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人民日报看山东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东营:多方助力企业研发 国产采油树扎根海底

2025年03月14日09: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看看我们的科研成果

国产采油树扎根海底

隋中斐  山东东营

我来自山东东营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东营,这座黄河入海口的城市,是中国石油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这几年,经过我们的努力,一棵棵国产采油树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扎根海底,托起了向海图强的愿景。

隋中斐。受访者供图

隋中斐。受访者供图

什么是水下采油树?它就像油气田井口的“水龙头”,连接地层油气与运输管道,控制开采速度,实时监测生产,是深海油气开发的“咽喉”。过去,仅少数国外几家公司掌握其设计制造工艺,1358个精密零件、跨学科技术集成,让国产化之路步履维艰。每年因装备受限,数百万吨原油在渤海海底“沉睡”。

2019年,我们决心自主研发浅水水下采油树。但资金、人才、技术的多重压力,让团队一度陷入僵局。很快难题迎刃而解,东营高新区给我们送来了“智囊团”——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

研究院串联起高校、央企和研发机构,为我们量身打造创新生态链:中国石油大学破解材料难题,胜利油田工程师驻厂指导,10余个专业团队绘制1264份图纸,编制450份技术规范……仅用1年时间,首棵国产浅水采油树在图纸上“发芽”。

如何把图纸变成生产场景?油管悬挂器的加工误差必须小于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犹记得,我们的技术团队三天三夜连轴转,推翻十余套方案,最终用“微米级”精度啃下“硬骨头”。那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零下18摄氏度的测试现场,研究院专家与工人并肩记录数据,哈气成霜的镜片后,是一个个炽热的眼神。

2022年7月,渤海锦州31—1气田传来捷报——国产的采油树成功点火!海底2000米深处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单井日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可供约1500个家庭使用1年。

走出总装车间,海风裹着油香扑面而来。最近,研究院的专家正与我们研讨深海智能装备方案,图纸上的新采油树将搭载5G模块,实现“海底物联网”。

以前我们追着别人跑,现在,由我们自己定义未来。

(本报记者  李  蕊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3月14日 10版)

(责编:公雪、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