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长波短讯

山东威海:创新“技能赋能”机制 书写产业升级新答卷

——“精致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践

2025年04月01日15:53 |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小字号

在山东半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威海市正以“技能赋能”机制的创新实践,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提交了一份亮眼答卷。这座以“精致城市”著称的滨海明珠,通过构建技能人才全周期培育体系、打造立体化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全要素服务保障,走出了一条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技能强企战略实施提供了可推广的“威海经验”。

构建“四梁八柱”培育体系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作为人社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重要实践地,威海市率先建立“四项目录”精准培训机制。通过急需紧缺、一般性、制造业和特色培训四大类项目,累计为1401家次企业培训一线职工4.81万人次,覆盖32个重点工种。创新推行的“3+3”工学一体模式,将院校课堂延伸至生产车间,三星重工60名电工焊工通过“金蓝领”培训实现技能升级,安全事故率下降40%,设备维护效率提升35%,成为企业技术革新的主力军。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威海市构建起“金字塔”型培育体系。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威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市级以上技能培育平台53家,其中国家级平台5家。天润工业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的曲轴智能检测系统,使生产线效率提升30%,新增年产值1.2亿元。通过“技能兴威”竞赛品牌,年均举办市级技能赛事30余场,带动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2%。

破除“天花板”效应

搭建职业发展立交桥

威海市以“新八级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建立特级技师薪酬体系,目前已有9名特级技师比照企业正高级职称、高级管理人员享受相关待遇。由各企业特级技师带领的创新团队近年来完成了激光切割机精度优化、海参功效分解与精加工、电缆圆整性调整装置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助力威力工具、昆嵛电缆等企业产品良品率提升15%。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我市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5万余本,其中广泰空港通过自主评价体系,实现技术工人晋升周期缩短40%,关键岗位人才留存率提升至92%。

在贯通技能与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方面,威海市650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8个职称系列纳入贯通互评范围,41名技能人才成功获评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包括钳工特级技师邢树明带领的创新班组,该班组研发的新型夹具技术获国家专利,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5%,获评山东省创新型班组。

构建“全要素”服务生态

激发技能创造活力

威海市创新推出“技能薪酬改革”,金猴集团通过皮具定制技师团队的技术创新,产品利润率提升22%,带动年营收增长15%。在人才服务方面,为100余名高技能人才发放“威海英才卡”,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0项专属服务。广泰空港公司10名持卡专家团队2024年研发新产品139项,其中30项填补国内空白,国际市场合同额同比激增60%。

随着《加强新时代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条措施》的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在住房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留企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60%以上,每年为企业输送3000余名应用型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30个,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精准培养模式。

威海市以技能人才“四链融合”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这座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正通过技能赋能的持续深化,书写着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王 腾 葛珊珊)

(责编:公雪、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