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沂蒙高地”
初冬时节,走进山东省临沂市,只见沂河澄澈、山林尽染、银杏飞舞,五彩缤纷的乡土画卷在沂蒙大地缓缓铺展。
临沂市不仅风景秀丽,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和蔬菜生产基地,还曾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此,临沂市天然是普惠金融创新的“试验田”。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决定在临沂市设立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求解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策。去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沂示范区”揭牌仪式在临沂举行。
近年来,农业银行围绕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创新金融产品,落实差异化政策,形成了富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沂样板”。
转化红色资源
临沂市政府高度重视试验区工作,从推动银行网点下沉、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健全信贷担保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以便更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需求。在此过程中,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适时推出一系列富有临沂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做法,着力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沂蒙高地”。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活烈士”韩成山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如何助力红色资源转化为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能,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课题。
“没想到农行还有专门为老区红色人群量身定制的贷款产品,这笔‘红色易贷’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1000万元贷款发放后,临沂市沂南县的企业家李秀玲连忙联系小麦收购,协调工人加快面粉生产加工。
李秀玲曾是下岗职工,后来创办了山东信和沂雪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被评为临沂市“十佳沂蒙新红嫂”。经过20余年艰辛打拼,昔日的小磨坊变成了全省知名的面粉加工企业。
李秀玲表示,有了金融支持,她得以扩建生产线。近年来,公司先后与上海、浙江嘉兴、江苏南京等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为“长三角”区域各大城市供应高档面粉2000吨以上。
在支持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农业银行临沂分行坚持“活水流向对准政策导向”,对接“三农”的实际需求精准创新产品体系。除“红色易贷”外,该行还针对不同群体创新推出了“沂蒙工匠贷”等产品,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聚力链式发展
“各位家人,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产自大美沂蒙山的优质‘土特产’蒙阴蜜桃。我手里的这个蜜桃,个大饱满,口感香甜,非常好吃……”在临沂市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的仓库内,合作社理事长牛庆花正通过直播平台推销蒙阴蜜桃。
蒙阴是中国蜜桃之乡,全县80%的山地丘陵用于种植蜜桃,当地农民80%的收入来自蜜桃产业。牛庆花是土生土长的蒙阴人,她2015年开始接触电商,到了2020年已经由传统电商转型为直播电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她需要的流动资金也越来越多。
“农行上门调查后,及时提供了30万元贷款,确实解决了我们收购应季水果的资金难题。”拿到农业银行的贷款后,牛庆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己富了起来,牛庆花还不忘“先富带后富”。她不仅以高于市场价的帮扶价格优先收购村里困难家庭销售的农产品,还吸收脱贫百姓和农家妇女从事线下包装和物流发货等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
为了持续提升“产自临沂”品牌影响力,临沂市每年举办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叫响了苍山蔬菜、莒南花生、临沭地瓜、平邑金银花、沂南黄瓜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培育出十余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
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银行临沂分行通过“一产业一方案”“整村推进”综合建档、“信用村”建设等方式,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相关重点领域,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等难题,降低了农户的贷款门槛。
建设和美乡村
走进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翠竹秀丽挺拔,清泉缓缓流淌,老屋尽显古朴。很难想象,这个和美乡村曾经满是房屋破旧、街道泥泞的景象,产业布局较为单一,交通也十分不便。
为了帮助老百姓摆脱“守着美景过穷日子”的窘境,竹泉村决定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启动之初,农业银行临沂沂南县支行就给予其500万元的信贷支持。随着景区不断发展,资金需求量也在增加。农业银行临沂分行结合相关规划,创新推出县域专属产品“金穗沂蒙建设贷”,全面助力竹泉村基础景观设施改造提升。
开发后的竹泉村,拥有“一古”“一新”两个区域,古村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新村则供村民日常居住生活。“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探新路,启新篇。农业银行临沂分行正在金融创新的实践中勇当“排头兵”,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贡献力量。(郇长亮 张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