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专题>>山东环境

走近美丽河湖 | 滨州:徒骇河(沾化段)

2025年07月08日11:39 |
小字号

徒骇河是一条大型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河道,是三皇五帝时期大禹治水“禹疏九河”之一的千年古河道。徒骇河(沾化段)纵贯滨州市沾化区,从大高镇入境,在冯家镇经套尔河注入渤海,全长89km,流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是沾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母亲河”。

突出问题

受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影响,徒骇河水质恶化,水生态严重破坏。因河道逐年淤积,水资源匮乏,汛期“有水留不住”,非汛期“无水可用”导致个别河段断流。

徒骇河(沾化段)美景

徒骇河(沾化段)美景

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高位推进,统筹治水大局。深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日常巡河、护河,累计整治各类涉河违法事项200余处,清理沿河漂浮物3.7万吨。

二是打造水利工程,保障充沛水源。投资6.8亿元实施徒骇河综合治理、涵闸加固重建、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增加雨洪水拦蓄能力475万立方米,有效提升河道蓄水、防汛能力,水资源量有效提升。

三是突出靶向施策,推进总氮削减。针对生活源总氮贡献占比高的突出问题,投资5400万元提标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1.1亿元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投资7500余万元完成沿线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探索畜禽治污新模式,全面实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农作物秸杆—青贮饲料—粪污还田—农业种植”的“种养一体化”模式,实现粪污“零排放、全消纳”,助推入海河流总氮削减。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实施水生态恢复工程,人工湿地、自然恢复湿地达1.6万亩。投资10亿余元建成徒骇河城区段和上游27公里慢行路公园,建成大禹广场、渔鼓戏台、生态枣林等人文景观,沿河两侧旅游垂钓、休闲度假群众日益增多,真正实现人水和谐目标。

河道治理前

河道治理前

河道治理后

河道治理后

治理成效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2023年徒骇河(沾化段)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完成劣Ⅴ类到Ⅲ类的蜕变。2023年,徒骇河总氮浓度同比削减52.24%,较2020年提升25.3个百分点,总氮治理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二是水资源效益持续提升。实现了由水资源匮乏到水资源优化提升的转变,非汛期水位从1.5米增长到2.5米,汛期水位达3.1米以上,蓄水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徒骇河灌溉乡镇由7个增加至10个,受益人口20余万人。三是水生态系统全面恢复。徒骇河(沾化段)自然岸线率提升至61.12%,河道及两岸人工湿地、自然恢复湿地达1.6万亩,丹顶鹤、白天鹅、灰鹤等一大批国家保护鸟类栖息成群,蓝蛤、黄河刀鱼再度重现徒骇河,实现了“有水有草、有鱼有鸟”的自然水生态景观。四是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徒骇河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禹治水成为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典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戏,成为滨州市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老邪上任》作为山东省唯一戏剧类作品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五是水经济产业快速壮大。培育沾化冬枣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加至30万亩,产值突破50亿元,枣农人均增收2000元,沾化冬枣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依托沾化冬枣、河海盐田等资源,创新开发了大型文化采摘之旅、枣乡河海观光之旅等旅游产品线路,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

生态修复前

生态修复前

生态修复后

生态修复后

经验启示

沾化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推行畜禽养殖治理新模式,破解总氮治理难题。坚持以点源治理带动水环境质量提升,促进水生态逐渐恢复。坚持多措并举,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带动沾化冬枣产业再次腾飞,成为环境保护助推产业发展的典型。徒骇河(沾化段)的治理模式,可为流经城区、农灌区的入海河流治理提供借鉴。

徒骇河(沾化段)美景

徒骇河(沾化段)美景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