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进企入工会、就业提质促发展
七大创新举措 山东三部门联合助推学生进企就业

人民网济南4月9日电 (记者 刘颖婕)近日,山东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毕业进企入工会、就业提质促发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七大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着力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意见》强调,职业院校与企业需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将学生成长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事务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需承接育人职能,特别是十强产业等用工集中领域,以“依靠职工办企业”理念引导职工争做“好公民、好职工、好成员”。
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积极的就业观,《意见》提出持续开展先模人物“四进”活动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讲,通过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让优秀毕业生与工匠的奋斗故事成为生动教材,增强职业荣誉感。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参与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核心课程与实践项目,将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与未来职业发展挂钩,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培育选树“匠苗”,落实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信心,《意见》要求企业负责人、工会主席走进校园,通过面对面交流、实景展示等方式,向学生详解就业政策、企业环境及职业发展路径。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生产一线、职工之家和创新工作室,亲身体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与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供需上形成直观认知。同时,引导企业健全民主管理、薪酬福利、技能提升等制度,招聘时明确劳动保障细节,增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吸引力。
《意见》还指出,各级工会、教育、人社部门需抓住招聘活动、就业招聘会等时机,集中宣传就业政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举措及劳动法律法规,推广“依靠职工办企业”典型经验,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共识。各方将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为更多年轻人铺就技能成才之路,助力山东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