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专题>>红色印记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下石硼村:藏在深山里的“红色密营”

郑昕桥
2024年09月12日15:04 |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小字号

在威海乳山的怀抱中,下石硼村静静地躺在层峦叠嶂之中,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那些年的烽火岁月。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热血,每一块石头都铭记着不屈的抗争。

下石硼村,地理位置较为隐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胶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堡垒村,被誉为“红色密营”。村内的枪械维修所、秘密医院、兵工厂、北海银行、新华制药厂等,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革命医疗机构历史陈列馆。人民网 郑昕桥摄。

新华制药厂旧址。人民网 郑昕桥摄。

1942年是胶东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困难时期,这一年内,日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就达40多次。在多次的“扫荡”中,尤以1942年冬对胶东的大“扫荡”最为残酷。这次大“扫荡”历时40多天,其中马石山是日军一个重要的合围点。

“1942年11月23日傍晚,方圆数十里内6000多名群众和八路军数支小分队被日伪军围困于马石山地区。日军在山下燃起层层火堆,密布岗哨,形成包围圈。此时,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7连2排6班10名战士,执行完任务向烟青路以西行进,途中路过马石山,看到群众身陷绝境、走投无路,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归队,留下来帮助群众突围。他们不畏强敌,四进三出包围圈,救出了上千名被困群众。24日整整一上午,他们依托几处天然岩石顽强战斗,打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最后,只剩下三名战士,三人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讲述道。

英雄壮举丰碑永驻。马石山十勇士为带领群众实施突围,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以马石山十勇士为代表的被围困八路军战斗群体,在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约而同地发起救援群众的突围战。巍峨马石山,充分见证了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英雄气概。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如今的下石硼村,那些曾经的秘密联络点已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新华制药厂旧址内,摆放的制药设备仿佛在诉说着艰难岁月里军民救死扶伤的初心;北海银行历史陈列馆中,一张张泛黄的纸币展示着革命金融事业的艰辛与辉煌;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陈述着人民兵工的光辉历史。这些红色遗址经过精心布展,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到访的游客。

新华制药厂旧址内的制药设备。人民网 郑昕桥摄。

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内的修枪工具。人民网 郑昕桥摄。

下石硼村的红色历史不仅仅是一段过往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乳山市诸往镇宣传委员战亚男表示:“下石硼村是诸往镇‘山里老家’红色样板片区的中心村,我们结合整个镇域的发展,把周围的5个村整合为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板片区进行打造,依托红色美丽村建设的有效契机,对周围整体的红色展馆进行提升,利用区域内的红色文化和红色遗址,重点打造了研学民宿、农家乐等多个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20余万人次、红色研学团队200余个,带动村民和集体增收400余万元,通过保护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了强村富民。”

(责编:聂俊穹、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