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济宁行:运河之都探寻港产城融合发展密码
11月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指导,济宁市委网信办等全国多地网信部门主办,澎湃新闻、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承办的“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网络集中宣传活动暨2024年全国网络媒体济宁行启动。
三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将走进现代化港口、企业、物流园区、老运河湿地、遗址公园等地,沉浸式感受济宁蓬勃发展的活力,并深刻讲述济宁在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港航产业发展、运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就。
做大做强港航经济
“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济宁城因河而兴,依河而建,因商而荣。
历史上的济宁在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程中地位显赫。这里拥有古代最具科技含量的汶上分水枢纽工程;这里古河道、古闸坝众多,是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点位最多的区域;这里也是漕运要冲,历代商贾云集、百业俱兴,被称为“江北小苏州”。
这份宝贵的历史馈赠成为济宁现代港航物流产业崛起的重要支撑。2023年6月,山东省出台《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促进互联互动和区域开放合作,引领推动济宁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
以内河港航经济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为机遇,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的目标,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全力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在拥有“运河之都”的美名背后,如何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传承弘扬并利用好运河文化,是济宁肩负的历史使命。
十年来,济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使这条古老的航道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2021年,济宁开始沿古运河打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整合东大寺竹竿巷片区、铁塔寺总督府片区和济安台片区三个运河文化富集区,形成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风景廊道。目前,济宁已打造出运河灯光景观、运河夜游、运河戏院等项目,正陆续推出一批有任城印迹、历史记忆、时尚元素的文旅项目,形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
为了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济宁还实施了河道总督署遗址博物馆、南阳古镇旅游综合提升工程、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等一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和文物保护工程。
此外,近年来,济宁在运河保护上也下了大功夫。今年1月起,《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的专门法规,为济宁市大运河岸线资源保护管理和港航物流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周通)
来源:济宁市委网信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