落于山东半岛潍河中游的潍坊市峡山水库仿若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

潍坊市峡山水库。李卓睿摄

潍坊市峡山水库。李卓睿摄

正值高温季节,环湖周围,几艘打捞小船停靠岸边,正将捕捞网深入湖中,湖面蓝绿藻与水草一并捞至网中。“蓝绿藻的滋生会导致水质恶化,严重时破坏水库生态平衡,不仅影响水体健康,也损害水库景观。因此,加强蓝绿藻日常监测,是我们水质保障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购置了蓝绿藻打捞船,定期进行打捞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其对水质的影响。”潍坊市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水质管理科副科长王媛媛介绍道,“经过长期恢复,水体清澈度明显提升了不少。”

“我们调查了水库鱼类资源状况,并进行‘追踪式’监测,选出了以水草、蓝藻、浮游生物等为食的滤食性鱼苗,这样一来,水体藻类含量稳步降低,切实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水质,同时,愈加清澈的水质让鱼儿们有了更为舒适的家园,水因鱼清,鱼因水肥。”王媛媛笑着说道。“鱼水互养”生态治理模式是峡山水库的一大治理特色,同时也是促进水库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设备。李卓睿摄

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设备。李卓睿摄

有了良好的水质,水中鱼儿们的健康与安全该如何保障?峡山水库琢磨出了个“金点子”。“峡山水库引入国际领先的生物预警监测技术,通过综合毒性预警监测、生物行为传感分析、数据传输等为水质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水质安全进一步提升,鱼儿们的健康也得到了更科学的保障。”预警机制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写好水文章,发展水经济,峡山水库持续践行着“以库兴区、以库强区”的战略目标。而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济南市历下区佛慧山北入口生态工程也在同步推进。

济南市历下区佛慧山北入口生态恢复工程。李卓睿摄

济南市历下区佛慧山北入口生态恢复工程。李卓睿摄

葱茏林荫、苍翠华景,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佛慧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森林植被与名泉溪流交相辉映。但早些时候,佛慧山景区大体量建筑侵占蚕食着原有山林,违章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周边居民意见强烈,“眼睁睁看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破坏,我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济南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进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生态恢复工程,工程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导向,紧紧围绕‘生态恢复’这一中心任务,大面积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和绿化景观提升,保护修复山体原有生态系统,显著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济南市林场工程建设部工程师张浩自豪地介绍,“整个项目从启动到正式竣工,用时不到五个月。”

如今的佛慧山,葱茏松柏相互掩映,茂密植被竞相生长,一泓清潭将天地四方景致收入囊中......居民在这绿色休闲的自然环境里舒展筋骨,放松心情。“这里还建设了游客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游和生活。”在此休憩的游客表示。

绿色生态保住了,休闲场所增加了,居民幸福感提升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齐鲁山水多瑰丽,生态宜和好景致。让山更绿,让水更清,助民兴业,这份朴素的愿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郑昕桥、实习生 李卓睿)

(责编:陈秋童、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