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跨界”记

暮春四月,山东菏泽城被牡丹的馥郁芬芳萦绕,一场产业融合革命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山东菏泽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柏杏书画院内,十几名农家妇女正利用雨后农闲时间,执笔挥毫,一朵朵工笔牡丹花在宣纸上渐次绽放。
“我们村培养了80多名优秀画师。村民们忙时种庄稼、闲时拿画笔,‘以花入画’,作品由县里书画院统一回收销售。画得好的画师平均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呢,村民们既‘腰包富有’又‘精神富足’。”泗兴屯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介绍。
巨野一村书画院内,一位工笔牡丹花爱好者正在认真创作。人民网 郑昕桥摄
“家人们看这株牡丹,摆在家里雅致又添福!”在巨野县田庄镇麒麟花木园的智能温室里,“新农人”主播刘艳的直播间人气火爆。订单提示音接连响起,工人们麻利地打包发货。
这个曾经占地两亩的传统花圃,如今蜕变为130亩的智慧园区。“技术革新让我们的鲜花四季常开,跨越了时间界限。”刘艳说道,园区通过引进广州先进种植技术,目前已实现200余种观赏苗木轮番登场。
据介绍,巨野县花卉产业带动全县5000余农户年均增收2.2万元,是传统种植收益的3倍。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产业升级成效显著——智慧农业大屏实时监测的3.15亿元花卉产值、26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的空间布局、1200名持证“新农人”的职业化发展,共同勾勒出现代农业的振兴图景,从“土里刨食”转变为“指尖生金”。
巨野田庄镇花卉大棚内,多种花卉竞相绽放。杜海冰摄
一朵花究竟如何“七十二变”?
在山东菏泽鲁西新区麟源牡丹的智能化生产基地,牡丹籽经过冷榨、精炼、脱蜡等工序,变身“东方液体黄金”。“年产3000吨牡丹籽油的生产线,联动牡丹化妆品、牡丹茶生产线,企业年总产值达到了20亿元。”总经理王连岗透露,后续即将上市一系列医用牡丹籽油和纯净牡丹籽油等新产品。
围绕牡丹的科技“魔法”也在实验室里同步上演着。天宝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运用先进的萃取技术,对牡丹鲜花中水溶性活性物质与高纯度精油进行高效同步提取,基于这项技术,该公司精心研发的牡丹咖啡等“跨界”产品一经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
麟源牡丹展厅陈列的牡丹籽油。孙安琪摄
造型如花、酥皮似雪,层层叠叠包裹馥郁花香……位于鲁西新区的一家蛋糕店,推出了牡丹花酥、牡丹花饼等系列牡丹特色糕点,引发群众纷纷驻足品尝,不少人当场下单购买。而菏泽市和平路的一家冰糕店也加入了牡丹文创“大家庭”。冰糕糕体上,立体牡丹被雕刻得栩栩如生。“以花入食”,这些牡丹食品的推出,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味觉和视觉享受,更为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开辟了新路子。
从实验室的基因测序到云端的数字交易,从画纸上的牡丹再现到生产线上的创新加工,菏泽牡丹的这场“跨界”记,恰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当科技赋能遇见文化传承,一朵花的价值边界正在不断被打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