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长波短讯

青岛网络媒体、网络大V走进甘肃岷县,感受文旅新气象和产业新变化

2024年09月13日16:34 |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小字号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洮河中游,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9月12日,在结束对陇南市宕昌县的走访之后,“青岛网络媒体、网络大V东西协作采访行活动”来到了定西市岷县,开启了一段红色文化之旅,记录了东西协作以来现代农业给当地带来的新变化。

“公交+文化+旅游”:传递红色力量,传承奋斗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2023年10月,集“红色研学、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公交”专线在岷县亮相,当地通过“公交+文化+旅游”模式,串联起沿线的红色遗址等文化资源,让乘客随时随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中。

9月12日下午,采访团一行登上了红色8路公交汽车,车辆启程后,志愿者王娟向大家讲述了红军在岷县的故事。

在王娟的娓娓道来中,大家感受到了红军在长途途中的不易以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也感受到了岷县儿女为革命做出的突出贡献。“当年有3000名岷县儿女参加红军,筹集400万斤粮食资助红军,素有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的美誉”,王娟动情地说道。

王娟在红色公交上讲述红军的岷县故事。胡坤 摄

王娟在红色公交上讲述红军的岷县故事。胡坤 摄

在这辆红色公交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就是流行于中国西北流传的民歌——“花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尕文。据了解,花儿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初年,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甘肃花儿”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于不断在岷县以及周边地区被传唱,花儿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歌词、格律、技法等方面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类,而被刘尕文所传唱的正是“洮岷花儿”。

刘尕文的歌声响亮,粗犷之中又不乏婉转,抑扬顿挫之中展示出一种苍凉,传递出生生不息的决心与毅力,而在这种饱含原生态韵味的歌声中,我们更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自信。刘尕文告诉采访团,他们家族祖孙三代传唱花儿,他八岁开始学唱,至今已经超过40年,“唱花儿是童年的一种回忆”。

走进岷州会议纪念馆:穿越时空走进峥嵘岁月汲取精神力量

岷县8路红色公交的终点站是位于十里镇三十里铺村的岷州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展厅1300多平方米,内容以“团结北上”为主题,分为“序厅”“北上抗日定方向”“红军联袂进甘肃”“西进北上苦争论”“建立革命根据地”“会宁胜利大会师”“红军精神代代传”“岷州大地展新姿”等八部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岷县并创建临时根据地的革命历史,突出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的历史功绩。采访团一行在展厅中穿梭,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上世纪30年代。岁月峥嵘不忘怀,革命精神留心间,岷州会议纪念馆之行,再次激发起大家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蓝莓产业园:东西协作提升现代农业含量乡村振兴新引擎指日可待

岷县的红色公交串联起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甘肃省工委旧址、红军大学、红军医院、张明远将军故居等景点和人文历史遗迹,不仅促进了沿线旅游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周边特色产业发展,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高原蓝莓大健康产业园位于岷县十里镇,是青岛西海岸和岷县东西协作的重点项目,今年起开始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400余亩。采访团一行来到这里时,一期规划中建设的蓝莓示范园已经先期建设完成,其蓝莓种植技术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著名蓝莓产地宝山镇,大棚里一片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希望与期待。

“我们前期在镇里进行了试种,发现比在青岛种植的产量能高一些,口感也好一些,于是项目正式启动”,十里镇人大副主席孙鸿强介绍说,“每个大棚中有880株苗木,都是青岛培育的最佳优质的苗木,同时由于我们这边科技力量以及工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青岛的技术人员会定期组织培训,在苗木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

据悉,整个十里镇高原蓝莓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220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6000万,三期计划投资7000万,项目完工后,产业园将拥有高标准蓝莓冬暖大棚近200个,以及占地1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蓝莓冷风库、蓝莓分拣包装车间和蓝莓育苗基地,实现蓝莓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届时蓝莓年产量将超过260吨,年产值可达1600万元。

孙鸿强表示,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通过出租方式运营,由承租企业每年按照总投资的5%为十里村等6个村集体经济分红,“十里镇本身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蓝莓示范园建成后,不少村民来参观学习,对现代大棚有了很直观的认知,提升了自己的种植理念,项目还建设了全县首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了自动灌溉、施肥,均匀在每一棵苗木上,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有利于提升全镇农业现代化水平”。(胡坤)

来源:蓝睛

(责编:贾晓宇、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