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本网特别关注

行进中国丨窑火智变,瓷韵千年

2025年08月05日08:54 |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小字号

机械手臂按“数字大脑”指令,精准抓取一团陶泥,轻巧地放入模具。短短几秒间,陶泥便在旋转按压中成型,蜕变为规整的碗状泥坯。这一幕,正是淄博这座“北方瓷都”产业变革的生动写照。

在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国瓷)骨质瓷生产车间,早已不见传统陶瓷生产的粉尘与喧嚣。“这套智能化生产线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华光国瓷技术负责人介绍道,“它还攻克了人工操作难以避免的产品变形问题,将缺陷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淄博的窑火已延续千年。而今,这座历史名城正经历着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创造的深刻变革。

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对创新之路记忆犹新:“公司在研制无铅釉的过程中,产品的合格率一度跌至50%以下。”历经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攻关,企业最终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铅釉技术,不仅实现了真正的健康用瓷,更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7%的历史新高。

这只是华光国瓷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企业先后自主研制成功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抗菌釉、高温釉中彩等国际领先的新材质、新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曾专供国宴的高端产品,如今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总经理黄少晨拿起一个贴花瓷盘,手指轻抚花纹接缝处:“看,完全摸不出接痕。”

这个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是企业三年磨一剑的技术突破。通过创新使用3D建模技术,根据器型对花纸进行“量体裁衣”,再配合特制釉料配方,汉青陶瓷成功攻克了“无缝贴花”这一国际性难题,推动传统贴花工艺迈向数字化时代。

千年窑火不熄,创新步伐不止。作为“中国陶瓷名城”,淄博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产业“变形记”——

在淄博高新区日用陶瓷智能车间,老师傅们娴熟地检验着瓷坯品质,身旁的年轻工程师则操作着数字化控制系统;淄川区陶瓷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正精准完成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作业;而在多家企业的研发中心,科研团队持续攻关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技术。

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深刻地融入产品设计中。“这套茶咖具采用世界独有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华青瓷,其造型高雅大气,气韵流畅。”苏同强托起一件茶咖具,泰山、祥云、海浪、波纹图案跃然瓷上,展现出一番国泰民安、美美与共的盛世景象。

从手工匠人的转盘到智能化生产线,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国宴重器,在千年不灭的窑火淬炼下,淄博陶瓷正在完成一场华丽的转型升级。

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仅延续着千年的技艺传承,更开创着产业发展的崭新未来。(乔姝)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