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节水产业企业1.2万余家,构建节水用水“新”技术
11月20日,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期间,以“节水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节水与两手发力”“节水与粮食安全”“节水与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节水产业助推山东绿色转型”为主题的五场专题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节水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济济一堂,建言献策,为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打开新局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是农业安全的命脉。“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2%,无论是用水效率,还是单方水的产粮量,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水大使”康绍忠表示,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18%的人口,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以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灌区是我国粮棉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战场,也是农业节水的主阵地。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占义介绍,目前,全国灌区面积11亿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0%,生产了我国75%以上的粮食。在他看来,如何通过现代化管理精准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当前灌区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当前灌区在工程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加大升级改造力度。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上不断升级,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等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灌区精细化管理。“目前山东的位山灌区、滨州的三个灌区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重点是大力推广,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管理,使预测、决策更加精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调配。”高占义说。
山东是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7,农业生产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山东省水利科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水利分团团长杜贞栋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减少,农业节水用于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水次数潜力变小,且生活、工业及服务业争水,进一步压缩了农业用水的比例。他表示,未来山东还应大力推进农业综合节水,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以当地水土资源禀赋为条件,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传统节水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为基础,依托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和新材料等,构建起精准用水、科学用水、高效用水的新型农业用水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效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节水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节水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高效能、高质量及绿色低碳等方面,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推动节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介绍,目前在节水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利用智能水表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对水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等。
当前,全国各地正加快发展节水产业,在山东,已有节水产业企业1.2万余家,初步形成“双核两翼、多点支撑”的节水产业布局。“这对于促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构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主任张清勇说。未来,各地还需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持续完善节水产业发展政策、标准、优培、市场、创新五大体系,加快推动节水产业发展。(方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