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丨网友反映盲道被占 三部门积极落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黄色突出条纹样式的盲道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被铺在马路人行道上,以方便盲人出行。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近日,山东济宁的一位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省委书记留言,针对当前盲道被占用、设计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一是加强盲道设施管理,联合城管、交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占道停车、摊贩及违规设施,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二是优化盲道规划建设,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全面排查隐患点位,重点整改断头路、直角转弯、井盖阻断等设计缺陷,推广透水防滑材质;三是建立智能维护系统,开发市政APP盲道报修模块,联动12345热线及时响应;四是强化公众教育,将无障碍理念纳入中小学课程,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建议通过“行政监管+技术规范+社会共治”模式,系统性保障视障群体路权,切实提升城市人文温度。
网友留言截图。
对于网友提出的关于盲道整改的建议,当地非常重视。收到留言后,济宁市城市管理局、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济宁市教育局三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核实。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为切实保障视障群体出行权益,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针对网友反映的盲道占压突出问题,严格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聚焦规划、建设、管养全链条,全面推进盲道设施规范化治理。
一是强化规划建设标准,夯实设施基础。严格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等标准,明确盲道铺设位置、材质规格、避障距离等技术标准,对公交站台、井盖等特殊市政设施周边盲道设计绕行方案,确保盲道系统连续贯通。对新建改建道路实行“无障碍设施专项验收”制度,重点关注移交至该局的城市道路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对不达标的问题及时反馈,确保完工路段无障碍设施设置合理规范,盲道衔接顺畅。
二是完善动态巡查机制,提升管养效能。建立“网格巡查+智能监测”双轨制管养体系,将盲道纳入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在“爱山东”APP内设“智慧城管”模块,网格员发现包括盲道占用、损坏等问题后均可进行反馈,由相应工作人员汇总问题后派单解决处理。同时,执法人员加强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对占压盲道行为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学校、公园、医院、农贸市场等周边的重点路段及背街小巷区域,我们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占压盲道违规停放非机动车、占道经营、乱堆物料等行为。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推动“门前五包”制度落实。动员沿街单位和商户做好自家“门前五包”范围内的盲道管理,杜绝占用盲道行为,并积极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共同维护盲道畅通。
留言回复截图。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优化盲道规划建设等问题,回复如下:
当前济宁市盲道依据国家《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连续铺设,避开树木、电线杆、窨井盖等障碍物,井盖无法避开的采用隐形井盖;遇断头路、转弯和台阶时,在相距0.25m-0.50m处设提示盲道;材质多采用黄色陶瓷盲道砖,透水防滑性能满足国家《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陶瓷盲道砖》标准要求。
下步,济宁市将按照盲道规划建设中继续以国家《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陶瓷盲道砖》等标准规范要求,高标准进行盲道设计建设,加强细节管理,选用透水防滑性能强的砖材进行建设。
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强化公众教育等问题,回复如下:
一是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无障碍知识宣传。举办“关爱视障人士,守护盲道畅通”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盲道知识和视障群体故事;在宣传栏展示盲道规范和不文明占用盲道行为对比图片。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盲道体验活动,蒙上双眼在模拟或真实盲道路段行走,亲身体验视障人士出行的困难与挑战。
二是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学校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宣传无障碍理念,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爱护盲道。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社区盲道巡查志愿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面向广大群众持续开展急难愁盼问题征集,推动多方联动,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解决好。您有哪些困扰亟待解决,欢迎扫码留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