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要闻

山东“黄金之渠”建成通水35周年 综合效益显著

2024年11月26日09:24 |
小字号

11月25日,山东省水利厅在济南召开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周年座谈会。35年前的今天,滔滔黄河水一路向东,为青岛送来解渴水、发展水、幸福水,成为润泽胶东大地的“黄金之渠”。

引黄济青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是为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而投资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建设,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35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引水132.57亿立方米,由主要为青岛市供水,扩展为供水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东营5市32个县(市、区),受益人口超2300万,累计补给地下水量超15亿立方米,为全省44%以上GDP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被水利部评为“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玉扩介绍,35年来,省调水中心坚决扛牢“管好工程送好水”的使命担当,大力弘扬引黄济青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持续推进工程管理提质增效。特别是近五年来,以打造标准化、信息化、安全化“三位一体”现代化调水工程为目标,以构建“九大体系”为抓手,扎实推动管理创新,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已建成数字孪生胶东调水工程和山东现代水网运行调度平台,实现了省内骨干水网工程、重要河流及配套工程关键断面信息的统一采集、分析和管理,为全省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今年是山东高质量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的关键一年。目前,引黄济青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作为山东省现代水网“一轴三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协同调度,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优化配置,形成“三水四线”调配水格局,最大引水能力达50立方米/秒,水资源供给能力和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山东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表示,下一步,山东还将充分发挥引黄济青工程35年来积累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着力提升调水效能,完善工程体系,着力强化数字赋能调水运行管理,深入实施“水网+”行动,不断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续写引黄济青工程崭新篇章。(方垒)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责编:贾晓宇、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