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沂蒙|解放临沂城

临沂是陇海路以北的军事重镇,自1938年被日军攻陷,日本侵略军在此据守了7年之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据守在临沂城的大批日军撤逃枣庄,临沂城被伪军所据,伪军妄图凭借坚固的城防与人民为敌。
临沂城是人民的,必须回到人民手中。
早在日军投降之前,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就开始了解放临沂城的准备工作。沂蒙军分区部队和鲁中军区第四团,在沂蒙军分区统一指挥下,围歼城北的王洪九部据点,扫清八路军南进道路;滨海第二军分区部队围歼城东各敌据点;鲁南第一军分区及山东军区教导团,阻击西面增援的王洪九部,为解放临沂城作好一切准备。之后,山东军区又命令3个军分区部队,在日军主力撤走后,不要等待上级指示,要乘机立即抢占临沂城。
1945年8月17日,沂蒙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接到“临沂日寇将要撤走”的情报后,立即命令正在进行白沙埠战斗的第11团,带足炸药和器材,火速赶到临沂城下。风尘仆仆地赶到临沂城下的第11团得知日军已经在前一天逃往枣庄了,在研究了当时的敌我情况后,第11团认为应趁城内伪军人心惶惶、指挥混乱之机发起攻击,破城歼敌,并决定于当日晚间向临沂城北门发起进攻。经过5小时激战,以伤亡70余人的代价,炸开临沂城北门三道门中的两道。正当部队向最后一道城门推进时,突然接到城东郊的山东野战军第二师的3道命令,要求第11团停止攻击,撤出战斗,攻城任务由滨海军区第四团和第二军分区部队接管,第11团撤离战场。这也让攻城部队失掉了最有利的破城歼敌战机。两天后,滨海军区第四团从城南关向守敌发起攻击。第四团利用与城墙一般高的美国教会医院楼房,在轻、重机枪掩护下架梯强攻,两次攻上城墙,均被城头伪军的密集火力反击下来,第四团伤亡二三百人,攻击失利。
8月20日,我攻城部队又发起进攻。由于城高墙厚,里外均用沙袋护卫,连续进行了四次爆破,仅炸翻城墙外壳数百米和墙上两个炮楼。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一排排战士越过城壕,扑向城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喊杀声,汇成一股股狂涛巨浪。城头伪军利用高墙深沟、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拼死顽抗。战斗开始后不久即进入白热化状态。攻城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特务团突击队第四连,在敌人手榴弹压制下,前仆后继,架梯登城。指导员杨光在率队冲锋前,从衣袋里掏出所有的东西作了交代,并且指定了代理人。架云梯时,他负了重伤,仍向冲锋的战士喊道:“冲呀,冲上去就是胜利!”战士傅延祥,为了不让梯子被敌人推下来,用肩膀将梯子死死顶住。伪军不停地向他射击,他毫不畏惧,像一座钢铁铸成的巨人,屹立在战斗的火光中。下来之后,卫生员发现他身上负伤11处,全身衣服被血浸透。特务团后续部队一部,被敌人的强大火力压迫在城墙下的一片开阔地里,伤亡大量增加。同志们只好一个个翻滚到护城壕里,暂时躲避炽烈的炮火。他们长时间泡在壕沟污水里,蹲不下,站不稳,又饥饿又劳累。阵地上的战友,只好将窝头扔进水里,让他们捞起充饥。这些战士一直坚持到天黑,才撤回八路军阵地。城东南角,滨海第四团的指战员,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部分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战火,英勇地登上了城墙,占领了东南角的碉堡。但友邻阵地的重机枪没能封锁住南门的城楼,敌人火力击断了攻城部队的登城云梯,封锁住了即将登城的第二梯队。南门城楼的敌人端着步枪、轻机枪,成群地向东冲来,东城的敌人也由北向南,向他们夹击。冲锋的战士们复退回碉堡,向外投掷炸弹。他们拼完所有的炸弹后,同敌人展开了肉搏。
没有倒下的战士毅然翻身跳下十几米高的城墙,爬回八路军阵地。紧接着第二次攻击,由于伪军死命顽抗,又加上城防坚固,八路军特务团、第四团第三营、第十一团第三营虽然打得勇猛顽强,但都被守敌的猛烈炮火压制,被迫退回到城壕内,且遭到重大伤亡,只得撤出战斗。
当时的临沂城墙异常坚固,有15米多高、12米多厚,一般的炸药拿它没办法,而且城墙下方不远处有很深的护城河水,日军逃走时还在城里留下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和许多明壕暗堡,所以我军屡次攻城受挫。守城的伪军很嚣张地认为,“鬼子来的时候,用飞机大炮打了48天,八路军没大炮没飞机,休想攻进临沂城。”
攻城部队总结攻城受挫的原因,详细分析各种情况,决定选择在城西北角用坑道作业的方法,爆破城墙,打开突破口。滨海军区工兵营的工兵连和十一团临时抽调的一个作业连接受打坑道任务后,每昼夜以5至6米的速度掘进。为了尽快打通坑道,临沂县洪瑞区80多名民兵奉命参加坑道作业。
民兵们接到通知后,踏着泥泞小路赶到临沂,第二天就架好桥,筑好工事,开挖地道。子弹不时掠过头顶,他们仍然不停地挖。第一天一个班参加,第二天增加到两个班,第三天以后,整个中队全部参加了。坑道里空气不流通,民兵和战士有的头晕,有的呕吐。昏暗的豆油灯下,他们赤裸的脊背上全是黄豆大的汗珠。9月9日,经过8个昼夜的奋战,一条100多米的坑道终于挖成。工兵连夜将装在棺材里的6000斤火药和150斤TNT,从坑道内递进城墙,安上导火索。
一切就绪,各部队作好充分准备,只待总攻的到来。
9月10日清晨,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带着硝烟和尘土的气流向四面猛烈冲击,城西北角的大碉堡已无影无踪,但城墙过高过厚,墙内侧仍然屹立未倒,只形成了50度的斜坡,未被完全炸成突破口。几乎是在沉雷般爆炸声的同时,城四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八路军战士的奋勇冲杀声,总攻开始了。担任主攻的第四团战士奋勇冲上突破口,敌人聚集重兵死守突破口,进攻受挫。12时,第四团发起第二次冲锋,仍未奏效。白天两次攻击失利后,指挥部调整部署,决定实施夜间攻城,主攻任务改由富有攻坚经验的军分区部队十一团担任。主攻部队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路线和实施方案,作了细致而充足的准备。他们分成了4个进攻梯队,为了对付伪军敢死队,准备用麻袋装好沙土,每前进几十米,便用沙袋垒成临时挡墙,敌人反击时,则用爆炸手雷和爆破筒拉线爆炸,并以机枪掩护向前推进,临时挡墙也跟着向前移进。
9月11日凌晨1时15分,总攻从城的三面开始。城西北主攻,东面、南面佯攻配合。第11团英勇的爆破手,冒着敌人密集的弹火,把五六十斤重的炸药包,一次次地送到突破口两边的城墙上,实行连续爆破,城墙断口不断扩大,突破口附近的照明柴也大部分被炸了。突击部队趁机冲上城墙,向敌逼近。负隅顽抗的敌军凭借着用沙包和铁丝网构成的防御阵地进行垂死挣扎。冲上去的1个排,在克服了敌人的毒气攻击后,又遭敌人成堆的手榴弹和三面火力的杀伤。一名战士把一个20多斤重的鹿寨炸弹,从枪眼塞进敌人的机枪阵地,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阵地被炸哑。主攻部队趁着敌人的混乱,连拉带推地排开铁丝网,胜利占领了突破口阵地。成群结队的伪军在 “督战队”凶狠逼迫下,轮番向突破口反扑过来。战士们把成筐的手榴弹放在前面,敌人一上来,就一串串地扔过去;敌人退下去,就提起重新装满手榴弹的筐子,去占领新的阵地。在打退敌人的8 次反扑之后,战斗向城墙的两翼扩展。由于敌人密集的掩体和机枪火力封锁,攻城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从突破口到南门的250多米,八路军部队攻克了敌人25个大掩体和几十个小掩体。战斗进展激烈、迅速,拼杀6个小时后,消灭敌人七八百人,主攻部队逼近北城门楼。防守北城门楼的伪军,看到城外护城河沿岸密密麻麻的八路军严阵以待,当第三、四梯队攻占城中心天主教堂时,他们便打死伪军官和“督战队员”,举起白旗投降。主攻部队的一、二梯队留1个班守卫城门楼,其余分路向城内之敌进攻。此时,沂蒙军分区指挥部赶到天主教堂钟楼,指挥部队与伪军展开激烈巷战。城外待命的第四团、特务团等部队也迅速进入城内,2.5万大军齐聚城内,与伪军展开巷战。全军上下压抑了20多天的怒火瞬间爆发,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毒气,集中强大的火力,将顽敌分割成无数碎块,一片片解决。敌人伤亡惨重,残部纷纷缴械投降。11日黎明,经过26天的激战后,临沂城终于解放。
被日伪军盘踞了7年多的临沂城解放了,古城内外,一片欢腾!这是山东抗日军民在大反攻阶段打得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艰苦的一次攻坚战,为城市攻坚战积累了经验。临沂城的解放,让被日伪军害苦了的临沂人民扬眉吐气,使鲁南、鲁中和滨海三个战略区连成一片,为我军争取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临沂城解放不久,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和山东军区移驻这里,临沂成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山东乃至华东作战的指挥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