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长波短讯

枣庄市推进“榴枣归乡”工程:聚人口、增人力、引人才

2025年06月30日10:45 |
小字号

近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2025年“榴枣归乡”工程有关情况。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自枣庄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榴枣归乡”工程以来,围绕“人口、人力、人才”目标任务协同发力、扎实推进,目前已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强化精准发力,在“聚人口”上夯实根基

枣庄坚持分类施策,靶向分析各类人群需求,优化用好人口大数据分析模型,打好人口服务保障组合拳,人口流失态势趋缓。

稳住现有人口,让在枣者安心。枣庄将坚持系统思维,把生育、托育、教育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持续加强人口政策宣传解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着力提升居民生育意愿,从源头上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唤回在外人口,让外出者归心。据统计,目前枣庄市共有44.65万在外务工人员,其中省内20.84万人、省外23.81万人。针对枣庄籍在外游子,枣庄将动态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分析需求,对有返乡意愿人员及时跟进服务,全力实现“应返尽返、能返多返”。

今年,枣庄籍在外高校毕业生达到2.3万名,当前正值“毕业季”,枣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引才政策,通过深入开展“高校学子看家乡”“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等品牌活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吸引周边人口,让异地人倾心。得益于城市环境与公共服务的持续改善,枣庄市对周边区域人口的吸引力日益凸显,相关周边县(市)、区群众为子女就学选择在枣庄定居现象增多。截至去年底,外地人员在枣庄市就业总数达14.1万人,其中来自周边县(市、区)的就业人员达2.78万人,占比19.7%。全力办好普惠均衡的基础教育,做强产教融合的职业(技工)教育,打造内涵发展的高等教育,擦亮“学在枣庄”教育品牌,吸引更多外来家庭“为学而来”。

“总之,我们将继续全力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让更多的枣庄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对枣庄一见倾心,来枣兴业,共享新时代枣庄发展机遇。”枣庄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左文表示。

聚焦扩容提质,在“增人力”上强化保障

枣庄市始终将稳企拓岗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回得来、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的工作理念,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做大企业供给,以岗位聚人。依托创业贷、“枣岗贷”等金融工具,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以来,枣庄着力在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基层城乡“五重一基”挖潜扩容,预计今年可开发岗位9800余个。全市已累计举办招聘活动95场次,1508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66万个。

做优培训供给,以技能聚人。充分发挥枣庄市作为“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的优势,自工程实施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3万人次,其中新业态、新职业培训达8800人次,不断夯实技能人才培育基础。

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全力争创国家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新领域、新职业补贴性技能培训,深化与高端培训机构合作,借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区域定向输入,打响“班墨工匠 技赢未来”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做精载体供给,以平台聚人。枣庄正在全面优化升级“枣工快递”智慧用工平台,并将尽快上线,目前平台已注册各类主体4727个,发布岗位需求3599个。枣庄将全力保障平台高效运行,通过“大数据+铁脚板”进一步提升平台知晓度和覆盖面,使其真正成为聚才引智、服务发展的响亮品牌。

坚持引育并举,在“引人才”上点燃引擎

枣庄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在“引”上拓渠道。去年全市引进博士118人、海外留学人员120人,集聚青年人才2.6万人。下步枣庄将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理念,创新柔性引才模式,大力探索“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柔性引才新模式,打破地域时空限制,借智借力发展。

办好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确保年内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以上,引进集聚博士后等优秀青年人才2万人以上。

在“育”上强根基。聚焦服务“6+3”现代产业体系及市场需求,着力构建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45.9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10万人;驻枣高校和中职(技工)学校毕业生“留枣率”分别达到33.65%、68%。

为持续提升产教契合度,枣庄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紧扣产业急需新增工业机器人等17个专业,撤销7个脱节专业,同时推动4所学校成为首批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并确保枣庄学院68个本科专业中有59个精准对接枣庄市产业。

在“留”上优化服务。“留才”贵在“留心”,将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正式发布的《2025年“榴枣归乡”政策清单》就是重要体现,新版清单包含政策81条,为归乡人员构建了更为完善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要在“用”上破藩篱。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坚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把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的业绩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来源:枣庄市委网信办

(责编:贾晓宇、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